鹿门歌 第114章

作者:凝陇 标签: 古代言情

  除此之外,还有一桩事,始终让她如鲠在喉。

  当时在夷疆对付左护法时,林嬷嬷骤然见到左护法面具下的真容,曾脱口说出十年前在京中见过左护法。

  古怪的是,依照林嬷嬷的说法,当时与左护法一道出入首饰楼的正是父亲。

  她心知父亲与母亲感情甚笃,二十多年的恩爱经得起任何推敲,绝不掺杂半点虚情假意,母亲的身世父亲不可能不知道,那位左护法又素来诡计多端,父亲之所以如此,必定另有原因。

  说不定,与母亲发现自己中蛊有关。

  正因如此,在开口询问父亲当年之事前,她需得慎之又慎。

  一整个晌午,傅家三口都未出厢房半步,三人说来都是心性坚定之人,却数度落泪。

  好不容易说完别后事,父子二人这才举目环视周遭。

  其实在来时路上,两人就已经注意到平煜行事的不同之处,在见到傅兰芽身上的穿戴和这宅子的考究时,更加压不住心底的疑虑。

  父子二人都是绝顶聪明之人,自然知道男人为一个女子做到这般田地,意味着什么。

  在牢中时,他父子不挂心别的,只日夜悬心傅兰芽的处境。

  想至煎熬处时,担心得整夜整夜都无法安眠。

  好不容易重获自由,初见平煜和傅兰芽二人情形,父子俩都有些惊疑。

  他们对傅兰芽的品性,有着任何外力都无法动摇的笃定,并不会因此怀疑到旁事上去,却也知环境迫人,唯恐傅兰芽受了什么无法宣之于口的委屈。

  女儿家天生羞涩,未必肯言明其中缘故,要想弄明白来龙去脉,还需直截了向平煜当面问个明白才行。

  也不知是不是早有准备,一家三口刚说完话,平煜便来了。

  到了门口,他请傅冰父子移步去书房说话。

  说话时,态度平静,举止却尊重有加。

  傅兰芽一见平煜来,便忙撇过头,一本正经望着窗外。余光却时刻留意着门口的动静。

  见平煜如此行事,预感到了什么,心悄悄地撞了起来。

  傅冰父子对视一眼,四道审视的目光齐齐落在平煜身上,暗想,此人倒有担当,不等他们前去相询,他自己已经主动找来了。

  很快,傅延庆目光微沉,先行起身。

  傅冰面容严肃地看了看傅兰芽,也掸掸衣袍,一道出去。

  傅兰芽忐忑不安地目送父兄背影离去,也不知平煜会如何在父兄面前怎样说他二人之事,将一方鲛帕紧紧捏在手中,绞来又绞去,直到将指尖缠绕得发痛,才努力平复了乱糟糟的心绪,松开了那帕子。

  这一去便是好几个时辰,傅兰芽心不在焉地翻着书,留意着院中的动静。

  直到日暮西斜,父亲和大哥才一道返转。

  她踟蹰了一下,尽量保持平静,起了身。

  出了屋,迎到廊下,正好望见父亲和哥哥进来,夕阳投撒在院中,将父子俩的影子拉得老长。

  她抿了抿嘴,迎上前去。可惜父亲和哥哥都是喜怒不形于色之人,光从二人脸色来看,根本无法推测刚才的谈话内容。

  一家三口进了屋。

  一进门,傅冰先饮了口茶,随后开口道,“平家下月便会上门提亲。”

  说话时,喜怒不辩,静静看着女儿。

  傅兰芽心里一阵慌乱,脸上却保持镇定,淡淡垂下眸子,也不吱声。白皙脸蛋和脖颈却不受控制地都氤氲上一层霞粉。

  羞涩自然是羞涩的,她可一点也没有掩盖自己想法的打算。

  傅冰噎了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女儿这副模样,分明很愿意这门亲事。

  他虽早早出仕,又曾在朝堂上挥斥方遒,实则骨子里最是离经叛道,对些繁文缛节一向嗤之以鼻,否则当年也不会对来历不明的阿敏一见倾心,后又排除万难娶她为妻。

  女儿这个反应虽出乎他的意料,却恰好吻合平煜方才那一番求娶的话。

  果然,因着这一路的种种变故,女儿早已和平煜互生情愫。

  他并非冥顽不灵之人,此事又恰好触动了他对妻子的思念,心情不由变得复杂起来。

  细究起来,平煜委实算得良配,他也深知,若不是此人放下前嫌、一路相护,女儿早已身陷绝境。

  只是,他并未忘记当年西平侯府是在谁手里定的罪,又是因着谁的缘故被发配三年,就算平煜肯放下芥蒂,西平侯府其他人呢?

  在未确定西平侯夫妇的态度前,为了避免女儿受委屈,他绝不会松口。

  想到此,他和儿子对视一眼,再次转眼看向女儿。

  须臾,他温和地开口了:

  “父亲虽已脱罪,傅家家产仍罚没在官中,近日恐怕无法发还。就在来时路上,已有几位门生前来寻父亲,念及我们一家暂且没有下榻之处,收拾了好些住所。这几名门生在父亲身陷囹圄时曾四处奔走,说起来,因着父亲缘故,这几位学生曾在王令手底下吃了不少苦,父亲感念他们的为人品性,不忍拂他们的意。再者,这宅子的主人与我们傅家非亲非故,长久住下去恐惹口舌,既父亲和大哥出了狱,不如接了你一道去往别处安置。”

  傅兰芽本以为父亲会顺着她和平煜的亲事往下说,没想到父亲话锋一转,竟说起了搬离此处之事。

  虽讶异,也知父亲的话甚有道理,平煜想来也是怕生出是非,才有意对外宣称这宅邸是她母亲表亲的私产。

  既有了旁的下榻处,随父兄一道搬出去才合情合理。

  可是……关于她和平煜的亲事,父亲选择闭口不谈,似乎还另有考量。

  她隐约能猜到其中缘故,也深知父亲是珍视她才会如此,便乖巧地点点头道:“女儿听父亲安排。”

  转眸看向一旁的哥哥,就见哥哥正面色复杂地看着她。

  哥哥的目光直如明镜,简直能把她心底每一个角落都照得透亮。

  她心虚,若无其事地端茶来饮。

  傅延庆见妹妹分明有些窘迫,微微一笑,不露痕迹地给妹妹递台阶道:“天色不早了,诸事都已准备停当,一会,平大人会亲自送我们离府,车马也已候在门口,你和嬷嬷收拾一番,咱们这边走吧。”

  茶盅放在唇边停了一瞬,她暗讶,原来这里头还有平煜的主意。

  她放下茶盅,歪头看向哥哥,好半天,她没能从人精似的哥哥脸上看出半点端倪,只好懊丧地暗吁口气,假装高高兴兴地点头道:“这样再好不过,我和林嬷嬷这就收拾,还请父亲和哥哥在邻屋稍等。”

  她才不会在父兄面前流露出半点对亲事感兴趣的意向呢。

  父子俩很配合地出了屋,任由傅兰芽收拾行李。

  到了府门口,傅兰芽隔着帷帽往前一看,出乎她的意料,平煜早已上了马,正等在一旁。

  她定了定神,目不斜视上了车。

  马车启动后,她又悄悄掀开窗帘一条缝,就见平煜又一路不紧不慢地跟随,似是怕惹人侧目,始终跟傅家人的车马保持一段距离。

  直到她一家人到父亲门生处安置妥当,平煜才一抖缰绳,疾驰而去。

  接下来几日,对于她和平煜的亲事,父兄都极有默契地选择闭口不谈。

  她出于矜持,自然也没有主动追问亲事的道理。

  到了这处宅子,平煜出入不再像从前那样方便,从未来找过她。

  她虽然思念他,但更多的是沉浸在与父兄团聚的巨大喜悦中。

  傅冰获释的消息一传开,每日都有从前的门生或是朝中官员前来拜访,明明是寄人篱下,但这宅子俨然如傅家府邸一般,从早到晚热闹非凡,直如回到了当年傅家盛况。

  傅兰芽身处内宅,整日抚花弄草,十足过了一段悠闲时光。

  她并不知道在此期间,陆晟曾携陆子谦亲自上门赔罪,更不知陆晟竟自动“摒弃前嫌”,厚着脸皮开口替儿子求亲。

  陆晟老脸通红,含羞带愧地说:陆子谦为了帮傅兰芽脱困,曾集结了众多武林高手,千里迢迢远赴云南相帮,后在北元回京途中,儿子还不幸染了痢疾,险些病死。

  一待病好,儿子便在二老面前长跪不起,恳请父亲答应他上门求和,只说此生除了傅兰芽,他谁也不娶。

  陆晟被儿子逼得没法,这才舍了老脸,亲自登门致歉。

  引经据典说了一通,他只望傅冰看在儿子一片痴心的份上,莫记前嫌,应允了这门亲事。

  结果自然是陆家父子被傅冰盛怒之下扫地出门。

  傅兰芽在家中待了半月,未盼来平煜的半点消息。

  对平煜,她素来有信心,也很沉得住气,整日吃吃睡睡,调养了一段时日,倒将因路上颠簸染上的虚寒给去了病根儿。

  只是四处无人时,她时常将那三块坦儿珠取出,拼在一起放于桌上,托腮望着出神。

  想起王令当时所说的事,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蠢蠢欲动。

  她心知右护法如今关在诏狱中,右护法身上那两块坦儿珠想必早已到了平煜手中,若是五块拼凑在一处,不知会呈现出一副什么样的图案。

  而此事……究竟该不该告诉父亲和哥哥?

  父亲对母亲的感情极深,万一陷入执念如何是好。

  她一时间举棋不定,直到数日后,两道圣旨从宫中传来。

  她这些时日曾听哥哥提起过,自打皇上从北元回来,便励精图治、躬勤政事,短短十来日,朝中面貌已焕然一新。

  正是人尽其才的时候,传给傅家的第一道圣旨上,便洗刷了傅冰冤狱,授予傅冰户部尚书之职,拟待重新启用傅冰。又恢复大才子傅延庆翰林院编修一职,封傅兰芽为嘉怡县主,除此之外,傅家被罚没的家产也一一发还。

  只是,许是为了瞒下皇上曾于回京途中中毒一事,圣旨上只大大褒奖一番傅兰芽的品德,对她用解毒丸救皇上之事,只字未提。

  傅兰芽正担心解毒丸的事传出后会平生波折,听完第一道圣旨,暗吁了口气。

  可还未开口谢恩,宫人紧接着又宣第二道旨意,却是给傅冰之女与西平侯幼子赐婚的旨意。

  傅兰芽脑中懵了一瞬,忍不住抬眼看向父亲和哥哥。

  两人脸上都没有半点惊讶之色,显然平煜在求这道赐婚旨意前,已与父亲和哥哥达成了共识。

  想起平煜曾说要郑重许诺要风光体面迎娶她,她眼眶微涩,心里却沁了蜜一般泛起淡淡的甜。

  是夜,傅冰请旨进宫,只说年老昏聩,不堪再任大用,婉拒了皇上让他重新入仕的美意,却将自己在狱中写的几篇除腐去弊的策论呈给了皇上。

  皇上见傅冰身在狱中仍不忘国事,大为感动,一再挽留。

  后见傅冰去意已决,索性重新拟旨,将傅延庆提为户部左侍郎,打算即日起重用傅延庆,这才仿佛从傅家挖到了一块失而复得的至宝一般,准了傅冰告老的奏折。

  傅兰芽得知消息,并没觉得奇怪,父亲为政多年,因着性子刚硬,在朝中树敌众多。

  当初倒台,除了王令推波助澜,父亲自身的性格也占了一部分因素。

  父亲在狱中这些时日,多半也想通了许多事。

  要是重新回到朝中,万事需从头开始,以父亲眼里容不得的性子,定会吃力不讨好。而哥哥却外圆内方,行事作风比父亲温和许多,一旦入仕,游刃有余不说,且恰逢皇上除旧兴新的时候,哥哥这时候得到提拔,正可以大展手脚。

  父亲选择在此时急流勇退,明显是在为哥哥铺路。

  过两日,傅兰芽才从哥哥口中得知,京中人事大有变动。

  王令一党被连根拔起,朝中上百名官员落马。

上一篇:娇娘医经

下一篇:宠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