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拿了渣男剧本 第49章

作者:兰桂 标签: 快穿 打脸 爽文 穿越重生

  又是一次热火朝天地盖房子,这次可没人管房子好不好了,陶睿当然是盖得比之前舒适,还装修得很精美,买了彩电、缝纫机、自行车等等,直接布置成了婚房。接亲的时候,陶睿还借了镇上极少的小轿车。

  这大手笔又一次让众人惊叹了,在他们结婚那天,童燕成了所有姑娘最羡慕的新娘!

第44章 七零年妈宝啃老男(完)(七零年妈宝啃老男(完)...)

  陶睿结了婚, 就把生意上的事交给父母,带童燕去首都、海市几个最繁华的城市度蜜月去了。

  以前童燕只听陶睿给她讲过好多好多故事,从来没亲眼看见过, 到了首都登上长城,又去看过长江黄河、广阔的大海,她才真正感觉到外面天大地大。

  童燕拍了好些照片, 要拿回去给三位长辈看。两人坐在游轮上钓鱼看海景的时候, 她忍不住问陶睿:“外面这么好,你怎么不出来呀?”

  她记得这几年,陶睿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到大城市呢。

  陶睿笑看她一眼,“家里不是有你们吗?我在哪都一样,只要在家人身边就行。”

  童燕赞同地点点头, “对,和家人在一起最重要。我也不想出来, 奶奶喜欢家乡。”她说完纠结道, “但是奶奶没看过外面, 爸妈也没看过……太远了。”

  她想说等回去以后就找时间带他们出来看看, 但想到长途火车, 就算陶睿托人买了卧铺, 在火车上咣当那么久也还是很累。长辈要出来太辛苦了。

  陶睿和她相处多年,看看她的表情就猜到她在想什么,从游轮上下来,就带她去了机场。

  两人远远看着起飞的飞机,陶睿牵着童燕的手道:“飞机的速度比火车快很多倍,现在家乡那边省城已经通飞机了, 只不过普通老百姓还不能买,要单位正式工出差才可以, 还需要单位领导签字批示。我们现在不能买,但以后飞机增多了,或者情况变好了,我们一定能买到。从家乡去省城才七个小时,到时候坐飞机就不会太累。”

  “以后真的能让我们坐飞机吗?”童燕仰望着空中的飞机飞远,目光中满是向往。

  陶睿肯定道:“以后很多很多地方都会有飞机,火车也会比现在快很多,舒服很多。这是一定会改变的,我们只要好好保养身体,以后的世界一定越来越精彩。”

  童燕转过身,笑得眉眼弯弯的抱住了他,“我相信你,以后一定更精彩!”

  他们在好几处知名景点留了影,玩了整整一个月才回家。回去了他们就要接三位长辈到镇上同住。

  童奶奶一听就连连摇手,“我个老太太还去镇上干啥?我一辈子就在村里头待着,习惯了,人也都熟,我就在这住着。你俩不用惦记我,房子都是新盖的,舒服着呢。”

  童燕攒到钱也在几年前盖了砖瓦房给奶奶住,像她最开始许的愿望那样,房子确实还很新,但她不想和奶奶分开啊。

  她想了想说:“睿哥要扩大生意规模,我要帮他的,也不知道我们忙起来会不会忘了吃饭。有时候天气变化,我们俩也不注意,说不定还感冒了……”

  童奶奶好气又好笑,伸手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呀,小时候脑子不会转弯,现在跟着小睿学的也会忽悠人了。奶奶还不是想让你们小两口好好过?哪有姑娘家嫁人还拖着奶奶的啊?再说我跟家里住着,万一你俩吵架啥的,你还有个娘家能回呢。”

  童燕想都不想就回了一句,“我俩不吵架。”

  她笑着挽住童奶奶的胳膊晃了晃,“奶奶,睿哥不会欺负我,我能看出来,他对我好,对奶奶也好。奶奶你就跟我去吧,我们从来都没分开过,你不去,我也不去了。”

  “胡说,你的家你咋能不去?”童奶奶看着孙女犹豫了一会儿,叹口气无奈地笑起来,“你啊你,行吧,我跟你一块儿去。得亏我这身子是养好了,还硬朗着呢,去了也能帮你们干点啥。”

  “我这就去给你收拾东西!”童燕高兴地跑进房里打包东西,如果嫁人就一直和奶奶分开,那她肯定不愿意的,幸好奶奶愿意一起去。

  等到陶家二老,那就好劝了。陶睿只说他要扩大生意规模,二老就自发地说要过去帮着他了。他们可是二十多年都习惯了,一直照顾小儿子呢。虽说这几年陶睿也没让他们照顾啥,和以前大不相同了,但这做生意有多忙,他们可是都看着呢。

  陶睿三不五时地冒出奇怪的想法,偏那些想法还都能实现,可不就需要花大精力完成吗?他俩能帮忙看着生意,还能帮着做做饭什么的,反正镇上的新房足够大,他们既能帮忙也不会影响人家小两口的。

  他们这一走,在村里的大房子可不就空出来了吗?就算过了几年,陶睿在村里的房子也还是全村最好的,甚至连镇上都没几户比得上。肖丽珍立马就惦记上了。

  这个年代不讲究老死不相往来,反而讲究兄弟一家亲、上阵父子兵、宁拆一座庙不破一桩婚之类的。吵架、打架都是小意思,大家亲戚,过去也就过去了呗,谁还小肚鸡肠天天记着?

  没错,在老大一家心里,陶睿就是小肚鸡肠,一点小事,他咋也没咋地,竟然记恨成这样,太没亲情了。所以他们每次来找事都是理直气壮,更何况他们还觉得他们的儿子是老陶家的根呢!

  肖丽珍找吴秀芬口口声声说:“妈你不能自己去过好日子不管我们啊,陶福他欠我的,他对不起我,你当妈的咋能不管呢?我这身体也是因为生你孙子坏的呀,我是为了个老陶家生个根,你咋能不管我呢?”

  吴秀芬帮陶睿看着生意,也算见多识广了,早就不是当初那个没啥见识的小老太太了。她闻言脸色都没变一下,说道:“天底下老陶家多了去了,谁是谁的根啊?你说这话简直是旧社会的糟粕,搁前些年,那都能把你抓街上游街去。”

  吴秀芬笑呵呵地说:“别想着你弱你有理,当初你那些白眼、那些冷嘲热讽,我都记着呢。我们老三的房子是不可能借你住的,你想让你儿子过好日子,就自个儿多费心。想当初我疼老三,想让老三舒坦点,不就是自个儿去干两份工,拼着身体不要才给他赚到吃喝吗?

  咋了?你现在只养一个孩子,还能比我那会儿差?你有这惦记别人家东西的工夫,去挖野菜也能多给你儿子弄一口吃的了。赶紧走啊,再不走,我叫小狼小虎过来了。”

  小狼、小虎耳尖地听见自己的名,立马跑到这边欢快地围着吴秀芬转,把肖丽珍吓得连退数步。

  她还要不甘心地嚷嚷,就见吴秀芬拍拍小狼小虎的头,那两只大狼狗就转过来冲她呲牙了,吓得她心里一哆嗦,撒腿就跑。

  也不知道陶睿咋养的狗,跟狼似的,吓人得很。有一回山里栅栏坏了,跑出来一只野猪,都是小狼小虎逮住的呢,那人能有野猪扛造?

  吴秀芬打发了肖丽珍,压根没跟陶睿提。这种不要脸的,只要他们两个老的不松口,她想缠也缠不上来。就算别人背后说道又咋样?还能为着几句闲言碎语委屈自己?

  吴秀芬现在眼界宽了,想得也通透,该管的管,不该管的是绝不瞎掺和。再说她忙着呢,哪有功夫在这家长里短的?她还约了镇上两个厂长谈订货呢。

  陶睿找人来搬家,之后就把门窗锁好,拜托大队长帮忙看着点。老人在村里住了几十年,过年的时候肯定还想回来过年,房子还得好好留着呢。

  距离远了,他们和老大家隔得也就更开了,一年都见不着一回面,总算清净了。

  陶睿现在身体养得很好了,一点早产的后遗症都看不出来。他去市里跑了几趟,和董飞联合拿下几笔大的订单,让厂里加班加点地出货,加快了积累财富的速度。

  这两年国家支持经济发展,许多有魄力有眼光的人下海经商,赚得盆满钵满。这种灵活的新鲜的各式店铺逐渐兴盛,直接导致原来的供销社、百货大楼和一些厂子效益降低。有一家食品厂就连着两年亏损,做不下去了。

  陶睿收购了这家食品厂,正式挂上“国秀食品”的牌子,从小吃的概念中跳出来,直接囊括了所有食物,包括米面粮油。陶睿出来的那个村子,就像是陶睿的生产基地,除了陶福家,他承包了所有的田地,村里擅长的种田好手都成了他的员工。同样是每天下地,赚得却比平时多了。

  刚开始大伙儿还留点田,种种自家吃的粮食,后来发现陶睿的食品厂出品的粮食更精细,员工还有内部优惠价,过年过节还发放粮油,他们就不再留田了,热火朝天地给陶睿打工。

  这个时候吃米饭都容易吃到小石子,小小的淘米很难淘出来。但陶睿的要求非常高,从种粮食到收粮食,到最后装袋,都要干干净净,筛过许多遍。所以他的厂里出品的大米,就像后世一样,白花花的大米里一点杂质都没有。

  这样的工序,价格自然要高一些。周围除了他们村,还有其他村子,那些普通的粮食因为价低很有竞争力。但是无所谓,东北的大米本来就好吃,陶睿做出这种精品,包装好了又不易潮不易生虫,绝对不愁销路。

  那一袋袋大米运输去市里、省里,根本不会剩下。

  因为经常要运输货物,陶睿还给厂里雇了几位司机,当然还是让村里有开车天分的人学了优先录用的。

  米面粮油、小吃、半成品的菜、果干、瓜子、山珍、家禽家畜等等等等,国秀食品全都卖,销售路子也多,一两年的时间就成了全镇最知名的单位。这镇上的人都以进国秀上班为荣,谁家要是有人被录用了,那能高兴宣传好些天。

  而陶睿之前那个村子的人,就是最让人羡慕的,谁让他们都是高待遇呢,而且听说陶睿对他们特别好,只要他们不缺心眼偷鸡摸狗地瞎搞,那他们在国秀就是铁饭碗。即便不适合这个岗位,陶睿也会选合适的岗位给他们调职,换成别人,那不合适就直接开啦。

  他们一个小村子,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村里的小伙子那是有好多姑娘盯着呢。因为嫁进村里就算村里人了呀,也能沾沾光跟着享受这待遇了。

  因为陶睿,这个村子真的富起来了,而且因为陶睿要求高,他们做食品的每天都要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村子里各个地方也打理得干净整齐,这整个的面貌都不一样了,言行举止自然也比过去好了不少。村子在各个方面都已经甩开其他村子几条街了。

  而小镇申请成为市的时候,村子也申请成为了小镇。

  这就很不得了了,要这样提升一级是很难很难的事情,但谁让他们镇他们村贡献大呢?这样杰出贡献了必须要奖励啊。

  级别提升了之后,那可以拥有的土地、拨款和建设也不一样了。影响最大的就是修路。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这道路修好之后,经济方面就又有了显著的提升,陶睿出货也方便快捷了很多。他因着这个,再一次扩大规模,在省城有了三家分店,直通供货,这样销售面直接辐射到了全省范围,效益更高。

  因着他们常到处跑着送货,陶睿干脆开辟了一个新的收入渠道,那就是自家货车送完货空车的时候,可以接别人的活。因为国秀名气大,还有省城的工厂、企业和他签订长期合约。他的货车送货去了省城,回来时就把他们的货带回来送去该送的地方。

  这样不但减少了运输成本,还大大增强了国秀和其他单位的联系。有来往才能互通有无,陶睿的人脉圈就这样越来越广。当初惦记他继续研究农畜业的几位研究员,见他这样都哭笑不得,感觉他跨了圈了,怎么还真成大老板了呢?

  不过这样的陶睿还真让人佩服,有人干啥啥不行,他这是干啥啥都行啊!

  陶睿看到家乡发展得趋势很好,就没有再扩张自己的摊子。现有的规模已经足够大了,想要再大,那还需要时代的发展,需要时间,也需要员工都提升自己到一定的程度。如果他步子迈得太大,他怕大伙儿跟不上他的脚步。

  不过单是这样,他的任务还不算完呢。他受邀进京观摩农业新发现的时候,去医院看了苏佳慧。

  苏佳慧现在已经从医学院毕业,在医院实习之后成为了正式的医生。陶睿已经好几年没见过她了,她剪了齐耳短发,一身白大褂,从医院里走出来,脸上的表情自信淡然,和遇到的同事们都是礼貌点头,不冷淡不热情,直到看见陶睿才露出些许喜悦之色。

  苏佳慧笑说:“陶睿,好久不见,你看上去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陶睿也笑起来,“你也是。怎么样?做医生做得顺心吗?是像你从前想得那样吗?”

  苏佳慧带他去旁边的公园长椅坐下,说道:“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很累,压力很大,有些时候面对救不了的病人,会很难过。但是我不后悔选这个职业,进医院这么久了,我越来越热爱这个职业。我想这样算是顺心吧,以后我也会尽力救人,能治好一个是一个,这样他们的家人就能少难过一点了。”

  当初苏佳慧想做医生,就是因为她奶奶病重没得到很好的治疗。现在苏佳慧仍旧不忘初心,还是在认真努力地走在理想的道路上。

  陶睿点点头,问了另一个关心的问题,“这几年你的家人还有没有骚扰你?你成家了吗?”

  苏佳慧一愣,“家人?”她慢半拍才反应过来,笑说,“你说我那个大哥大嫂啊?他们打听到我的学校了,来闹过两次,想要我的上学补贴。我一分钱也没给他们,当众揭穿干的那些缺德事。他们捞不到好处,住在这边还得花钱,当然只能灰溜溜地回去。

  虽然当时影响不太好吧,不过后来我认真读书,成绩很好,大家也不说我什么,再后来,也没人在乎了。”

  她看看陶睿,无奈地笑说:“我倒是想成家,但谁让我认识你呢。现在这里没别人,我也不怕跟你说实话,当初你告诉我恢复高考之前,我是打算嫁给你的。那时候大概是我最茫然最混乱的时候吧。虽然后来我们不了了之,我选择上大学,只和你做朋友。但不管怎么样,当初你也是我认真考虑过的结婚对象。

  那你说,我现在想找对象,能不有那么点对比吗?别人都说我眼光高,可我觉得我眼光高点也没毛病啊,毕竟我当初连你都放弃了。”

  “陶睿,我今年二十六岁了,身边的人都开始劝我嫁人了,但是我总是觉得不合适。一年前我谈了一个对象,他约我看电影、逛街、吃饭,然后说起家里的一些事。我就发现如果我结了婚,再怎么样我都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给家庭,比如做饭啊、打扫卫生啊、生孩子带孩子啊,还有最烦的家长里短,就是和公婆、小叔子、小姑子、嫂子之间那些来往。

  我想起来就烦,要想不做这些,除非我嫁的男人愿意全心全意的支持我工作。但将心比心,人家凭什么愿意这么干?所以我就和那人黄了。”

  “今年我看见你又上报纸了,这次不是研究什么增产,是作为杰出商人接受的采访。”苏佳慧认真看着陶睿说,“我当时就想,就算有一天我想结婚了,也不能因为应该嫁了就找个人嫁,必须是各方面都让我觉得舒服才行。不说像你这样优秀吧,起码得有一个我特别欣赏的优点,让我心甘情愿结婚才行。这想法我都没敢跟别人说,现在别人给我介绍对象,我都是找借口推呢。”

  平时苏佳慧真不和人说心里话,但陶睿不是特殊吗?陶睿见过她最苦难的时候、最伤心无助的时候,还伸手把她拉出来了。他们就算好几年没见面,她对陶睿也有信任和亲切感,忍不住就说了一大堆。

  陶睿耐心听着,听到最后察觉到她的迷茫,就说道:“本来你结不结婚就是自己的事,不用向其他人交代。只要你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就行,我看你也不像在乎的,那就别听他们怎么说,只问自己想做什么。我支持你。”

  “真的?你不觉得我的想法惊世骇俗?感觉好像不是个好女人。”

  “真的,你学医治好那么多人,谁要是拿嫁人来评判你,那才是脑子被驴踢了,根本不用理。”

  苏佳慧开心地笑起来,“好像我每次陷入迷茫的时候,你都会支持我。其实我自己可能也会坚定自己的想法,但是你支持我,我心里感觉好很多。”她问道,“你这次是一个人来的吗?你爱人来了没?”

  陶睿摇摇头,“燕子走不开,这次没跟我来。”

  苏佳慧感慨道:“真没想到童燕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我记得在村里的时候,还常听别的知青说你们一块儿进山打猎的事。你们两个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现在结为夫妻,我替你们高兴。希望我以后也能遇到一个这样的人,只要在一块儿相处就是轻松快乐的。”

  “世界上这么多人呢,有心留意早晚会遇到。最重要是宁缺毋滥。”

  “宁缺毋滥,你说得对。一定有人和我最契合,我为什么要和别人凑合?”

  苏佳慧和陶睿聊完,是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她虽然很多思想都很先进,但成长的环境和身边的言论多少还是束缚了她。可是陶睿和其他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几乎就是告诉她怎么高兴怎么来,人生就一次,何必让自己不痛快?

  她现在没有长辈,那个大哥也找不到她了,无拘无束,就更没必要为任何事委屈自己。苏佳慧再回医院上班的时候,就不再找借口推拒别人的介绍了,认识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只听条件,谁知道会不会有她喜欢的呢?总要多认识些人的。

  陶睿看到苏佳慧现在过得很好就放心了,他没给苏佳慧留什么东西,没有增加不必要的牵绊,只当是个老友淡淡地聊了聊天,之后就各奔东西了。

  而这个年代的朋友,在同一个城市互相探望是很正常的,就算只是不熟的老乡,同在外地也会感觉更亲近些,不会有人觉得陶睿探望苏佳慧有什么问题,他们也没有任何让人误会的举动。大家都是好同志嘛。

  之后苏佳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精彩了,专注投入到医学事业中,该休息的时候也不拒绝多认识几个朋友。别人说她眼光太高变老姑娘,她只是一笑置之。她本人一副不在意的态度,谁还好意思多说她什么?首都大医院,大家也都是要面子的人。时间久了,大家反而还习惯了她这个样子。

  事实上,这样的苏佳慧变得更有魅力了,更吸引人了。

  有一次苏佳慧在路上救了一个突发急症的老太太,要不是她当时出手,那老太太就断气了,根本等不到其他人的救助。后来老太太住进医院也是归为她的病人,老太太把她当恩人,她还因此认识了老太太的独生子,一位不苟言笑的大学教授。

  说他不苟言笑,并不是他严肃或古板,他只是不太喜欢和人说闲话聊天,比起这些,他更喜欢看书享受自己的时间。而遇见正式场合或者需要和人沟通的时候,就能看出他智商情商还是挺高的。

  在陶睿和苏佳慧见面一年后,陶睿收到了苏佳慧的信,信中邀请他带家人一起参加她的婚礼。

  苏佳慧写的信不长,但该说的都说了。她和这位大学教授还挺有缘分,偶遇就遇见了三次,两人因为老太太的缘故熟悉了起来,她就觉得和教授相处起来特别轻松自在。后来处对象了,她发现她忙的话,教授也不会抱怨,那本书就能打发时间,一点不觉得无聊。

  而且教授在大学教书,课程并不多,每天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很多,相对她这样忙碌常加班的职业来说,简直就是互补。还有教授的家庭极其简单,没有极品亲戚,唯一的母亲还是苏佳慧救下的,一直把苏佳慧当恩人,对她特别好,也特别支持她做医生看病救人。

  这个夫家真的方方面面都是苏佳慧喜欢的,找不出一点不喜之处。她在信里还跟陶睿道了谢,特意谢他当初说的那句“宁缺毋滥”。不然她如果跟别的差不多的人试试,那遇见教授的时候不是单身就必然错过了。

  还好,她等到了属于她的那个人,最契合的那个人。

  陶睿带童燕和三位长辈一起去参加了婚礼,苏佳慧这边没有娘家人,他们在那里和教授的亲戚朋友吃饭聊天,还真是颇有点娘家人的意思。既撑住了场面,又没有过分,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