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侯 第651章

作者:希行 标签: 穿越重生

叫卖的小孩在他们身边热情的兜售。

街道的尽头有一队威武的官兵走过,这边的人们对官兵视而不见,官兵也没有对这边多看几眼。

更夫站在街上,十多天没出门的他,觉得一切很陌生,很虚幻,熟悉的街道变得像另一个世界

街上的人看到他却没有觉得虚幻,看到他身上的差役服,热情的打招呼询问“什么时候开市?”

更夫被问的不解,开市?这么大的事问他?他怎么知道?

看到更夫一脸愕然,问话人笑了“看来这位差夫不知道啊”其他人也都纷纷笑他“你以为这是淮南道呢,每个府城就一个官府,这是京城”“京城这么多衙门,各有所管”“这位更夫跟管开市的衙门不是一个。”

他们用外地口音说笑自在,更夫这个本地人却听的束手束脚。

京城被楚国夫人攻下后,他们都躲在家里,先是有兵马敲门,一家人战战兢兢,毕竟他是做叛军更夫的。

但兵马没有破门而入,为首还是一个官吏,拿着笔名册询问他们几代人口,家里有什么城中亲族又有那些等等琐碎又详细的事。

其间官兵一直在一旁肃立,只是在问完后进家搜查一番看看有没有隐匿,登记核查后,官吏客客气气的告诉他们现在京城戒严,闭市宵禁,不要聚众,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要求,不要惊慌,如果遇到麻烦或者有问题立刻来官府报告,然后他们走了就没有官兵再上门,直到前几天负责更夫的人来通知,说开始上工打更。

他一开始不敢去,不知道去了还能不能回来,以前也有很多更夫是这样,官府让做事,很多人一去不回,家人去问就说逃了,甚至要把家人都抓起来,后来人不回来了家人也不敢去问了。

他可是为叛军做过事的,这个楚国夫人岂能放过他?但不去的话也会被抓吧,看着惊恐的父母妻子孩子,自己一个人死总好过一家人都死。

他战战兢兢的来到官府,管事的官吏换了,但来的几个更夫都还是熟人,也没有什么盘问,先前怎么做就让他们继续怎么做去了。

一夜如常,但天亮后看到的就不一样。

更夫怀里揣着饼,那些人已经不再看他了,而是去敲沿街的门

更夫好奇的看着,他们不是任何一个门都敲,而是先看门边,然后再敲,有的门被里面的人战战兢兢的打开,穿着富贵的人便和气的自我介绍我来自哪里,是做什么的,然后问“你们这个铺子租不租?”,贫民则问“你们用不用人?我能搬货,也能计数。”,问的门里的人惊恐又迷茫

不是所有的门都能被敲开,但大家也不走,站在有些门前指指点点“这家去官府问”“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被抢先了。”

好奇让更夫忘记了害怕,跟着过去看,惊讶的发现原来门上的标记是有户主以及无户主,他想到了那些来过他家的官员,这些就是核查后的结果吧。

真是有意思,更夫顾不得再看了,抱着饼往家里跑,他想看看自己家门上是不是也有这个,想赶快告诉家人外边看的新鲜事。

京城的人都很久没有出门了,外边有宵禁,还有那么多兵马,还在追查叛军余孽,但街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声的说笑,聚众闲谈,一副悠闲轻松如同在自己家的模样

明明他们很多都是外地人。

有人隔着门询问得知,他们有的是淮南道的,有的是宣武道,还有山东的,总之都是跟着楚国夫人的大军跑过来的,楚国夫人带着兵在前边打,很多民众商人就在后边跟着,楚国夫人打完了就一涌而进

明明京城还不安稳啊,他们跑来干什么!安康山被夺了京城一定会打回来的,到时候血流成河!

但这些人听到他们在门内小声的提醒,不仅不感激反而哈哈嘲笑。

“楚国夫人在的地方就是最安稳的地方。”

“楚国夫人在,安康山根本就不敢打。”

京城的人听到这话震惊又想笑,这京城是楚国夫人打下来的,但那是因为安康山不在,楚国夫人趁了个机会,并不是真的无敌到安康山都打的过,这些乡下人真是什么不懂啊!

这些乡下人还真的是不懂,在他们眼里心里,楚国夫人无所不能,京城的人也听说过楚国夫人的传说,神仙降临在一个小山村,杀了作恶的土匪救下了民众,不忍民众受苦,便留在凡间济世救民这种话也只有乡下人信,他们可不会信,那安康山也还天天见神仙,动不动就去仙宫喝酒,和仙女一起跳舞呢。

但不管他们信不信,外地人来的越来越多,将京城也搅动的生机勃勃,他们晚上睡在特定的地方安安静静,白天就到处乱跑,不怕巡城的兵马,核查的官吏,甚至还动不动就跑去官府拉着官吏们吵闹询问“什么时候开市”“看中的没主人的房子怎么买?”“天气热了,除了稀粥,能不能再煮一些消暑的茶水?”之类的听起来很容易被打的问题。

但官府没有抓也没有打他们,还耐心的张贴告示,什么距离开市多少天,东南西北四个市哪个先开,怎么在京城租住房子,购买房屋又需要什么密密麻麻的贴满了大街小巷,四个城门除了施粥,果然多了茶水,清水供应,人能喝,牲畜也能喝

不管多么远多狼狈的人进了城门,热粥一喝,清水洗把脸,就变得像回家一般舒坦自在了。

外地人在京城自在,京城的人也不甘落后走出来,观察着狐疑着去看官府的告示,被询问生意租门面人力,也不由的跟着关注这些生计,虽然还没开市,京城渐渐的复苏鲜活起来

“这个楚国夫人真是不一般。”

京城深宅大院紧闭的屋门内,谈论楚国夫人的也越来越多。

“你看她都没有出面,京城就已经安稳了。”

听到这里有个男人放下茶杯,好奇问:“楚国夫人到底在不在京城?不是说去援助武都督了吗?是不是留在河北道了?”

官府虽然和蔼可亲,官兵也没有凶神恶煞,但除了官府允许发布的消息,其他消息都打听不出来。

“肯定在。”坐在上首的老者道,“七郎说看到官员们每隔七日就去京兆府衙,很明显是楚国夫人在议事。”

屋内坐着的男人们都点点头。

“这个楚国夫人真是让人担心啊。”一个男人嘀咕道,“她不出来,不知道要做什么。”

“不出面就已经在大家眼里是善人了。”另一个男人低声道,“那接下来做恶也没有人怀疑她。”

跟街上的外地人,以及京城的普通民众看法不同,他们看到的是剥去神仙外衣的楚国夫人,她贪财,残暴,最关键的是喜欢劫富济贫换取好名声。

老者道:“她进了京城,肯定要让自己神仙的名声更加赫赫。”

听到这话,屋内诸人没有向往,只有畏惧,楚国夫人要成就神仙之名,倒霉的肯定是他们!

“她要什么就要给什么,否则就把你治罪。”

“她说杀人就杀人,这是乱世,说你通贼,杀了你谁又能奈何?”

“她又不是没杀过,为了抢田地给流民,她杀了三个世族三百多口人,血都把光州府的河水染红了。”

“安康山都没这么杀过世家大族呢。”

“嘘,嘘,要死了。”

屋子里哀声叹气一片绝望,坐在上首的老者笑了:“你们想太多了。”

大家抬起头看老者,依旧唉声叹气:“崔太爷,不是我们想,是真的发生过啊。”

老者哈哈笑:“但那是在淮南道,我们现在是京城啊。”

京城?哪又如何?大家愣了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老者含笑道,“皇帝封官加爵让臣子牧守一方,臣子可以在他们牧守之地当家做主,但京城,只有一个主人。”

那就是皇帝。

第二十六章 给楚国夫人送礼

京城收复了,皇帝当然要回来了。

皇帝回来了,楚国夫人就只是楚国夫人了。

京城不是淮南道,楚国夫人也不是他们的主人,当然不能随意的操控他们的生死。

如果受到了楚国夫人的欺辱,他们这些子民就可以寻求皇帝的庇护了,在座的人明白了,只要皇帝回来,朝廷回来,这京城就是大夏的天,这天可不是楚国夫人的。

“劫难太多都被吓糊涂了。”

“我都忘了咱们这里是京城了。”

“哈哈我都忘了楚国夫人是卫军。”

屋子里的气氛一扫沉闷紧张,变得轻松愉悦,更多的人开始说话。

“诸位诸位,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这位楚国夫人要什么就给她什么,哄着她,顺着她,高高兴兴的,让她寻不到咱们的错。”

“忍到皇帝回来,朝廷回来,咱们就不用怕她了。”

越说越高兴,于是开始商议给这楚国夫人送礼,因为有了希望,礼物送起来大方的很,有人大手一挥愿意将名下的几间商铺送给楚国夫人,楚国夫人不是要笼络商人们吗?让她送给商人们去,有人大笑着将名下的田庄送给楚国夫人,好让楚国夫人赠给流民,得到流民的称赞,有人决定挑选几件传家宝相赠,楚国夫人可以自己享用,有人一咬牙青春年少的儿子们可以送去

“你倒是想的好事,你家儿子哪个有韩旭得美貌?”

“我瞧不用儿子,你这个当爹的更合适。”

屋子里响起放浪的大笑。

老者没有制止子孙们的混闹,对他们的选出的礼物一概同意,而且还都又加一份,儿子什么的当然不能送,侍女侍从还是可以的,把家里最貌美的都选出来

家里一扫沉闷,变得热闹。

“爷爷。”有人想到一件事,“这件事我们要不要跟牛,程,王,卢家说一声?”

都是世家大族,要送礼一起送。

老者骂了声蠢儿:“送礼的事怎能让别人分一杯羹?”

他们不送了正好,最好还跟楚国夫人对抗一下,到时候就能掂量一下楚国夫人的斤两。

但其他人家都有老太爷,当这家人去京兆府的时候,发现门房里坐了好几家人,不谋而合让大家心里都骂了声对方无耻,然后便若无其事的含笑相谈甚欢。

他们的名帖和礼物都被留下了,但并没有见到楚国夫人,出来的是一个穿着青衫长袍头戴儒巾手握纸扇风度不怎么翩翩的老书生。

“某姜亮。”姜亮笑道,用纯正的京城官话口音,“见过诸位乡老。”

诸位乡老没有听到这个名字就身躯一震纷纷起身,或者打量或者等候他继续说话。

这是把他当作普通小吏了,姜亮并不恼火,含笑开门见山道:“夫人一直惦念着诸位乡老,只是太忙无暇亲自去探望,如果得知你们来了,必然很高兴,既然携带了礼物,那就是为了让夫人更加高兴,所以某先过目一番。”

他过目?在座的老太爷们终于看向这个老书生,神情惊讶,那这么说他是楚国夫人亲近的身边人?不是说楚国夫人好色吗?

原来好的色不都是韩旭那般?

姜亮看到大家震惊的神色很满意,说出更让他们高看的话:“某对夫人的喜好很熟知,所以我看了之后,大多数都不错,但个别的有些问题,某不得不提醒大家一下,免得好事变成了不好的事。”

在座的人都站起来了,对这老书生恭敬又紧张的道“多谢先生”“还请先生指教”

姜亮从身后跟着的小吏手里拿过一叠叠册子。

“这里有些铺子你们写了是你们的,但官府核查的时候,登录是无主的。”

“还有这些田地,这些人”

听他这样说,在场的人有些惊讶,又恍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先前官府带着兵马也去敲他们的门,说什么登记核查人口田产,以便官府清理安排战后事宜。

他们当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家底都说了,大夏天子在京城的时候都不知道他们的家底。

于是很多田产以及家丁婢女都没有报上,哪个报了哪个没报他们自己都记不得。

没想到楚国夫人竟然拿着礼单去跟官府的登记核对!

天啊,怎么会有人做这种事!

诸人你看我我看你,虽然来时已经做好了恭顺这个楚国夫人的决定,但此时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恭顺

有个年轻人忍不住:“姜先生,这些真是我的家的,当时家里的长辈受惊慌乱糊涂了忘记说。”

有人开了口其他人便也纷纷点头跟着表示这些千真万确都是他们的,只是当时忘记了登记。

姜亮摇头,拿着小吏捧着的一次本本册子,无奈又语重心长:“那可不行啊,官府这里都有你们画押的,当时官府也跟你们说清楚了,你们家拥有的就是你们登记的,一再请确认了,你现在又说有些忘记说,随便指着田啊铺子啊人啊就说是你们的”

“不是随便啊。”有人拿出房契地契身契,“都有凭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