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侯 第374章

作者:希行 标签: 穿越重生

“阿宵!”黄老太爷不可置信的看着自己的孙子。

黄阿宵面色发白看看那账房又看祖父,再看围过来的家人们,他一把抓住黄老太爷的胳膊大喊:“祖父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与他预谋,我没有写过信,我只是知道他的身份,我,我没有上报.....”

听到这句话,黄老太爷神情灰败,看着这寄予厚望的聪慧的孙子,嘴唇颤抖只问一句:“阿宵,你为什么这样做?”

为什么?叛军始终没有被击败,安康山坐进了京城,乱世混战不停,曾经的功业官权都被推翻打乱,哪个少年不想建功立业?尤其是他这样有家有身份有才华的年轻人。

他这么聪慧,他看透一切,他头脑灵活,他只是想多一个机会,多一条路.....

他没有做反叛的事,他什么也没有做,所以他什么都没了......

黄阿宵面色死灰跌坐在地上。

“黄氏与贼有谋,所有人收监问罪。”武少夫人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敢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知府没有说话,也没有再阻拦。

但黄老太爷猛地转过来厉声喊道:“慢着!”

他伸手指着武少夫人。

“武氏,你一不是将,二不是官,你有什么资格论我家之罪?”

他又伸手向天。

“我大夏上有皇帝,下有官府,你武氏何来定罪断生死?”

“你,莫不是造反吗?”

这个老家伙,老而不死是为贼,知府大怒上前:“那本官下令,给我拿下他们!”

黄老太爷长袖一甩:“老儿我要告御状!我要申诉!抬匾额!”

匾额?是什么东西?知府不解,旁边长史哎呀一声想起来了。

“大人你来这里时间短不知道,黄氏祖上曾经因为瘟疫时救济灾民,被慧帝赐予大善之家的御笔匾额。”他说道。

御笔吗?那还真不能拦了,知府面色一变,原来这是黄家最大的后路。

他是大夏的知府,他不能拦住大夏皇帝的御笔,只能让黄氏去告御状。

但如果黄氏离开了光州府,他可就奈何不了了,更何况朝中有黄氏亲朋好友。

怎么办?知府不由看向武少夫人。

黄氏必须除掉,否则这一场风波就不算了结,人心就不能安定,李明楼握紧了缰绳,一手在身前无意的摩挲。

就在她要再一声令下的时候,远处传来喊声。

“圣旨到!光州府接驾!”

圣旨?

所有人都愕然回头,喊声劈开了一层层的民众和兵马,十几匹骏马疾驰而来,马上兵将拥簇着一个红袍太监。

太监手中高举明黄卷轴,在晦暗的冬日里闪闪发亮,他发出高亢的喊声。

“圣上有令,武氏忠以立身,仁以抚众,智以察微,防奸御侮,进封楚国夫人,掌淮南诸道,威武以安黔黎。”

啪嗒一声,刚接过匾额抱住的黄老太爷松开了手,匾额砸在他脚上,溅起满面土色。

怎么可能.....

楚国夫人,掌淮南诸道?李明楼看着驰来的兵马和太监,神情惊讶,她不知道呢,握着缰绳的手松开,抿嘴弯弯一笑。

她的丈夫又送她礼物了。

(本卷终)

第三卷 淮南有主

第一章 事有落定

太监,拿出了腰牌,圣旨,明黄黄龙纹缠绕,护卫铠甲精良,身后禁军令旗飞扬。

虽然太监不认得,圣旨没打开,但无需验证,这一切都是真的。

武少夫人不再仅仅是武少夫人,是楚国夫人,而且不只是诰封,她还有了封地,且令其掌管。

除了名称不同,她就是淮南道的节度使。

从现在起,武少夫人就是淮南道的主人了,这里的官员她可以管,这里的税钱她来收,这里的兵马她调动,这里的民她守护。

知府正官帽抖衣袍上前一声令:“将黄氏诸犯拿下!”

这一次兵马涌上,黄家的护卫们不知所措纷纷缴械俯首,民众们没有再惊恐,而是愤怒,还响起了抓得好的喊声。

黄老太爷坐在地上手里还半抱着匾额,没有再哭惨求罪,也没有愤然反驳,身边黄家的男女老少哭喊乱跑,他视而不见,手抚过匾额上的大善之家四字。

有兵伸手将他拉起,从他手中拿走匾额,黄老太爷没有挣扎,像个朽木一般僵硬被架着经过武少夫人身前时,他抬起头哈哈一笑。

“武氏!黄氏败了。”他一双眼狠狠的盯着犹自在马上的女子,“不是败给你!是败给这乱世!是败给这天!”

如果不是乱世,哪里能有她一个武妇封诰拜将,如果不是天,她一个武妇哪里是他们黄氏的对手。

李明楼看着他点点头:“你说得对,人的输赢有时候真的由天定,我能做的就是努力做那个不败的人。”

那一世黄氏这般手段必然能在淮南道如鱼得水,就像项氏一样,他们活的顺风顺水,他们是胜者,而她李明楼,李氏是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