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步步荣华 第163章

作者:漫漫行 标签: 天作之和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陛下,不妨先听听陆侍郎怎么说。”沈思建议道:“之前陆侍郎说今日为两件事而来,一是请罪,二是献策。如今这罪请过了,该轮到献策了才是。”

看着天正帝点头,将希望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陆若华赶紧对着天正帝拱手道:“臣建议将给威北侯旗下关宁军的两万支羽箭先行调给对战三韩和倭国的平宁军,再加上工部库存的一万只羽箭,可够三万支。”关宁军之所以只要两万只羽箭,是因为关宁常年战乱,军资充足,朝廷给关宁军按时配送羽箭,不像平宁军,平日里不配送,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时候才开始制箭配送。

“关宁军马上要跟伊楼氏开战,伊楼氏远比三韩和倭国善战,这个羽箭更不能调。”天正帝摇头道,他心中可惜,觉得陆若华还是太年轻了,不了解伊楼氏和战况,看来还需要磨练。

“臣请奏陛下,将给关宁军的三万支羽箭改成三十门火炮。”陆若华恭敬道。

“火炮?这是何物?”清平侯好奇地问道,他从未听说过此物。

一旁的沈思,因为太子和太子妃的关系对火器营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知道的也不多,此时也颇为新奇地看着陆若华。

天正帝听到两个阁臣的问题,想到此事虽是机密,但是面前的两人都是重臣,一心终于大燕,还是告知道:“火炮是根据火铳改变而来,此物能够大面积射杀敌军,是一种极为厉害的武器。”

“此物比投石机如何”清平侯又问道。这有了对比才有概念,不然只说厉害,谁又能有准确地判断此物威力如何。

“投石机只能堪比十分之一二。”天正帝恐怕清平侯和沈思不相信,还言道:“朕曾经亲眼见过火炮射击,一击便可炸伤一片的敌军,除了被炸伤的外,还有被火炮掀起的巨风掀倒的。投石机远远不能与之相比较。”

如今的火炮是经过长年累月的试验得到的,其实一开始火炮的威力只是和投石机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投石机耐用,经过一次次地改进,才有了如今杀伤力巨大的火炮。

“就是因为此物威力巨大,朕才没有公之于众,只命他们秘密研究。”天正帝看着沈思和清平侯震惊的样子,补充道。

沈思听后连连感叹道:“如此利器,当为国之重器,陛下保密也是应当。”

“沈大人说的是,若是这样的利器被伊楼氏的人得知制作方法,到时我大燕的城池还不得轻易被他们攻破。”清平侯道

“侯爷不必担心,我大燕城池坚固,这样的火炮只适用于野战,若是用于攻城效果不是很好,不能将城墙炸塌。”陆若华对火炮的威力有了解,就中原城池稳固和厚度,现在的火炮能有作用,但是也炸不塌,如今的火炮更试用于从下向上攻击或是野战。

“陆侍郎的意思,城墙也能被炸塌?”清平侯震惊道。要知道大燕每年花这么多钱修筑城池,就是因为城墙稳固,易守难攻,毁坏城墙更是不容易。如今陆若华的话语中,只说了火炮不能炸塌城墙,言下之意,就是有东西能够炸塌城墙。只这么想一想,清平侯就觉得匪夷所思。

陆若华这话,天正帝也从未听说过,和一旁的沈思一起盯着陆若华,期待她的解释。要知道在大燕人的认知里,城墙是世上最为稳固,不然秦始皇和后代的帝王为何修筑长城呢?

不过看着陆若华有些难色,欲言又止地看着旁边的沈思和清平侯,摆手道:“沈卿和蒋侯都是朕之肱骨,若是连他们都信不得,那这天下恐怕就没有终于大燕的人了。”

“不是臣信不过沈大人和侯爷,而是此事关系重大,甚至有些匪夷所思,臣怕陛下怪罪。”陆若华拱手道。

说起来,她没有想到清平侯如此敏锐,面对天正帝等人的目光,陆若华只得将自己这些年的试验以及前世知道的一些知识说出来,道:“城墙可用火药炸开,选取适当的点,在城下挖沟埋下火药,引燃后,便如山崩地裂一般,城墙便会倒塌。”

“此事还有何人知晓?”天正帝震惊过后严肃问道。

“知道此事的人都是火器营的人,此事关系重大,为防泄密,臣也不敢用其他人。”陆若华赶紧答道。她知道此事关系重大,知道此法的人都必须在朝廷的掌控下。若是被外族人知道此法,那大燕的城墙危矣。

“那就好。”天正帝松了一口气,看来对火器营的把控还要更严格一些,火器营中的事一丝风声也不能走漏。

一旁的清平侯却是有些着急地问道:“此方法容易实施吗?若是蛮夷之人也有了火药,是不是也能炸开城墙?”

火药不是现在才有的,前唐就有了,只不过没有人用于军事,也没有人想过它们的威力会如此巨大。

“若是只用现在的火药炸开城墙不太可能。”陆若华点评道,如今的火药威力太小,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硫和硝的提炼技术不好等等的原因有关,随着火药发展,城墙将不是问题,不过现在的火药要炸开城墙,要借助不少辅助,这就和以前的爆破一样,需要根据计算埋放火药。

“这其中要辅助很多东西,比如选择放炸药的点,挖多深的沟,这些都需要计算,这也是臣当年建议陛下科举开明算一科的原因之一。”陆若华解释道:“以蛮夷之地的学问,它们连九章算术都没有学过,更不通墨学,如何会算这些东西?”

“但是,臣认为虽不可高估敌人,但也不可看轻敌人,陛下还是要严控研制火药之人,同时也要广招精通墨学和算术之人。”陆若华建议道。

“当年墨学和儒学并称两大显学,却有其过人之术。如今看来,墨学虽不适用治国,但却有其可取之处。若用得好了,也可增加我大燕的国力。”沈思感叹道。

“此事明日再议。”天正帝也觉得墨学有不少实用之处,但是现在讨论的是对伊楼的战争,随后对陆若华道:“你确定三十门火炮就可以大败伊楼氏?”

“三十门火炮虽不一定会让伊楼氏大败,但是却可以威慑伊楼氏,不让伊楼氏踏入我大燕的国土。”陆若华答道。随后陆若华将伊楼氏进攻大燕是为粮草而来,此后和拓跋氏决战的情况说了出来。

“伊楼氏发动此次战事的原因沈卿和蒋侯在你来之前正好说到此事,你们倒是意见一致。”天正帝笑道:“你想说什么?”

“陛下,我们只需威慑伊楼氏就好,伊楼氏不敢进攻我大燕,又无粮食充饥,只能有两个选择。”陆若华分析道:“一是掠夺周围北辽的小部落,但是这些小部落打不过伊楼氏,只会向拓跋氏苦诉和求援,一个两个的部落是满足不了伊楼氏的,所以他们至少会掠夺五个以上部落。”

“伊楼氏若是如此做,便是不将拓跋氏放在眼里。一个两个的小部落,拓跋氏可以忍耐不管,但是若是多了,拓跋氏还不管,不仅是威信难存,更是颜面扫地,以后北辽谁还会将拓跋氏放在眼中。所以,如此一来,拓跋氏必定和伊楼氏开战,这两个部落一战起来,伊楼氏哪还有闲心来侵扰我大燕。”

“伊楼氏的第二个选择呢?”天正帝问道。

“第二个选择,便是伊楼氏主动和拓跋氏开战。他们没有粮草,而拓跋氏这些年因为在宛城和我大燕通商的原因,粮草充足。伊楼氏觊觎大单于的位置已久,到时候定然直接和拓跋氏开战,如此一来,既可得了拓跋氏的皇位,又可得了拓跋氏的粮草,一举两得。”北辽部落发动战事不像大燕一样要准备充足的粮草,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才是粮草。他们从不会准备好了粮草再去打仗,而是在打仗的过程中去掠夺对方的粮草。

一旁的沈思也点头道:“陛下,伊楼氏和拓跋氏矛盾已久,昨日在北辽的暗探传来情报,据说伊楼氏单于的弟弟因为挑衅拓跋氏,侮辱大单于,被拓跋氏大单于长子斩杀。两族开战在即,伊楼氏就是为了粮草而来,只要我们将伊楼氏拦在边关之外,就只要坐观伊楼氏和拓跋氏之战就好了。”

伊楼氏单于弟弟被杀之事,天正帝也知道,听后点了点头,对着陆若华道:“那羽箭和火炮之事就按你说的办。”

陆若华这才知道伊楼氏和拓跋氏之间还有这样一段事,不过在听到天正帝的话后,陆若华赶紧高兴地应是:“谨遵陛下之命。”

“对了,工部的事情你多用些心,工部朕就算是交给你了。”天正帝看着陆若华和善道:“有拿不定主意地就去问宰辅们,或是来回禀朕,至于李善的话,你听听就好。”

陆若华听后大喜,连忙道:“臣一定勤于政事,不辜负陛下隆恩。”她知道,天正帝这是默认她统领工部,架空李善了。

第149章 拉拢

在陆若华和李善争夺工部权力的时候, 北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伊楼氏在进攻大燕受挫, 被火炮吓得直接连夜跑回了伊楼氏在北辽的部落, 不敢再踏入大燕一步。

而同时,大燕的春闱也拉开了帷幕,这次主考官在太子和大皇子的争夺中,最终以户部侍郎唐同方和礼部侍郎郭淮,因着这件事天正帝对两个皇子谁也没有偏着,很多人的心思都开始活络起来。

大皇子府

“听说此次春闱中有很多学子都出身不凡。”大皇子对着礼部尚书道:“郭大人这次可要用心挑选, 看能不能找到几个为我们所用的。”

“老夫明白。”郭淮捋了捋胡须, 点头道:“这次春闱确实有不少显贵之家的子弟, 算起来这出身最好的还要是靖北侯府的六公子, 也就是靖北侯次子。”

“靖北侯府早已投靠了太子和晋王,他的次子有什么用!”大皇子动怒道。对于靖北侯府, 他以前也想着拉拢,可是随着靖北侯之女嫁给晋王,再加上陆静徳这些日子的动静, 他可算是看明白了, 打着忠君的旗号, 靖北侯府早已是太子的人了。

“殿下,这话可不能乱说。”黎和安赶紧去劝道:“就算是陆静徳和李大人争抢工部, 但是靖北侯在朝堂上多年至今为表态,就说明靖北侯还是忠君的。陆静徳只是出嫁女,并不能代表靖北侯府的志愿。”

“殿下试想, 陆静徳入朝这么多年,靖北侯可曾为她说过一句话?可提拔过她?”黎和安慢慢道:“靖北侯可不是一个喜欢避嫌的人,如今的靖北侯府二老爷能做到正三品太常寺卿,就是靖北侯提拔的结果。”

“你的意思是,靖北侯并不喜欢这个女儿?”大皇子听后也觉得黎和安说的有道理。陆静徳之所以能以女子之身入朝为官,靠的是其在农事上的贡献;而能接任工部侍郎,靠的是她在宛城上的治理,粮食的增产,以及自身得到自己父皇的看重。这其中,靖北侯从未在朝堂上为陆静徳进言过。但是若说靖北侯不喜欢这个女儿,他也觉得不尽然。陆静徳出嫁的时候,可谓是十里红妆,怎会是不得家族和父亲喜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