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好妈妈 第218章

作者:雪上一枝刀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不悦的看了弟弟一眼,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讲话。

王建国比哥哥早完成了作业,心情异常好,伸伸舌头做了个鬼脸出去了。

“妈妈!你今天还学习吗?我都做完作业了!”

赵珍珍冲儿子笑了笑,正要开口说话,四宝迈着小短腿也来了,听到哥哥的话,他不甘示弱的说道,“二哥,我也写完了!你要玩魔方吗,咱俩比赛怎么样?”

王建国有点犹豫,他小时候没玩过魔方,现在也不是很赶兴趣,而且最主要的是,要是输给了小弟弟,那可真有点丢人了!

四宝走上前拽住他的衣角,说道,“二宝,快走吧!”

王建国挠挠头,跟着他走了。

外屋里很快没有了弟弟们的声音,王建民觉得必须自己出手了,他手里拿着练习册也从里屋出来了,目不斜视的走到赵珍珍面前,说道,“妈,这道题目我不会做!”

赵珍珍仔细审了一遍题目,觉得并不算难,按说大儿子应该会做,但她守着外人没有说出这个疑问,而是耐心的讲解起来。

这个时候何庆海再不告辞的话,那就是太不识趣了。

年后,王文广将新项目的计划书上交后,忐忑不安的等了一个多月,才等到上头的批阅文件,让他们更高兴的是,上头不但同意了这个项目,而且还建议他们成立单独的实验室,为此专门拨了一笔款子,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

他和梁校长兴奋的商量了好几个晚上,首先是实验室的选址问题,因为难免会有污水排放,现在的科技部面积太小,而且离农场小学太近根本不适合,两个人又围着农场附近查看了两天,最终相中了农场对面的一块儿荒地。

这荒地仍然算是农场的范围,他们打了个简单的申请,王场长第二天就同意了,并且还主动表示,他们农场现在的一部分人,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了盖房子的技巧,这实验室可以由他们来盖,只收取材料费,人工建造费一文不收!

秉着少花钱多办事儿的原则,且实地考察了他们农场自己建造的房子之后,王文广和梁校长同意了。

然而真到开始动工了,两个人都不放心,亲自来到现场监督。

当然了,比起市里的修路大工程,他们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张处长说到做到,不但将整个平城的民间财务分配情况查了一个遍,还成功的募捐到了一大笔钱作为修路的启动资金,四月份,一切准备妥当,修路工程正式开始了。

王文广和梁校长仔细查看了一圈儿,刚坐下要歇口气,忽然一个老头儿拿着铁锹走过来了,他似乎是怕工长呵斥,一过来就急吼吼的说道,“王校长,梁校长,你们新的项目肯定缺人吧,让我也加入吧,我在专业知识方面是没问题的!”

两个人定睛一看,老头儿也不算老,只不过是头发花白了而已,再看觉得五官也面熟,老头儿看到他们迟迟认不出来自己,自嘲般的笑了两声儿。

第103章

老头儿笑起来脸上的苦瓜相就没那么明显了,王文广这才认出来是平城大学原来的化学系主任刘主任。

来到农场以后,王文广虽然也不和他一个劳动小组,但住的并不远,上下工的时候经常能碰到,和一年多前相比,他至少老了十来岁,身上的衣服缀满了乱七八糟的补丁,看起来和真正的农民差不多了。

上了新项目之后,科技部现在的人手的确有点不太够用,但人员调动不是王文广一个人说了算的,特别是这种上头拨了资金的项目,按照惯例,如果新进人的话,必须先跟打申请,等领导批复后,再跟农场的王场长进行协商。

王文广看向刘主任的目光比较复杂,这个人以前在大学的时候很善于拍正校长何齐声的马屁,又因为是何校长的同乡,虽然能力和资历都很一般,还是挤掉其他人升了副主任,而且对他那么年轻就是主任颇为不满,两个人化学系做搭档合作很不愉快,他升了校长之后,因为系里的经费问题,刘主任还公然和他吵了一架。

这些还都算是小事儿,关键后来妻子赵珍珍提到过,听他们张处长透露,这位刘主任还写了大字报实名揭发他,企图将他扳倒取而代之,当然了,工作组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绝对不会成为某些小人污蔑别人的工具。所以刘主任没几天就被下放了。

刘主任的家事儿,王文广听梁校长说过,自从大前年被下放到农场,已经三年过去了,刘主任的妻子和女儿一次都没有来过,据说,他妻子已经改嫁了。这事儿几乎整个农场都知道。

如今刘主任的惨相,更是说明了一切。

但一切事情有因就有果,他怨不得别人,这都是他自找的!

如果不是觊觎副校长的位子,他就不会写王文广的大字报,如果不写大字报,他的背景和阅历都过关,根本不会被下放!

即便是不考虑人品的问题,刘主任虽然是系主任,其实专业水平也很一般,远达不到王文广的要求,因此他还是委婉回绝了,“我和梁校长只是负责执行这个任务,没有任何的人事行政权力,一切都要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目前还没有接到扩编的文件,而且,其实咱们是一样的,档案都还在农场,只是分工不一样罢了!”

刘主任很失望,一张苦瓜脸愣了数十秒,正要再为自己争取,一个中年人走过来说道,“老刘!你不是保证不会窝工吗?后面的砖都撵上来了,快走吧!”

王文广和梁校长对视一眼,互相摇了摇头。

因为资金到位所以实验室建造起来也很快,五月底,各种仪器也采买齐全了。

王文广和梁校长更忙了,带领着手下一帮讲师教授一天到晚都呆在实验室里,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个样本,或者一组数据,熬夜加班到天亮。

项目组里没有闲人,唯一清闲一点的就是吴启元了,他年龄大了,专业也不对口,是不可能进实验室的,因此就负责了大家的后勤工作。不要小看二十几人的一日三餐,以前还有小苏小胡帮忙,现在完全是吴校长一个人了,因此他也很忙,一大早就要去买菜买粮,做完早饭后大家吃过都走了,他歇息一会儿又要忙午饭和晚饭了。

当然了,因为吴校长是总顾问,除了后勤,还需要负责科技部的日常工作,譬如今天,樱桃公社蔡家屯的村书记带着两个年轻后生来了,说是他们村本来盐碱地不多,也就没有参与土壤改良的活动,现在觉得很拖公社的后腿,要把这一项补上,但去其他大队汲取经验,那些人都说得不算清楚,因此就直接找到科技部来了。

吴校长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了半天。

在全体人员的努力拼搏下,工作成果也十分喜人,五月底,实验室研制出来的第一批化肥面世了,第一时间用到了农场的实验田里。

六月初,一年一度的麦收开始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平城旱灾严重,但因为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了土壤改良计划,还改善了农田的灌溉系统,将旱灾对农作物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甚至有的地方不但没减产,反而还产量还提高了。

麦收还没开始,但站在田野里,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看着阳光下金灿灿的麦穗,很多人都是激动万分。

经过了一年左右的粮荒,虽然还没有闹出乱子,但家家户户都吃不饱,大人小孩都挨饿,可以这么说,这种状态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果再不给一针强心剂,估计平城真的会像其他地方乱起来了。

不光是农民高兴,甚至很多城里人都会专门来到市郊看一眼地里的庄稼。

在他们眼里,金灿灿的麦穗就是白馍馍,酥烧饼和热气腾腾的油条!

农场的耕田已经开垦出来上万亩了,其中冬小麦有五千亩,今年的亩产量比去年更高了,高达四百五十斤,这样总产量就是两百多万斤,再加上秋收,足够农场一万五千人的口粮了。

算下来还会有不少的结余。

农场能有这样的局面,王场长很欣慰,自去年十一月份起,上头已经断了他们农场的一切供应,除了粮食,连日常的经费也没有了。各地的情况都不宽裕,尤其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但具体到他们农场,其实情况更加复杂。

前面提过,农场是一块飞地,虽在在平城辖区内,但并不隶属于平城,而是属于冀省,但由于农场大部分都是盐碱地,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方圆几十里没有村落,实际开发起来比较困难,一直就是出于荒置的状态,建立农场的提议,是上级部门领导的意思,农场的全部建设资金也都是财政专门拨款,即便是后来出现了资金短缺的情况,冀省采取的方式也是袖手旁观,反倒是平城市政府资助了一笔不小的款子,但相应的,在农场的话语权方面,平城也比冀省要大得多。

冀省既没出钱也没出力,也不觉得农场有多么重要,但自从去年秋天农场获得了丰收之后,已经有些蠢蠢欲动了,但脸皮还是要的,没有直接来要粮食。

但现在不一样了。

上一篇:蚀骨专宠

下一篇:太子妃起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