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65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中午吃饭的时候易佰跟周昊换着开车。别看易佰平时风风火火跟个急惊风似的,但开起车来意外的稳当。白梦清坐到副驾的位置上后,感觉也好多了,后排就剩下陈馨跟周昊带着张璋坐。

张璋紧紧的扒在小姨身上,眼泪巴巴的,说自己很难受。周昊看陈馨累得慌,就伸手把小胖子抱到自己身上,给他讲故事。

周昊一大老爷们儿,那些什么童话寓言啥的都不会,就给讲了几个他从自己爷爷那里听来的老故事,关于战争方面的。小张璋不愧是小汉子,原本就知道自己爸爸也是个英雄就特别喜欢这一类的故事,听到周昊给他讲的那些后,小张璋自动的代入了父亲的形象,还不时的开口问他爸爸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周昊当然不会说不。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父亲都是英雄一般的存在,特别是张璋这样的烈士遗孤,他们从不曾亲眼看过父亲的英姿,所有关于父亲的印象都是从别人的口述或者是自己脑补出来的。这时候给他们塑造一个英雄的父亲,比告诉他们父亲也有缺点要好得多。等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人生理解后,再去看待父亲,就会知道父亲也是人,也有不足,但是那个英勇无畏的形象早已在他们心底生根,就算有再多的缺点,也抹不去对父亲的崇拜。

张璋平时接触的男性也比较少,大部分还是年纪比较大的,比如刘爷爷一类的,现在多了个跟他父亲更接近的周昊,他有种移情的心里,对周昊的感情比对其他男性更深。

到了寨子已经是晚上六点半,家家户户的屋顶都冒起了炊烟。

照着之前联系过的地方找过去,陈馨找到了跟她在电话里说过话的普加。

普加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孩,他家里条件不是村里最差的,但却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留下来照顾家人的年轻人。

普加在外面读过几年书,能够听和说普通话,但是写字方面就有些差了,感觉跟小学生水平差不多。

普加初中读完就没有再升学,他在南边打了两年工,被人骗过,也被人欺负过,后来普加的妈妈重病在床,普加就干脆回了家乡,每天做完地里的活,就去山里摘山货卖,得来的钱,一部分给妈妈治病,另一部分寄给在外面读书的弟弟。

普加的弟弟今年十九岁,在读大学一年级,有学校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帮助,他一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能保证,每一次大哥寄来的钱,他会细心的存下来,实在没钱的时候才去领用一点,剩下的他打算积攒多一些,去请专家到自己的家乡看看,能不能给村民们提供一些技术辅导和支持。

不得不说,普加的弟弟是个很有头脑的孩子,他并没有一味的想着攒钱,而是想要从根源上解决家乡的问题。

普加的弟弟跟陈馨是一个学校不同系的,他是听说了学姐的事情后,又去学校电脑上看过学姐的文章,才专门找到陈馨,希望她能去自己家乡看看。

“巴甲托我带回来的给你阿妈的药,还有这些钱也是他让我带给你的。”

陈馨安顿好之后,就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千块钱,还有一纸盒子的药。“

“钱不多,是巴甲这次竞赛得到的奖励,他说想要让家人分享他的喜悦,特别是妈妈,他希望妈妈能为他的成功感到高兴。”

特别说出这一点,是因为巴甲很担心妈妈,说小妹妹有一次偷偷告诉他,妈妈似乎有想寻死的打算。

普加要照顾家庭,还要抚养小妹,他的阿爸在外面打工,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为了省钱,过年都是待在工棚吃馒头和咸菜,工资全部让老乡帮忙带回来给妻子孩子。家里除了普加的阿妈生病不能做事外,还有普加的奶奶也要照顾,小妹在镇上上小学,住宿加学费生活费,一年要将近两千块。

“我阿妈没有生病以前,是我们寨子里最能干的女人。”普加在堂屋的火塘里忙着做饭,火光映照着他黑瘦的脸,流淌出一抹温柔,“我阿奶的绣技也是很厉害,我阿妈说,我阿奶年轻的时候就是负责给土司的家人做衣服的,土司家的人非我阿奶的刺绣不要,所以那个时候,我阿奶日日夜夜都要干活,以致于到后来眼睛不好,现在看什么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

普加目光温和的看了眼角落的老人,老人披着线毯,半阖着眼靠坐在角落的草垫上打着小呼噜睡得正香。

“我奶还有个绝技,她能靠手摸就知道绣的什么,用的什么线和什么针。我小妹的绣技就是阿奶教的,别看她年纪小,绣出来的东西在我们寨子里能数得上数。我阿妈说,以后凭我小妹的手艺,就不愁嫁不出去。”

因为天色比较暗了,陈馨不好说看一下小妹绣的东西,只能让普加给他们讲寨子的各种传说。

普加跟他弟弟相比,说话要慢一些,声调比较低,带着几分山里男人的淳厚。他有些不好意思直面陈馨跟白梦清,递什么东西都是先给周昊和易佰,让他们再递给两个女孩子。

第93章 对自己的规划

相较于对美食的热爱,陈曦对刺绣这门技艺的了解并不多,还是来之前才做了些功课。但是书本上关于此民族的特色服饰跟绣技并没有太详细的介绍,而巴甲是个男孩子,对这些也不熟悉,只能说个大概。

白梦清跟陈馨相反,她对吃的只知道好吃与不好吃的分别,让她说里面到底差了什么,她是说不清楚的。但是因为她妈妈从事的那个行业跟艺术和审美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她对普加介绍的那些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超乎寻常的喜爱。

在寨子里的三天,白梦清觉得过得十分高兴,她每日跟着普加的小妹妹学习刺绣,晚上还到坝子里参加他们的晚会,转眼就到了要走的日子,白梦清还挺不舍的。她带走了好些普加他们寨子的绣品和民族饰品,打算回去跟妈妈公司的人商议一下,看能不能开辟合作的渠道。

他们寨子的食物比较偏门,估计不太有市场,倒是山货很不错,特别是笋干,烟熏过的,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不管是炖肉还是泡透了炒小辣椒,都让人赞不绝口。走的时候易佰跟周昊都买了不少打算回去送人。

陈馨也买了些,但是她那个店对这种熏制过的食材需求不大,所以她想着回去之后联系看其他的餐厅有没有需要的,如果能帮普加他们建立一条销售途径的话,也算不白来一趟。

在回去的路上,白梦清突然说她想好了以后要做什么。

“你以前给我讲过志愿者,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一直以为志愿者就是去养老院孤儿院帮个忙什么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如果我的所作所为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那才是我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做志愿者很辛苦也很受累的,有时候还不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你真的能坚持下来?”

白梦清是个古道热肠的女孩子,不然之前也不会帮陈馨出气,但是她之前的行为都是在父母的保护之下的,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她就像一只才学会展翅的小小鸟一样对天空产生迷惘。幸而现在她找到了属于她的天空,或许不能成为这片天空的霸主,但是她能自由的飞翔在这片天空之下。

“那你有什么想法?”陈馨也是参加过集体的扶贫志愿者行动的人,虽然没有独立策划一次活动的经验,但是见到的经历过的,要比白梦清多,多少也能给出些建议来。

“这个我可能能帮得上你点忙。”坐前排的易佰转过身,“我们单位每年都有帮扶项目,负责这个项目的同事是我好兄弟的老婆,我问问她需要什么条件或者看能不能介绍你去跟办一个项目再说。”

陈馨也觉得这样不错,比白梦清一头脑热的闯进去,头破血流的退出来要强。跟办一个具体的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收尾总结,才是最能够体会这其中艰辛的,经过这样的锻炼,白梦清也能确定自己是否吃得下来这个苦。

到了县城住下,周昊的朋友来取车,顺便请他们吃饭,席中就谈到这件事。他们部队也有帮扶对象,今年好像经手人没规划好,结果帮扶失败,最近大家都在为这件事发愁,听到白梦清想要做这些,那人连声劝她别去沾手,说这些事情做好了不是他们的成绩,稍微出点问题绝对他们背锅什么的。

白梦清笑着点头,可心里还是想去试一试。她还年轻,还能有时间去摔倒爬起,就怕连摔倒的勇气都没有,这辈子碌碌无为的过完一生。

那人估计也看出白梦清有点不听劝,但看在周昊的面子上,还是给白梦清留了个电话号码,说万一有事情可以打电话给他,多少能帮上点忙。

从县城坐车直接到张家村那边,周昊跟易佰没有再陪着她们,两人要赶回去上班,而陈馨和白梦清则要去张家村参加张大哥的婚礼。

车站外是雷邦来接的他们,陈馨知道雷邦是个吃货,特意给他带了不少特产。鲜豆腐是没办法的,但是豆干豆角带了不少,还有寨子里的山货跟泡药酒的材料,都是普加帮她搜罗的好东西。

“不错啊,我就想着这次回家给老爷子的战友过寿不知道送什么,你这可解了我的难了。”雷邦喜滋滋的收好那些难得一见的药材,直接塞了个信封给陈馨,“这是买这些的钱,还有两千帮我给你张家大哥,祝他新婚愉快,我就不过去了,晚上的火车要走,来不及。”

这年头,县城里过生日结婚,红包封个一百都是很大的人情了,在他们山上,十块二十的才是主流。像雷邦这样一出手就是两千的,连陈馨都吓了一跳,拿着信封的手跟拿着烧红的碳一样。

“你收着,要是觉得不好意思,等明年清明前,把你们山上的茶叶给我弄点好的,我要送人。”

山上的茶树又不是什么珍贵的树种,顶天了一斤能卖五六十。

陈馨想了想,答应下来,她打算到时候专门找个时间回来给雷邦亲自炒茶,再带一些顶级的雪芽回来给他,总之凑个千把块钱的,也算还了些人情。

雷邦自己忙着走没空送她们,就找了个单位的司机帮忙送她们,给了两包烟就好了。

刘春燕一早就去山上帮忙了,她在这边两个多月,中间张大哥还下来帮了几天忙,后来还介绍了几个手脚勤快人也老实的乡亲过来做事。也因为有张家村的人在里面做,本地的雇工还是不太敢欺负老板是外地人,工厂的事物运转起来比在南边的时候要顺畅得多。

刘春燕这个小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县里来说也是个招商投资的实例,因为刘春燕的带头,县里设立的经济区也入驻了好几家私营企业,一家糖厂,一家糕点厂,还有一家肉制品加工厂。

肉制品加工厂的规模最大,投资也最高,老板是从省城过来的,当初学的畜牧学,没想到毕业十几年后不养牲畜了,改为从事专门加工肉类的行业。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