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34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陈馨她们已经开始放暑假,张璋的幼儿园要在月底开始放假,一个半月时间,这期间全得陈馨自己看孩子。

“我这次过去是跟人谈一个合作,那边有个食品厂要出售,我这不是没啥事儿嘛,上那个班一个月挣的钱还不够给孩子买两套衣服的,所以就想着要不要过去看看,如果行,就把食品厂接下来继续做。不过我对这方面了解不太多,就想让你跟我一起过去看看。”

陈馨没做过食品加工,也不太了解这个行业,但是她跟杂志社那边的编辑关系不错,曾经有次聊天,知道编辑的丈夫就是一家食品厂的管理人员,估计对这方面很了解。

问了下刘姐是哪方面的食品加工后,陈馨立马决定跟着过去,但是张璋那里是个问题,她这次过去的时间肯定比较长,也不可能让刘爷爷老两口一直帮忙照顾,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将张璋送回他爷爷奶奶那里暂时住一个月,等到她从南边回来再来接。

正好她给张大哥弄的资料也要寄回去,这会儿就顺便带过去了。

去张家老家来回花了四天。去的时候张大哥跟二姐不在,听说还在养殖场那边等着采购设备。陈馨也来不及等他们回来,跟张家爷爷奶奶交代了一番后,就急冲冲的离开了。

她走得匆忙,都没在张家多住一晚,弄得村里人看到后还以为是陈馨不愿意带孩子了,特意把张璋给送回来的。

“你们这胡说啥咧。”张大娘抱着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小馨要去南边办事,得小一个月,带着孩子不方便,正好张璋的幼儿园也放假了,所以就把孩子送回来让我们看着一下,也让我们祖孙亲热亲热。”

自从上次过年分开后,张大娘可想自家白白胖胖的大孙子了,原本就想着要不要厚着脸皮问陈馨可以不可以送孩子回来住一段时间,没曾想她还没想好怎么开口,陈馨就主动提出来。虽然不太清楚陈馨说没时间是真还是假,但是能有机会和时间跟大孙子待一块儿,张大娘觉得自己这一辈子也没啥想不开的了。

等到陈馨离开的第四天上,张家大哥跟二姐风尘仆仆的赶了回来,一起过来的,还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大姑娘。

第49章 难得的机会

“这位就是养殖场给我们介绍来的顾问严老师。”二姐跟她妈介绍了大姑娘的身份,转头看了一圈,果不其然看到自家院子外面探头探脑朝这边张望的村民,“严老师是农业学校毕业,专门研究养殖的,这次能过来帮我们家建养殖场,也是想要积累经验。”

严老师的名字很接地气,叫严春华,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对张家父母并没有表现出一点点傲气。相反,来了之后就主动帮忙做事,丝毫不摆架子。

“严老师您别累着了,跟我妈聊会儿天,我去做饭,中午将就着吃点,晚上再弄好的。”

“没事儿,随便吃吃就行,下完面条吧,早点吃了大家都好休息,等下午点就上山看看环境。”

严春华刚毕业一年多,是她老师介绍到张家大哥去的那家养殖场工作的,因为人勤劳肯干又好学,在养殖场里也是一朵花儿,这次跟着张家兄妹上山是她主动提出来的,想要独立做个养殖场的设计以积累经验。

在那边接触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张家兄妹跟严春华的关系不错,年纪差距也不算太大,平时说话也投机。加上大家出身的环境都相似,更有共同语言。

张大哥回来之后换了身衣服就去后面劈柴,家里之前烧的柴是他走之前劈好的,烧了这么久已经所剩不多了,这段时间要给小张璋做饭,更费火,如果张大哥再不回来,就只能张家爷爷去劈柴。他有老寒腿和腰椎变形,劈柴时间长一点就会痛得受不了。

“这个是谁的孩子?长得好乖。”

“这是我小弟的儿子,叫张璋。”二姐看了一眼,从厨房的窗口回答严春华的话。

严春华对张家的情况也有点了解,知道他家老三是个烈士,家里还有个遗腹子,看样子就是这个孩子了。

“张璋小姨要去南边办事,不方便带着他,就把他送回来住一段时间。正好天气热,山上还凉快一些,就是有蚊子,张璋身上都被咬了好几个包了。”

张家奶奶愁啊,大孙子白嫩的肌肤上豆大的疙瘩连成一片,痒起来大人都受不了,更别说张璋这么个嫩生生的小人儿了。晚上都被痒得做梦都在哼哼。

“我知道个方子,熬水给孩子洗澡能止痒祛痱,还能有驱蚊的效果。等会儿上山的时候采一些回来熬上,晚上就能看到效果。”

严春华看了张璋身上的疙瘩,也觉得心疼,想起老师教他们的一个土方,就是为了避免他们上山实践的时候免遭蚊叮虫咬之扰。

上山逛了一大圈,顺便采了些药草回来。严春华将薄荷、炉甘石、石菖蒲、银花藤、豨莶草、生百部加冷水浸泡十分钟,大火烧开后换成小火煮十分钟后倒出上面清亮的液体,滤去渣滓,等温度适宜时,给张璋泡了个澡。捞起来之后又给扑上陈馨带回来的爽身粉,之后才把洗得香喷喷的小胖子丢给他奶奶抱去院坝里的凉床上玩。

山里晚上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都是一家人坐在外面乘凉,聊一聊周围的八卦,然后就早早去睡了。

农村里常用来驱蚊的不是蚊香,而是路边摘的艾草等植物晒干后扎成的草束。

张璋最初不太适应艾草的烟和气味,狠狠的打了几个喷嚏,让张家奶奶犹豫着要不要把艾草灭了,但是灭了之后晚上的蚊子肯定厉害,张璋柔嫩,一咬一个大包,她看着心疼,张璋也痒得难受。

但是没让张奶奶纠结太久,张璋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味道,继续将注意力放在手上的玩具上。

玩具是陈馨给他买的九连环一套,还有魔方。这两个是张璋的心头好,怎么玩都玩不腻的。

张二姐现在身子很不错,也没有最初的孕辰反应,反而是胃口大开,一顿能赶上张大哥的饭量了。

她住在娘家的时间长,原本婆家那边有意见来着,还是二姐夫去跟自家老娘说了一天才说通的。加上前个孩子被岳丈家带走,这个孩子严格算起来才是跟他们一起生活的,所以张二姐的婆婆就算心里头还是有点疙瘩,却也没有继续纠缠这事儿。

二姐这次回来打算休息两天后就跟丈夫去婆婆家走一趟,她离开快两月了,现在肚子已经不小,家里搭建养殖场的事情她估摸着是帮不上忙了,只能帮着整理资料,去乡上要扶助。另外二姐夫跟单位上打了报告,要跟踪监督几个高海拔试点农业项目,他是小组负责人,工作时间也长,基本一个月能有一个周末在家就算不错了。

不过这样虽然很累,但是过得很充实,而且他打上去的报告听说还被县上农牧局要了一份过去,听说是因为农牧局也在想方设法为高海拔贫困村脱贫致富寻找门路,如果他们农研所能找到合适的路子,县里肯定会大力扶持他们的研究。

一家人今天都忙碌了起来,虽然很累,可心里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因为他们能看到可期的未来,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

在张家准备投入“巨资”大干一场的同时,陈馨跟刘春燕也在南边打算接手那家罐头厂。

这家食品厂是专门做肉类和鱼类罐头的。但是因为合伙人闹矛盾的缘故,才投产两三年的食品厂就完全做不下去了。转让的价格倒是公道,但最大的问题是以前的合伙人自己有技术,而她们接手的话,还得去找技术顾问进行监管。这一笔的开支不会太低。

陈馨跟刘春燕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用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但是程洁不愿意,她觉得现在公司的家底还不足以支持她们遍地开花,最好是在最熟悉的行业里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对程洁的意见她们也听进去了,但是这个机会也很难得,如果放弃的话,至少几年内都不太可能再遇到。

就在她们俩打算要不厚着脸皮去借点起始资金,然后进行抵押贷款的时候,刘春燕的嫂子打来电话,说她愿意跟小姑子合作,但是不想要外人掺和。

这意思很明白了,就是不想和陈馨搭伙,正好陈馨也不乐意跟她打交道,于是就放弃了这次的投资,只当是陪着刘春燕走了一圈。

第50章 原来如此

“我这个嫂子呢,其他还好,就是太想着娘家。头几年好一些,她家里兄弟姐妹都在上班,一家人不缺钱用。这两年企业破产下岗分流,她家就成了重灾区,这不,天天都想着怎么贴补娘家。”

陈馨笑笑没搭话,她也是看到了这点才果断的放弃跟刘春燕的合作的。人家俩还算是亲戚,自己要掺和进去的话,撕破脸皮就不好看了。不过她觉得自己有义务要跟刘春燕提个醒,别到时候她辛辛苦苦弄出来的厂子成了她嫂子娘家的提款机。

“没事儿,我明白呢。她最好懂得适可而止,要是太过分了,我非得让她偷鸡不着蚀把米。”刘春燕也不是啥纯良的小女人,她有她的精明跟底线。在这个底线之上什么都好说,要是谁踩着了她的底线,她能跟你拼个鱼死网破。

“你别看我哥像个耙耳朵,那是他觉得事情还能讲究,但是我哥心里也有根线,我嫂子这会儿就是在试探,看着吧,总有一天她得后悔。”

刘家兄妹俩对彼此都很了解,也知道什么对方能够能耐的范围,所以通常情况下都会体谅对方。但是一旦不想忍了,他们爆发起来的烈度也很可怕,属于那种打死都不会去挽回的人。

既然刘春燕心里有数,陈馨也不乐意去当恶人。跟刘春燕不同,陈馨将目光投向了生产线,想要了解国内的生产线跟国外有没有区别。

九十年代的水果罐头就是好东西了,即便是到了后来,黄桃和椰果罐头也是常年排在销售榜前端的两大主力。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