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23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们坐下没有十分钟,刘建民两口子也到了。

刘建民的妻子还想跟刘春燕说什么来着,但是刘春燕没给她机会。

“哥,嫂子,这是你们当初给陈馨的钱,然后这部分是你们的钱计算到现在为止应得的收益,我给多算了百分之十,权当手续费吧。”

“春燕你想好了?”

“那当然,我之前就想找你谈这事儿来着,妈说先要问问你的意见。今天一大早爸打电话给我说你们要急着用钱,我就跟老张赶着过来了。嫂子你点点数,完了咱们还是签个协议吧。”

刘建民老婆觉得自己好心没人懂,心里也憋着一股气,直接越过刘建民数了钱,还借了个计算器戳了一阵,最后得出的钱数比刘春燕给她的要少一点。多的那部分刘春燕说了,就当是转手买的这个机会,他们兄妹俩也不用算得太精。

刘建民看了看一旁坐着的陈馨跟程洁,再看看对面的妹妹妹夫,心里有点难受。不过事情都到了这步了,还是赶紧做完了事。

合同的签订和更改很快,都是制式的合同,里面的细节也适当做了说明和修改,等到三方签字盖了手印,这事儿就算了结了。

这边刚签完,刘建民跟妹妹客气了两句,就看到妻子一脸不乐意的想要离开,加上这笔钱也不是小数目,还得赶在银行下班前存进去,所以说了几句跟陈馨他们点头招呼了一声,就追着妻子出了公证处的门。

“这下好了,咱们来把那份合作协议给签了吧。定金我也带过来了,剩下的钱等三月我那边出来了就直接给你打到账户上。”

程洁看了下公正合同和他们的股权分配协议,确认没了问题后,签订了初稿,等到刘春燕这边的资金到账后,会签订正式的合同,之后大家就真正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另一边的刘建民跟妻子到银行排队存钱,刚进去就接到大舅子的电话。人家一问,他们已经钱到手合同也改签了,对方叹气,说他们白白放过了一个机会,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不过失去了也就失去了,现在他们两口子的工资收入足以负担家庭支出。

听完大舅子的话,刘建民并没有说什么,也没对妻子表示出任何的不满,甚至在妻子询问的时候,也只是说他拜托了大舅子去帮忙调查一下陈馨的情况。

对于自己哥哥的能力,刘建民妻子还是非常信任的,再加上钱也拿回来了,还有多的利息,她除了不满意刘春燕的不给面子外,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但是心里也对婆家人多了几分不喜。

“你等会儿是回单位还是回家?我们单位要把办公室搬回来,这段时间有点忙,我可能要连续加班三四天,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在家太冷清,要不回去你娘家住两天?”

第33章 睡前活动

他们两口子本来都在外地的,这不是今年改革之后,他们的工作单位进行了机构整合,将职能部门和生产第一线分离开来。生产第一线留在原地,而职能部门统一搬迁到城西南的区域,现在那一片都是以前的军工系统和相关单位的职能部门跟家属区,发展也还不错,离城里不算太远,每天还有固定的往返班车免费乘坐。

刘建民的妻子回自家收拾了些东西,之后就去了娘家。

晚上的时候,她大哥大嫂吃完饭溜达着过来陪爸妈说话,正好就谈到陈馨这事儿。

“那女孩子不简单,说实话我都很佩服她。”刘建民大舅子这话说得挺真诚的,“那么个才刚成年的女孩子毅然的承担起抚养才半岁的侄儿,还过得比大多数人都好,从心性和能力上来说,她都远超她的同龄人。”

“是啊,我上午去打听的时候,我们同事就说了,那边小区的好多人都知道这姨侄俩,而且C大那边的小吃街发展起来,最初也有她的一份功劳,到现在那铁家的两口子都对陈馨赞不绝口。”

“就是,我还听说她的功课也不错,才入学不久就能接一些翻译的工作,后来还成了广省那边一家杂志社的特邀作者。对了妈,就是你喜欢看的那个杂志,上面不是有各地的风俗美食介绍吗,美食相关的内容很大一部分就是出自她的手。”

他们家老爷子砸吧砸吧嘴,点头笑:“这孩子是个好样的。能耐!”

刘建民大舅子两口子互视了一眼,没把小妹嫌弃人家的事情说出来,只将话题扭到了其他方面,末了,刘建民大舅子才像是无意识的开口嘱咐了一句,让两位老人家出门的时候注意一点,听说现在有伙骗子瞄准了老年人,专门虚构一些听上去就能赚大钱的项目,说得个天花乱坠的,但实际上就是一出骗局,不过是拿东家的钱去给西家支付高额利息,然后借此骗对方继续投入。

“我们单位的财务科阮姐说了,南边好几个地方的老年人都上了当,还不止老年人呢,连教师医生之类的都有被骗的。你们出去要是遇到这种情况,可千万第一时间走开,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

两口子在门口换鞋的时候,又特意叮嘱了老人几句,从头到尾没跟他妹说一句半句投资的话。但是他妹却第一时间想到了小松的那个投资的项目,不知道是不是她多心了,总觉得大哥两口子是在警告她。

刘建民家发生的事情陈馨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跟刘春燕之间的沟通非常顺利,大家都是干脆的人,事情搁台面上说清楚明白了就成。而且刘春燕的男人虽然对这些不是很懂,但是十分信任妻子,对妻子的任何决定都给与支持。

四人去吃了一顿晚饭后便各回各家了,刘春燕对陈馨跟程洁发出了邀请,让他们三月份杏花开的时候去他们县玩,说城郊有一座山全是杏花林,特别漂亮,还有农家菜可以吃。

陈馨对这个很感兴趣,反正都有了刘春燕的电话,就说到时候提前跟她约,去感受下刘春燕口中的杏花春雨落满头的诗意。

回去之后,陈馨觉得解决掉了一个隐藏的大麻烦,心情特别好,加上下午把张璋丢到程洁家里吃的晚饭,这会儿小胖儿子要求吃夜宵,她摸了摸肥肚子,感觉可以稍微满足下宝贝的需求。

晚上要吃的东西不能是那种不利于消化的。正好在菜市场买了山药,她快速的去皮切块淘洗,然后上锅蒸。

在蒸山药的时候,又从冰箱里拿出自己做的橘子果酱和樱桃果酱。橘子酱是用去皮去籽的橘子加冰糖熬的。樱桃果酱里三分之二是去了籽后用粉碎机打烂加糖腌渍出果胶后上锅熬煮,熬的过程中加入没有打碎只粗粗切了几刀的大颗粒樱桃,等冷却之后,樱桃酱里还能吃到肉肉的樱桃果粒,抹馒头面包都是极好的。

熬制的果酱比较稠,她还得加入果汁进行调和。橘子酱只加入了一点点水和柠檬汁跟用冰糖熬的糖浆就好。樱桃果酱则需要重新加水煮开,再调入一点柠檬汁就行,因为樱桃酱的甜度本来就高于橘子酱。

等果酱汁调好后,山药也蒸熟了。取出凉一下后在干净无水无油的盆子里用勺子使劲碾压,混着刚才蒸山药时碗盘里的汽水就行了。等到确定没有粗粗的颗粒后,陈馨将比平时在餐馆吃的更稀一点的山药泥分别装在两个玻璃小碗里,分别淋上果酱汁,一个上面撒了一点糖霜,一个缀了一颗樱桃,放到了小胖子面子。

小胖子觉得太难取舍了,左盯右看半天,眨巴着大眼睛跟陈馨商量能不能两碗各吃一半。

“姨,我们分着吃。”

看着乖巧的小胖子,陈馨点头同意,然后将两碗山药泥各舀了一勺到自己的碗里。

她其实做的量不大,基本上就算两碗都吃了也不会让小胖子撑着。但是她同时也在注意培养小胖子跟人分享的意识,所以也从不惯着小胖子吃独食。

等到吃完山药泥之后,小胖子乖巧的去院子里刷牙洗脸,等小姨给端来热水洗脚。一连串的睡前工作做完,才乖乖的爬上.床,让陈馨给他念故事。

对小胖子的教育除了日常行为之外,每天晚上的故事时间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渠道。

陈馨给小胖子念的那些故事都是很有意义的寓言,还会引导小胖子去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虽然小胖子才两岁多,但是在理解力上,很多三岁四岁的孩子都不如他。

陈馨从来不觉得小胖子是个天才,他只是比其他孩子更早的进行学前教育,更早的培养理解力,而这些能力在以后都是孩子们从一岁多起就要被培养和接受的。

小胖子自己也学得很开心,他层不出穷的问题通常会在小姨这里得到解答,然后不能解答的,都会用小本本记下来,等他以后理解了,就把自己的答案写上去。这样的小本本,小姨给他准备了五个,现在都用了快半本了,小胖子特别有成就感,但也特别的不满足。因为这半本记载的问题重得到了解答的还不到十分之一。

小姨告诉他可以从书本上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需要他自己去寻找,因为小姨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做,不能帮他这个忙。所以小胖子今年的生日愿望就是快点长大好快点读书,然后把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都找出答案。

第34章 同学来蹭饭

大清早的,天气又冷,陈馨带着小胖子窝在房间里画画。

他们去二手市场买了一张老式的雕花炕桌,陈馨又买了格子布和粗棉布,夹上新棉花,做了一床炕桌暖被。

小胖子穿着毛衣,脚上套着毛线袜子,趴在炕桌上画画。陈馨也穿着毛衣毛裤,腿脚藏在炕桌暖被下面,在另一头翻译说明书。

除了专业课外,她还自学了另外两门冷门的小语种,有上辈子的底子在,学起来很快,加上不知道是不是这原身的天赋有点厉害,她发觉自己对语言十分敏.感,以前觉得困难得不得了的外语,到了这具身体的脑袋中过一遍,就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掌握听读能力,再强化训练一下,读和写也比别人快三分之二的速度。别小看这三分之二,若是其他人大学四年能学好两到三门语言,她就能在两年时间里学会同样多的语言,并且在质量上还碾压对方。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