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21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打回来的稀饭是用保温壶装的,在陈馨给张璋洗脸的时候,周昊已经快手快脚的帮张璋把饭舀好,豆包也放在了小碟子里。

张璋吃饭是在特制的小竹椅里面,前面用竹子编了个托盘架子,等他坐好后,陈馨把特别定制的托盘给卡上去,就是张璋的小餐桌了。他自个儿坐在里面面前摆了碗碟和木勺,都是自己动手吃饭的,哪怕弄脏了也没关系。

张璋天生爱干净,吃饭很小心,都尽量不会弄脏自己,偶尔手抖撒在桌上,他也会用小手绢轻轻擦掉。

“小家伙长得不错,习惯也好。”周昊观察了一会儿,转头对陈馨笑,“来之前我还担心你一个人呆着孩子会很恼火,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周昊来之前已经吃过,这会儿就坐在那里看着姨侄俩吃早餐。

趁这个时候,周昊也把自己来的目的跟陈馨说了一遍。

“国家想要给军烈士的遗孀和侄女更好的生活保障,特别是像张璋这种父母都不在的,除开国家的补贴外,我们军区有个专门的基金,是只针对军烈士的孤儿的,如果你们不介意,我想给张璋去做个申请。”

周昊上次过来就是想要私下摸底,但是陈馨的警惕心很高,他的计划没有得逞。这一次他直接光明正大的过来找她,就不信陈馨还把他当贼看。

陈馨倒是没继续把他当贼看了,但是对他的感官也不是太好。当然了,她很感谢对方能想着张璋,但是同样的,她并不希望张璋被人打上可怜的标签。张璋小胖子有她这么个姨妈,还有爱他的爷爷奶奶和伯伯姑姑,怎么都算不上可怜。

“国家补贴那个是正该拿的就拿了吧,至于你说的那个基金,我觉得没必要。张璋的生活我还是能保证的,而且我们家过得也不算差,这钱给更需要的人比较好。”

陈馨对军区的情况不熟悉,但是她印象中也没有那个军区有自己的基金,更大的可能是某个企业或者机构针对军烈属给专门设立的基金会,但是这是属于商业运作的慈善机构,并不是军区提供的钱。

周昊想说点什么,但想了想还是没说出口,只点头答应会将陈馨的意见提交上去。他之前也走访过一些人,对陈馨跟张璋的情况稍微了解了下,这其中大家都对陈馨的能力比较佩服,一个还在读大学的女孩子,承担起了抚养照顾侄子的责任,不但没有让自己的生活陷入混乱,还越过越好。这一点比起很多成年人都强。

周昊在之前的单位也做过类似的工作,走访过不少军烈属家庭。其中有一半甚至一半多的军烈属遗孀另组了家庭并将未成年的孩子也带在身边抚养,但是有那么一部分人直接将孩子丢给了去世配偶的年迈家长抚养,甚至有更让人气愤的行为是把孩子一个人扔在一边,只每月提供基本的生活费。

他们没有立场去责怪这些人,毕竟大家都要生活下去,对方也只是选择了对自己更有利的生活方式而已。但是对他们来说,这种做法太过寒心,若不是因为孩子有血缘至亲在,不符合送福利院的政策,他们都觉得哪怕送去福利院都比这样孤单的生活好。

第30章 对未来的打算

陈馨填了一份周昊给她的表格,里面都是一些张璋平时的生活状态和遇到的困难什么的登记,还有就是她这个监护人的生活情况。

在收入来源一项,陈馨填了兼职专栏撰稿者一职,还有零星的兼职翻译工作,总之收入应该足够他们姨侄生活了。

周昊告辞的时候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说有事情可以直接找他,哪怕是修水电都行。

陈馨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当她不知道对方在打什么主意呢,没见过这么老套的搭讪的方式。

送走了周昊,陈馨给张璋擦了脸洗了手,换了件罩衣,抱着他去了刘奶奶家。

她要打算写那本书,先得去查一些资料,图书馆不方便带孩子进去,只能暂时拜托刘奶奶帮忙照看一下了。

刘春燕回去了婆家,说好等十五再过来,到时候跟她兄弟把钱结清,然后再跟陈馨程洁签合作协议。

程洁没见过刘春燕,但是听了陈馨的描述后觉得这个女人是个做事爽利不斤斤计较的,于是同意了对方的入股。当然了,小二楼的房产对方是没资格分一股了,可以后她们还会有其他的资产投资,那时候再进行分配就好。

正巧刘爷爷身体不太爽利,不想出门,老两口在家呆着略无聊,有了小胖子在家里闹腾,刘爷爷的精神都好些了。

说好下午再过来接张璋,陈馨背着一瓶水就去了省图。

她们这边离省图很近,坐公交车也就四站的距离,下来走一百多米就到了。

过年这段时间省图的人不多,自习室里也空了大半。陈馨选了基本想要的书坐下来慢慢看,有些内容她需要进行挑选,所以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借回去。她还打算先在图书馆了解个大概,等觉得合适再去新华书店买几本资料书回去。

选择了一个靠边的位置坐下,不久之后,她对面又坐了个人。

陈馨抬头看了一眼,那人看上去特别的斯文,戴着一副眼镜,看的书是关于哲学方面的。

对方似乎发现了陈馨在打量他,抬头跟陈馨笑了笑,复又低下头去继续抄写。

对这个小插曲陈馨没放在心上,她只想着早点弄完早点回去接孩子。专心起来的时间过得特别快,陈馨最后选了两本书打算借回去继续,抬头的时候,对面那个年轻男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

回到刘奶奶家的时候,老两口正打算包饺子。刘爷爷负责剁馅儿,刘奶奶在理菜。看到陈馨回来,刘奶奶让她也留下来吃饺子,说她老伴儿包的饺子特别好,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

陈馨哪能干坐着让老两口忙活她吃现成的,直接让刘爷爷放下刀,说她来剁肉。看着陈馨个头不大人娇娇柔柔的,干起活来特别利落。两把刀噔噔噔的上下交错,不多会儿就把肉剁好了。刘爷爷跟刘奶奶两人也恰好把要混着包的韭菜给理了出来。

陈馨接过理好的韭菜,洗干净控了水,放菜板上刷刷就切好了。调馅儿的工作交给刘爷爷来做,陈馨抱着张璋看着他弄。

“你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在东北那地方当兵,因为个头小,人作战部队不肯要他,就去了炊事班,学了一手揉面的好本事。当年我也是吃了你刘爷爷做的手工面条才肯嫁给他的。”

看着老伴儿精神奕奕的揉面,刘奶奶笑得那个温柔啊,让陈馨觉得自己饺子都还没吃到嘴里呢,就有点撑了。

“那我得好好跟着学学,以后看能不能用面条拐回来个金龟婿。”

刘奶奶听了哈哈笑,拍了拍陈馨的背:“用不着学你也能找个好小伙,你人美心善,要不是我家里没有合适的小伙子,我才舍不得让你嫁给其他人呢。”

陈馨抿嘴笑,没接话。这话听着就是了,真要谈婚论嫁,那里这么容易。她不但父母双亡没有娘家撑着,还带了个小拖油瓶,普通人家谁乐意帮人养孩子?

陈馨都想好了,能找到合适的就找,找不到她就一个人过呗,等张璋长大了再说,这年头,只要能养活自己,谁乐意去伺候一大家子人。嫁得好了还成,嫁得不好不但要伺候人不说,还要被嫌三嫌四。她是养不活自己了还是觉得不伺候人不舒坦了?反正她都想好了,绝对不会为了要结婚而委屈自己。

刘奶奶的想法不同,那个年代的人把婚姻跟家庭看得很重,觉得不结婚就是有问题,不生孩子更是有问题。好像整个人生存在的全部意义就在这两样上面。而且结了婚之后,觉得你伺候婆家一家大小都是应该的,是为人妻子为人媳妇的义务。

陈馨就想知道,凭什么?对方既没有生她又没有养她,凭什么就该她去做牛做马?赡养老人是应该的,但这不是子女的义务吗?她不拦着丈夫去赡养公婆,却也不觉得自己有义务给他们做所有的事情。

但是她的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是十分另类的,为绝大多数人不理解的,所以为了自己日子好过点,她真没打算这么早谈婚论嫁。

随便找了个话题把这个岔开,陈馨很有技巧的拐到了周昊今天拜访上来。

“军区的这个行动倒是很不错的,至少可以保障很大一部分的军烈属日子好过些。不过我听周昊说起来,好多明明有母亲或者父亲却过成了孤儿的日子,心里就很难受。你说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如果不想养了,送回去给对方父母养育也好啊,让孩子一个人生活,这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怕是孩子病死都不知道。”

“这些当父母的就是丧尽天良!”刘奶奶也挺气愤的,她以前就遇到过这样的事,当时她才生了女儿,就把被遗弃的那个孩子抱自家里来喂养,直到对方的曾祖父以八旬的老迈年纪找上门接走孩子。

“后来我托人打听过,那孩子也算是个命好的,他曾祖父去世之后,是叔祖父的儿子收养了他。他叔祖父家里条件一般,那儿子也是吃公家饭的,刚结婚没多久,两口子一合计,就把这个隔房的小侄子给抱自家来养了。我跟你刘爷爷到省城来的时候,那孩子都快读书了,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成熟懂事得像个大人,还帮着家里做事带弟弟妹妹。那家的养父母对他也公平,自己孩子有的他都有,教育上也是一视同仁。”

“是啊,这算是命好了,还有命不好的,怕是活一天算一天。”

这话题略沉重,陈馨赶紧甩甩脑袋,把这个话题再度甩开,直接问刘爷爷知不知道这个什么基金会的事情。

“不清楚,但是听你这么说起来,这个基金会应该还是比较正规的,毕竟是跟军区合作,资质上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刘爷爷支持你拒绝基金会的救助。你是个能干的人,张璋能被你抚养是他的运气,虽然说同意基金会的援助会让你们每个月多一点钱,但是如果真严格论起来,你们其实是不符合生活困难的标准的,到时候若是有人眼红投诉你们,难得去掰扯。没必要为了几个钱惹上一身的麻烦。”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