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204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讲真的,你有没有考虑把小丫头送过去读书?”这事儿以前程洁跟陈馨提过一次,后来她没再说,陈馨也没问过她,不过刚才聊到张璋读书的问题,又才开始犹豫起来。

“我倒是想呢,可她奶奶不同意,她爷爷也不太赞成,说咱们国内的基础教育更好一些。”程洁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还是比较民主的,她希望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也不希望因为这个问题而让整个家庭出现危机。

“宋哥怎么说?”陈馨把处理好的食材塞进烤箱,设定了温度跟时间后,开始做水果沙拉。

“我不劝你一定要送小丫头出去,我自己都是打算到了初高中让张璋回国读书,只是现在的小学教育阶段我比较拿不准。而且张璋这两年正是跟着大师学棋的关键时期,这个才是我考虑的重点,如果只是读书的话,不一定要出去,找个好点的学校效果一样的。”

现在还好,读书还没有那么严格,再往后一点,为了读书指标,学区房被炒成了天价。

“要不就读附小吧。我昨天下午跟附小门口过了一下,看到他们现在在推行素质教育。虽然说目前国内的素质教育其实更倾向于一个口号,但是我还是觉得附小的未来应该不错,毕竟它背靠C大,接受高科技和高阶知识更容易一些。当然清路小学那边也不错,他们比较偏重人文方面的培养。你先去了解一下吧,看妹妹自己更喜欢哪方面。”

宋家本身就是搞人文学的,没有陈馨提的建议,宋教授也是希望能让女儿去清路小学读书,但是舒洁不同,她觉得女儿的理性思维更强一点,而且对高科技很有兴趣,假期的时候也喜欢去科技馆泡着,研究自己喜欢的科学能很认真的投入进去。

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小孩子的喜欢到底能持续多久,而且女孩子搞理工科的比例比男孩子少太多了,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也是她所担心的。

“你想得太多了吧。”陈馨切了一牙芒果,插上牙签递给程洁,“孩子现在还小,她正是接触各种新奇事物的年纪,或许今天喜欢高科技,明天就喜欢读历史,你怎么能强求她现在就定下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我小时候还想当个科学家呢,现在做美食推广不也觉得很好?人都是在摸索中长大的,这个方面父母只能引导和支持,怎么可能去掌控孩子。如果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成长起来,这人生也太可悲了。”

程洁若有所思的看着陈馨,隔了好半天,她问:“那你现在花费了那么多金钱和精力去培养张璋学棋,如果他学到一半不学了,你不会觉得可惜?”

“为什么要可惜?”陈馨好奇的看了程洁一眼,“他现在喜欢,所以去学,而且也学得很认真很用功,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对不起付出的金钱和精力。但是如果在以后他发现这不是他真心想要走的路,又喜欢上其他的东西了,只要他考虑清楚,并能够投入进去,我并不觉得这些年的时间是荒废了的。毕竟在学棋的过程中,他也学会了很多道理,甚至思维的方式也是受到了影响的,你能说他是白费功夫了?”

程洁有点不能理解和接受。

第298章 理念的不同

白梦清之前在旁边给陈馨打下手,听着她们俩的谈话没有插嘴,这会儿实在听不下去了,看到程洁不太赞同的表情,放下手里切菜的刀,凑了过来。

“程姐,你看看咱们家像是缺钱的样子?不缺对吧。既然不缺钱,那就不需要孩子为了生活去从事自己不擅长甚至不喜欢的工作,这点小任性,我相信家长还是能理解并支持的对吧。”

程姐点头,她家是个姑娘,更没有养家糊口的重担,家里的资产不敢说让她过得多奢侈,但是不用担心吃喝是肯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女儿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好像也没啥大不了的。但是一码归一码,她还是觉得兴趣爱好和学习得分开,学习就该从一而终。

白梦清和陈馨互视一眼,没有继续纠着这个问题不放。这是观念的问题,是需要时间去改变的。等到了那一步,不需要多说,她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做。

“那张璋的入学手续办好了?”

白梦清岔开话题:“那边开学是在春季吧?”

“嗯,张璋先在那边的国际部读一段时间,然后等春季转入正式的一年级。”

那所学校华裔不少,还有很多本地的移民后裔,是真正的民族大融和,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了很多小班级,最少的一个班才十个人,最多的一个班也不过二十三个学生。

学生上课的模式跟国内不太一样,实行的是走读制。这个走读跟国内住校走读的概念不同,准确来说更应该叫走班制。只有上某些大课的时候,同一个年纪的不同班才会聚到大教室来上,其他课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班教学,教师固定在某个教室,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选课去这个教室上这门课。

等到了期末,会采取学分和等级评定来确定孩子的成绩,不像国内有具体的分数。

想合格很容易,但是想要拿到全A就不简单了,能得到全A的学生,能选择的中学更多,级别也更高。那些混成绩的孩子,要么继续读类似的私立学校,要么读社区性的学校,想要进入名校可没那么容易。

陈馨支持张璋去学国际象棋,甚至鼓励他从小参赛,也是在培养他这方面的特长,等到了中学甚至大学阶段,这方面的比赛成绩和个人实力将会是他进入优秀学校的敲门砖。

像这次的少年棋赛,虽然只是国内的一个小比赛,但是拿到成绩的孩子,就能获得奖学金或者选择好一点的学校。张璋不在乎这两点,但是在乎以后的发展,所以他学习很认真,跟着老师下棋的时候一点都不浮躁,连很多大人都比不上他沉稳。

初赛他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对手,八月的进阶赛他也很有信心,这次回来看望家人,也是他老师建议的,说他应该适当的放松自己,让他半个月后再回去集训,等到比赛结束后,再考虑要不要报明年春季的B组赛。

B组赛的选手年纪大都在十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过了十二岁就是少年组的比赛了,然后到十六岁就是青年组或者直接参加国际赛事。当然这个年纪也不是绝对的,只要你有能力,符合报名资格,也可以跨级报名,但是报国际赛的话,一般都建议在十四岁以后,毕竟年纪太小思维和精神力体力没办法跟成年人拼的。

别以为下棋好像就是坐在那里不动,没有体力消耗。但实际上一场棋赛下来对人的负荷相当重,甚至有选手直接在比赛阶段体力不支晕倒的。

张璋之所以愿意花费时间参加户外活动,就是他的老师告诉他,好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支持他下棋,否则这个小家伙根本不乐意把自己晒成小黑炭。

他在学校选择的户外运动项目也只有游泳和马术,其他的完全没有兴趣去接触。偶尔跟着韩家的哥哥姐姐们去冲个浪,回来都赌咒发誓不会再去了。

听到陈馨跟白梦清聊张璋的那些事儿,程洁心里羡慕得很,又开始摇摆起来,打算回家之后跟丈夫好好商量一下,看有没有必要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如果说没有张璋的话,她肯定不会产生这个念头,但这不是有张璋在那边嘛,还有周昊的表弟也在,而且那个学校董事之一就是陈馨的师兄,哪怕只是个小董事,这也是资本跟人脉啊。

程洁在资本的圈子里混了这么久,对于“圈子”的认知跟以前完全就是两个层次。只有到了那个圈子才能接触到那个圈子的利益所在,这一点是大家都知道的。很多人批判这个圈子固化了阶级,但是要知道,古往今来,哪怕是最底层的人群里面,也有圈子的存在。为什么要靠大学?为什么要考名牌大学?这不就是冲着圈子去的吗!

校友,就是投资最少渠道最广的圈子!

周昊跟宋教授他们几个大男人在外面聊了很久,看到厨房里女人们聊得火热,饭菜一直不上桌,他们就有点坐不住了,干脆直接移到了厨房来。

陈馨家的厨房很大,分成了两部分,一边是中式的,另一边半截在露台上的则是西式厨房,中间有个岛台,周围一圈高椅,可以当做吧台,也适合大家一起做西式点心。现在直接当成餐桌也没啥不妥。

取了餐垫餐具出来给他们面前都铺上放好,冷食和之前就烤好的食物早就放在了中间。烤肉下面有保温盘垫着,防止时间长了食物冷却。

然后烤箱里的烤肉正好可以出炉,取出来直接在烤盘里分割开,堆放在用黄瓜片摆了边儿的冷餐盘里,免得还要自己动手切割。

牛排不太适合人多的时候吃,所以桌上主要的肉食是烤鸡跟烤牛舌,还要中式改良的烤肉排。提前做好的焗虾焗蟹跟贝壳之类的都放在保温盘上面,随吃随取。

冷食有蔬菜沙拉跟奶油土豆泥,还有薯饼和日式寿司。大钵里装着冷面调料,旁边的冰盘上是提前煮好的冷面,还有黄瓜丝等配料。要吃的话,直接挑了面到碗里,码上配料,再舀两勺调配好的调料到碗里,拌匀即可。

这一顿饭,中西式的都有,好几个国家的代表美食基本都看得到,当然,除了火锅以外。毕竟这么热的天,就算开了空调也扛不住火锅的威力。

“馨馨啊,你早就该回来了,我们去外面的那些所谓的国外美食餐厅去吃,都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东西。要不你回来,我们找个地方再开一个餐厅?”易佰瘫在椅子上发出感叹。

陈馨笑了笑,坚定的吐了个“不”字给他。

第299章 我能请个客吗

美食是她的爱好,从来就没有成为职业的可能。她喜欢美食,喜欢旅游,喜欢把自己感觉好的东西介绍给他人,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分享,而不是单纯的成为某个行业的劳动力。

吃饭和梦想相冲突的时候,吃饭是第一要紧的。但是当生活不愁的时候,梦想就排到了第一。

陈馨的运气不错,她来到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她脚踏实地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最大的梦想就是看遍这个世界的美景,品尝无尽的美食。

易佰也知道不可能,只是随口这么一说而已。

聊了一会儿,大家相继告辞,虽然不愁吃喝,可该上班的还是要上班。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