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第10章

作者:薄荷雨 标签: 穿越重生

因为学生对咖啡的要求不太高,只要不难喝就成,所以价格也不贵,一杯咖啡几块钱,只要不是天天来,基本上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学生也能承受。要知道这个时候还是速溶咖啡的天下。

陈馨对咖啡的研究不多,但基本的一些还是知道的,毕竟她做美食直播的时候,有时候为了提高格调,也得弄点虚头巴脑的东西装装门面,特别是后来很多女孩子为了减肥,天天黑咖啡加轻食,时间一长怎么让草变得好吃也是门技术。

河边虽然离学校大门比较远,但是跟C大的成教院的侧门是相对着的,右边五十米就有一座桥,过桥就是一排临河的老房子。

这边的老房子是单位的房子,没有产权,也因为需要一定的级别才能购买所以一直没卖出去。后来福利房政策改变之后,这些房子就变成了无人问津的东西。因为拆迁不会拆到这里,而这些小楼是五十年代修建的,里面的布局跟现在的流行相差太大,如果买下来还得自己花大价钱去改造,加一起花的钱都能在好的地段买一套崭新的商品房了。

并且这小楼所靠的河岸水流湍急,风景也不好,楼下的道路也是最初建造的双车道,人来人往加上自行车穿插其间,基本每天都要堵车,所以很多人不喜欢走这条街,自然也就没有人气。

陈馨去打听过,这边的老房子一栋小两层的才卖八万块,简直白菜价。最重要的是靠内侧的正门还有个五六十平米的院子,每家每户都一样大小,并排有七八栋的样子。在这一排房子后面还有十来栋小二层,面积更大,前后两边花园,卖价也不过十二三万。

陈馨是没钱,要是有钱她绝对二话不说就买个三五套放着,以后光租金就够她姨侄俩躺着吃了。

知道陈馨又在看房子,刘爷爷都有点小气愤,觉得这小姑娘怎么突然就不稳重了呢,买那么多房子干嘛?她能住多少?

“刘爷爷,您看现在的福利分房政策已经改了两次了,我听人说以后会停止福利分房,到时候没房子住咋办,肯定得买啊,这样一来房价绝对上涨。我这不是想趁价格低多屯一点嘛,您也知道我跟张璋都没有家人可以依靠,不努力为以后打算怎么办?”

陈馨软言细语的跟刘爷爷解释,并且拿出了沿海那边开始日渐上涨的房价来现身说法。刘爷爷其实心里也有点感觉房价会涨,但是他们这个年纪的人,习惯了国家分配的政策,觉得买房买地就是资本家才会做的,所以他不想让陈馨走岔了路,才会这么严厉的跟她说话。

陈馨知道刘爷爷是为她好,这要不是真的关心她,谁会管她要不要买什么,谁会为她考虑以后怎么办。

“另外啊,刘爷爷,我打算弄个咖啡厅,兼搭着做点简单的工作餐什么的,到时候就让我姐夫的哥哥来帮忙买菜,自家的人也放心些。您觉得咋样?”

她想要开咖啡厅这事儿也跟程洁两口子提过一点,对方是果断赞同的,并且程洁还想要跟陈馨合伙,她说她不管具体经营,只管到时候分红,当个甩手老板就成。

这事儿陈馨还在考虑,虽然她信任程洁夫妻俩,但问题是这个社会中人都不是独立的,牵扯到的关系实在太复杂,现在程洁说她当个甩手老板就好,可到时候经营起来了,她的家人想要插手怎么办?她是不太想因为这些事情就跟程洁夫妻生疏甚至翻脸成仇的。

“这事儿好办,你再找个合伙人就成,有些事情你说不出口,第三个合伙人可以说。但是你也要提防一点,万一到时候两方联合起来坑你一个的话,这事儿也不太好解决。”刘爷爷毕竟经历得多,转头就给陈馨把情况分析了个透彻,包括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都说了一遍。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问问我儿子,看他想不想插一手,这样你们仨就互有牵扯,以后谁要想退出直接按照初始协议出售手里的份额就好。”

陈馨想了想,觉得这事儿能干,但问题又来了,她手上的资金不够开一个咖啡馆的。

“贷款吧,这个我可以帮你联系一下你方叔叔,他妻子就是银行的,看有没有可能给你找点门路贷点钱出来。”

第14章 刘爷爷的好意

现在贷款说好贷也好贷,但是像陈馨这种没有根基的学生,想要贷款就有点麻烦了。刘爷爷去帮忙找关系,也是需要她提供抵押的。

只不过有担保人有抵押物,再加上银行信贷科有关系,还是比其他人更容易贷到,只是这样贷款审批下来的钱不会太多。

所幸陈馨需要的钱也不多,如果真如刘爷爷说的,三家合作的话,每个人的出资不多,而且陈馨因为是主要发起人,她可以以工抵酬,这样下来如果能贷到五到十万,这个咖啡店绝对能开起来。

现在唯一要考虑的是,咖啡店如何定位。是做成后世的手工高档店呢,还是街头那种速溶咖啡店。

陈馨自然是偏向前者。

虽然现在看起来大家对咖啡的认知还停留在雀巢和麦氏的速溶就是非常高大上的阶段,但事实上很多咖啡爱好者更偏爱手工咖啡。可能也是因为手工自磨的咖啡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也是无形中提高了格调的缘故。

试想一下,你在街头捧着一杯速溶咖啡,人家坐在咖啡厅里听着音乐磨着咖啡豆,然后一整套的萃取工具将黑色的小豆子变成了一杯浓郁的液体,这种感觉绝对是没办法比较的。

并且在这个时间段上,大家莫名的有点崇拜国外,连月亮都觉得是国外的更圆一些,更别说这些一听就是舶来品的东西,你说出去都觉得你厉害。但其实在国内也有咖啡种植区,只不过技术和品种乃至营销上都完全不能跟国外的相比。

陈馨打算把咖啡店做成长期事业,那么就要从源头开始计划,成功以后也可以营销成一个自创品牌,后世的那些什么甜品连锁店还不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资金这边解决了之后,陈馨开始筹备开店的前期事情。

前期的工作除了办理营业执照外,咖啡厅的设计,人员聘请什么的都要一一过问。

贷款下来很快,前后一个半月就到手了二十万。

二十万看上去很多,但用起来就知道什么叫捉襟见肘了。

程洁两口子更有魄力,直接转了十五万给陈馨,他们看中的那栋房子就以双方共有的名义给买了下来。当然了,为了避免后期各种扯皮,陈馨去注册了一个皮包公司,这栋房子就以公司的名义购置成不动产。

“现在是三方投资,刘叔叔那边的资金要后天才能到,而且他因为工作的缘故不方便直接参与进来,所以用的是他妻子弟弟的名义,这边也提前注明了,他们的合作只有今年一年,不管收益如何,等到明天这个时候会按照注资比例全数退出。”

陈馨也没想到刘爷爷的儿子会提出这么个方案来。这摆明了是因为看在刘爷爷的面子上,借了一年钱给她用,一年之后大家就两不相干了。

陈馨很想说要不就别掺和了,但是看在刘爷爷的面子上,她忍下了这口气。

虽然对刘爷爷儿子的这种态度有点烦腻,但是这件事本身也是刘爷爷要求对方这么做的。可能在对方的眼里,她就是那种打蛇随棍上的二皮脸,就想哄着老人图点便宜。

“这人怎么这样……”程洁也是很不想说了,但是看陈馨的脸色有点黑,她抱怨了一句就把话题扯开了,“既然他只投资一年,那也无妨,除开买房的钱之后,我们直接算咖啡店的收益就好了。”

咖啡店就像是个租客,而注册的那个公司则是房东。陈馨跟程洁他们合伙买了房子作为公司的第一笔投资,这部分的增值就只限于他们两个股东能够分享的。

在账面上,咖啡店会按照三年一个价格向公司缴纳房租,另外设备的购买,装修施工都是咖啡店自己的帐,而咖啡店的设计费则是走公司的账面,由公司出资提供。

“这样的话,以后如果开分店或者加盟店,我们就能有效的统一规划控制店面风格,再制定一个LOGO和相应的公司章程,统一的规章制度管理下,才能有利发展。”

拟规章制度这方面的工作交给了程洁去做,宋老师做她的助理。为了让程洁了解这种加盟店连锁店的意义,陈馨给推荐了好几本国外相关的书籍,但是有一小半都没有中文翻译,需要程洁自己去找原文书看。

还好宋老师的英语不错,德语能读会写但是日常对话有点磕碰,他们两口子在看了几本书之后兴趣大增,连同宋教授一起,在家里还开起了读书会。

陈馨也去参加过一两次,每次参与的人都不全相同,有时候是读的国内经典,参加的是宋教授的老朋友比较多,有时候是国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这部分参与者就是宋老师的朋友同事比较多了。

读书会办的次数一多,宋老师家的房子没法提供太大地盘,陈馨就干脆建议他们直接开到咖啡厅的小楼那边去。

说起来陈馨也够狠的,她跟程洁合资买了当街的小楼之后,咬咬牙找到刘爷爷给介绍的方叔叔两口子,咨询之后贷款八成二十年买了后面最靠近围墙的那一栋小楼,跟咖啡厅就隔了一条小路和一个后花园。

程洁知道后也下手买了旁边那栋。不过她不愿意贷款,而是豁出去借遍了亲戚朋友,凑够十五万买下的。面积比陈馨那栋多了十平米,但是花园少了二十七平米。

少的这二十七平米就是靠近围墙的那个拐角,留出必要的通道后,将所有的犄角旮旯都围成了花园。

装修的话,现在是没钱装修的,里面也曾经做了简单的处理,如果不是特别讲究的人,直接搬进去住都是可以的。但是现在陈馨没打算搬过去,只是单纯为了投资而买。

程洁买这房子的目的稍微复杂一点,但也没想着买了就立马搬。

上一篇:贵妾之女

下一篇:七零娇气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