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妾之女 第42章

作者:君子迁 标签: 穿越重生

  世子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只冷笑了一声。

  “你是个什么意思呢?”世子夫人不满地瞥了一眼丈夫,嗔道,“有什么话,便说出来。”

  见小叔子嘴唇都抖了起来,她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本来也是,阿沉对沈家姑娘如此上心,忽巴拉说要给他另外择亲,年轻人哪里受得了?再者从她自己的本心来说,也不愿意未来的小妯娌出身这样的高。

  倒不是为了别的,她嫁进侯府多年,育有二子。世子素来沉稳,府内府外从未有过错处,夫妻俩地位稳稳当当的。妯娌之间虽说是和睦,然私下里也总有个较劲儿。贺家姑娘出身既高,慧怡长公主又护短,进了门后,她们这些出身不及贺家女的嫂子,岂能在人家眼里?

  “我……贵妃这是什么意思?”

  林沉咬牙切齿的。林贵妃是他嫡亲的姑母,入宫多年了,如今和丽贵妃一同打理宫务。

  “两位表哥在朝里头上蹿下跳地折腾,还不够么?如今,他们的心也太大了吧!”

  因太子平庸,如今长成的几位皇子,竟都生出了不小的心思。

  林贵妃这是打着用姻亲来拉拢慧怡长公主?

  “长公主素来眼高于顶,哪里会看得上我?嫂子明儿得跟母亲好好分说分说。”

  别听了贵妃几句话,就被忽悠得分不清南北了。

  “你能这样说,足见还是有些心计的。”世子点头。

  宫里没有皇后,贵妃这些年顺风顺水的,顺得糊涂了。也不看看齐国公府什么人家,那就是个狐狸窝。瞧瞧这些年,人家多低调是不是?可贺琳尚了长公主,长子早就请封了世子,次子被封了一等轻车都尉,都有实差。长女次女都是县主的爵位,也不是寻常贵女能比的。

  瞧瞧人家,纵然低调,可这么多年下来,实惠和显耀哪个也没少了。

  不是他鄙薄自己的兄弟,林沉放到贺家跟前,还真就入不了人的眼。

  贵妃这样热心地张罗,却不肯自己出头。叫世子说,要是真有心,去求皇上赐婚,不比什么都体面么?

  想到二皇子三皇子两个这几年在朝堂上下多有动作,世子就警醒了起来。

  皇帝龙体尚且康泰,太子虽没有什么惊天的功绩,胜在稳妥,朝中群臣也大多是支持嫡长。余下皇子,再蹦跶又能怎么样?

  一个不小心,便又是先帝末年那样的血雨腥风了。

  世子就先且顾不得林沉的心上人了,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和父亲好好说一说,无事,还是不要叫母亲进宫去了。

  皇子愿意折腾,叫他们折腾就好。他们林家,只替陛下鞠躬尽瘁就好。

  后边兄嫂说了什么,林沉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心里一片空白地走了出来。

  冬夜风冷,哪怕是裹着一件厚实的氅衣,也叫他觉得风都打透了衣裳,吹进了骨头里。

  并不是因为长嫂说的话,而是他知道,有了贺家县主这样的姑娘比着,他娘更不可能再同意沈家的亲事。

  好容易走回了自己的屋子,也不用丫鬟服侍洗漱,只和衣躺在了床上,双眼睁着,就这么呆呆地过半宿,忽然一下子就坐了起来。

  他管那么多干嘛?

  沈家拒亲,不就是因为他从前做的不好,有了纨绔的名声么?

  那他就往好了改,好好儿地改,奔前程去不就完了么?愁苦烦闷什么的,实在不是他林五爷的作风呀。文一道他是不行了,那就走武将的路子,演武堂里出不了头,那他求人去边城,跟蛮夷打仗挣军功去!

  对,就这么办!

  当年,阿珠的四叔不也是这么做的?投军十年,就挣出来偌大的功劳,如今京城里谁提起来不称赞呢?

  打定了主意的林沉立刻就有了困意,嘴角往上翘着,爬上了床倒头就睡。

  在投军之前,他还得办件大事哪。

第58章 寻机报复?

  林沉这一夜忽忧忽喜的,阿珠阿琇等人半点也不知道。

  因为,王老太太婆媳俩找上了门。

  王松被阿珠一巴掌打到了嘴角开裂,又被林沉从后边踹了一脚,摔得鼻青脸肿,吐出了一口血沫子,连吓带疼的,人就昏过去了。

  与他一起的几个慌忙将他送回了尚书府。

  他从小养在王老太太跟前,再加上嘴甜会哄人,因此很是得王老太太的喜爱,待他比待长孙还更好些。

  王老太太进宫领宴归来,王二太太正在跟前奉承她,顺便,也想提一提王慧的亲事。

  王慧今年也不小了,原本,王二太太是想着叫她往高门里嫁,一度看中了归京娶妻的荣王。因存了这样的想头,王二太太就愈发想给女儿备上一副丰厚无比的嫁妆。所以当大房给女儿王智订了南方书院的亲事后,这二太太便打起了小算盘——那些个读书人家,最是讲究个清贵,最是厌恶银子钱这样的俗物。既然如此,王智的嫁妆,自然就不必那么费心了不是?

  其实,她不过是个婶娘,只按照公中份例,将王智的嫁妆预备好,也就是了。

  偏生她耍小聪明,在嫁妆里头做了手脚。也没敢过于克扣,只是衣服料子就不必新的了,全都用旧年的,也光彩鲜亮,不懂的也看不出。药材什么的,原本一等的,就换成了二等的,横竖药效也没差多少。最是叫她能做手脚的,是打家具的木料。这一项,从王智出生后,王大太太就开始为女儿留心攒着了,毕竟这好木头也是难得。以王家的家底儿,什么紫檀黄花梨的木料预备不起,王大太太给女儿预备的,是酸枝木和老鸡翅木的。

  这些木料早就齐备了,大房外放,不可能拖着木料去上任,也就将这些都留在了尚书府里。

  王二太太,把老鸡翅木,换成了新鸡翅木。

  就这个,被王智的兄长发现了。结果细细一查,妹妹的嫁妆竟大多数都被动了手脚,不少以次充好。

  那好的哪里去了呢?

  王智兄长闹了一场。

  结果没两天,大半个京城都知道了王二太太贪墨侄女嫁妆的事。

  因为这个,王老太太气得病倒在了床上都不安稳,夺了王二太太管家的权利,自己拖着病歪歪的身子料理家事。王慧也被她娘连累了名声,别说荣王了,但凡是个官宦人家,知道了她生母如此上不得台面,谁愿意叫孩子娶了她?

  原先还很有些人家来打听的王慧,一时间竟是无人问津了。

  王二太太灰头土脸了一段时间,殷勤小意地服侍着王老太太,好不容易才又哄得王老太太有了些许好脸色。

  这还没有提起王慧的亲事呢,王松就一脸血地被人送了回来,唬得王老太太婆媳俩哭一声喊一声的,忙着叫人去请大夫,又问送了王松怎么回事。

  王松早就醒了,只是身上疼得厉害,一张嘴,又觉得嘴里一阵阵甜猩,总有血沫涌出,捂着嘴委屈道,“饕餮楼里正碰上阿珎表妹,我好意上前去与她说话,就被打了。”

  全然不提自己动手动脚的话。

  王二太太只听得火气冲头,咬牙骂道,“都是亲戚,竟下这样的狠手!”

  转头就含泪对王老太太叫道,“母亲,您可要为阿松做主!有做人表妹这样无情的没有?”

  就这样的,婆婆还想着叫她嫁给她的阿松呢?

  雌老虎!

  小姑娘家家的,就敢往酒楼里头跑,可见没规矩!

  这样的丫头,别说没定亲,就是定亲了,她也得给退掉!

  王老太太脸上早就沉了下来,被儿媳妇这样含气带怨地一看,心里更是感到下不来台,只眯眼,“阿珎在我身边长大,自小读书识字,通情达理。这才回去了几年,就被教养成了这样!”

  又低头看王松嘴角处溢出的血,都将他胸前染得斑驳,更添了几分焦急,只恨声道,“松儿放心,祖母定要为你去讨回公道。”

  一时大夫来了,仔细看了王松伤势,身上连皮外伤都没有,一身骨头完好。至于嘴里吐血,不过是因为一摔之下,牙齿咬破了嘴里的肉皮儿。

  连药都没开,只叫王松用清水漱口即可。

  “母亲,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王二太太跳着脚,“松儿没真的伤着,只是他运气好。这要是有个什么不好的,我,我也不活了!”

  得到了消息的王二老爷匆匆赶来,身后还跟了个年轻貌美的妾室。

  王二太太从王智嫁妆事发后,就被丈夫狠狠教训了一通,老大的耳刮子抽在了脸上,羞臊得她好几天没敢出来见人。

  自那以后,丈夫就冷落了她,每日里只歇在两个妾室那里。

  这个年轻的,尤其受宠些。

  一见了丈夫衣裳都没穿好,披着件外袍就来了,那妾室更是眼角眉梢都带了点儿春、色,王二太太一声悲嚎,抱着王松就哭了起来,只喊着她可怜的孩儿。

  先还有些担心儿子的王二老爷一看王松伤势,见没什么,反而埋怨了一回王松叫老太太担心了,转身带着妾室就走了。

  把个王二太太给憋屈的,当着婆母面又不敢发作,忍着气直到了天亮,匆匆梳洗后,和王老太太一起,带着人就杀气腾腾地来到了国公府。

  虽然两家有了嫌隙,终究这表面上也还保留着一丝儿面子情。

  王家婆媳两个为何而来,顾老太太和儿媳们都心知肚明——早上,阿珎就含羞带愧地将昨晚上王松轻浮之事告诉了长辈。

  将人请到了春晖堂里,分坐主客位。

  一边,是王家婆媳二人。

  一边,是沈家婆媳四人。

  “赢了!”阿琇和姐妹们躲在屏风后边,只看人数,就握起了拳头做胜利状。不是她吹,她家这边四位主将,文斗有她娘和二太太,武斗她祖母她娘都出身武将家里,大约也不是白给的。

  “噤声!”

  到了这个时候阿琇竟然还在看热闹,阿瑶就看不过去了,轻轻推了她一下,干脆用手捂住了阿琇的嘴。阿琇小幅度挣吧了两下,放弃了。几个姑娘脸都凑在屏风后边,继续看戏。

  王老太太只看着顾老太太冷笑,“老姐姐,大概还不知道我所为何来吧?”

  顾老太太八风不动,端的是气度沉稳,举止雍容,“倒是猜到了一些。”

  “哦?”王老太太就继续冷笑,“那么,还请老姐姐给我们王家个说道。”

  “就是!”王二太太怒气冲冲地插嘴,“旁人还没敢欺上头来,正经的姻亲家里,先动起手来!我们王家,也不是白身!若是老夫人不能给我们个说法,咱们就往五城衙门去辩个是非!”

  她这一开口,到底是个晚辈,顾老太太自持身份,当然不会与她去对嘴。

  温氏就放下手里茶盏,一方帕子轻轻地按了按嘴角,“王二太太,当真要去衙门?”

  “自然!”王二太太大声道,“你们家的丫头,将我松儿打的吐血,难道不该给我们个说法?”

  又咬牙,“我知道你们是记恨当初亲事不成,寻着机会报复我们哪。”

  这话一出口,不但温氏,就连大屏风后边的阿琇等人都惊呆了,实在是不明白王二太太这个神奇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果然,就听见了温氏含笑的声音问道,“您是不是忘了,当初,可是我家拒婚的?”

  “若说起谁怀恨在心,谁寻机报复,怕是指不到我家的头上。”

  真是个蠢货!

  王老太太瞪了儿媳一眼,这样的时候,提什么亲事的话!

  这不是现成的话柄送给人?

  正要呵斥一声,冷不防就听见了身边一阵清脆的瓷器碎裂声,却是三太太,将手里的茶杯,重重地砸在了王二太太的脚下,起身横眉立目地喝问,“恶人先告状,就是说的你们了!我们家丫头好好儿地去街上看焰火,你家小子蹦出来就喊破姑娘家的身份,还要仗着亲戚的名儿来动手动脚,这是大家子公子的做派?叫我说,只一顿打,是轻的了!”

  三太太是个天真烂漫的性子,饶是两个女儿都已经长大,她依旧是喜怒形于色,什么都摆在了脸上。

  阿琇就觉得,沈家三位太太,这三婶大概是过的最舒心的了,在家里有父母兄长宠,成亲后丈夫又如珠如宝地护着,就算只生下一对双胞女儿,至今并无儿子,也不见婆母丈夫焦急,说要纳妾收通房延续子嗣的。这样的日子,自然就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