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妾之女 第195章

作者:君子迁 标签: 穿越重生

第245章

  沈徐两家的婚礼,办得很是热闹。

  沈安虽然只出身靖国公府的二房,但终究没有分家,也是国公府长孙。如今二十出头来岁的年纪,已经入了翰林,人又斯文清秀,也可被叫一声青年才俊了。熟识他的人都知道,比起入仕做官,沈安更喜欢将心扑在学问之上。

  即使是这样,他伯父是靖国公,四叔是镇北侯,堂妹更是未来的安王妃,只看这一份儿家世,那放眼京城,也算一流的。再加上岳家为定南侯府,便是他在翰林院里和书册打一辈子交道,也没人敢看轻了他去。

  徐宁更是继父有权,亲娘有钱。出阁的时候虽然不能比当初的贺长安,那也是赫赫扬扬十里红妆,陪嫁的箱笼叫多少人看了都眼红。

  大婚三日,回门礼后,定南侯夫人连一天都没有再耽搁,回了西南。

  沈安和徐宁自然要相送,看着定南侯府的车渐渐走远,沈安握住徐宁的手。

  “其实,岳母在京中再多住一些时候不是更好?”和初一相比,沈安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心机。他的聪明,都用在了读书上。

  徐宁也并不想叫他知道西南那边顾家又不老实了,她娘急着回去,一边是想着能够与丈夫相聚,另一边八成就是要去教训顾家了。如今顾家要势无势,要钱没钱,落魄得不知道还剩了几分的体面。这样狼狈的时候,她娘怎么可能不去欣赏一回,顺便扔下几枚石头呢?

  “父亲半生戎马,落下了许多的暗疾。我们在京城耽搁了这么久,母亲也是不放心。”徐宁将手腕一翻,与沈安十指相扣,“我也愿意叫母亲早些回去陪伴父亲。”

  沈安也紧了紧手指,“以后,咱们也将岳父岳母接到京城来团聚。”

  “好。”徐宁柔声应了。

  沈安婚假只有这么几天,次日便要如常去翰林院。徐宁每天早早起来,亲自安排了丈夫的早膳,送了沈安出去。

  等天亮后,徐宁又会往二太太的住处去请安。

  所有的礼数,做得一丝不苟。

  她性情甚好,行事也不骄矜,相反,言辞温柔,说话总带笑意,使人如沐春风。婚后短短的时间内,便赢得了国公府上下的喜爱。就连先前并不大能看上这个儿媳妇的二老爷,拍着良心也得说,除了随母改嫁这一点外,徐宁身上真的挑剔不出别的了。

  得了这样的儿媳妇,二太太也着实挺胸抬头了几天。

  不过很快,她便发现,自己原先想的,摆起婆婆的架子,借着大婚后新娘子脸嫩拿捏住徐宁,好似并不那么容易。

  她说话,徐宁总是一副恭敬姿态听着。

  也只是听着而已。左耳进右耳出的那种。

  作为国公府的长孙,沈安大婚,温氏给他安排了东北角一处阔朗的院子,也有小门与街上相通。美中不足,与二房住的地方远了些。

  已经到了深秋,早晚天气有些寒凉。徐宁一路走过去,茜红色绣金裙摆被晨露染湿了些。

  二老爷并不与二太太住在一处,多数时候都是住在外边的书房里。徐宁对往事并不大了解,沈安与她感情再好,也不会将原先的家丑说给她。不过,对徐宁来说,倒是也方便了——她先还担心过自己去请安,会动不动就撞见公公的。

  “太太。”徐宁进了二太太的屋子,二太太已经洗漱好了,正端着参茶喝。

  见了徐宁,便放下了茶水,端正坐好,等徐宁屈膝行了礼去,才满脸笑容,“咱们娘两个,也没那么多的礼数。快坐下吧。”

  又见徐宁一身茜红色锦罗裙,外边罩着金红色滚了雪白风毛领子的斗篷,牡丹髻上斜插一支卧凤钗,凤嘴儿处衔着一溜儿磨成了水珠儿形的红宝。略微动一动,红宝流苏便摇曳出一片珠光宝气。

  当真是商户出身,哪怕顶了侯府千金的名儿,也还是有些铜臭之气掩饰不住的。

  二太太心中不喜。

  说也奇怪,亲事定下前,她对徐宁百般的满意,只觉得这姑娘,合该是老天给沈安准备的,色色都好。

  可亲事定下后,看到儿子为了徐宁伏低做小的,尤其是婚后,儿子儿媳妇意洽情甜,那样沉默端方的儿子,竟然也开始露出情意款款的笑容来了,二太太反而越来越看不惯徐宁了。

  这几年她也得了些教训,丈夫已经离心,女儿又远在外省,儿子便是如今唯一的依靠了。因此,虽然不喜欢徐宁了,二太太倒也还将这份儿不喜压在了心里,待徐宁还算和善。

  与徐宁说了一会儿话,便拉着徐宁手慈爱道,“我听说,你这两日都出去巡视铺子了?”

  定南侯夫人把京城里的两处铺面都给徐宁做了嫁妆,但嫁妆里的远不止这些。她心疼女儿,不但京城,就连周遭的几处产业也都一股脑给了徐宁。徐宁未出阁时候也是经常帮着定南侯夫人打理这些的,婚后也并没有改变。

  听二太太问起,也回答得很自然。

  “你日常要服侍安儿,还得操心这些,也是辛苦了你了。”二太太感叹,拍了拍徐宁的手,“不过咱们这样的人家,哪里有太太奶奶们亲自去打理这些的呢?你看老太太,大太太她们,私房也都不少,什么时候用她们自己抛头露面呢?叫人看着不像。不如你也找几个忠心的妥当人,自己又省心又省力的。说到底,咱们做女人的,相夫教子才是正途,你说是不是?”

  这话,她早就暗示过了,奈何徐宁揣着明白装糊涂,口里应和几声,依旧我行我素的。

  见徐宁这身鲜明的装扮,二太太知道她今儿一准儿又要出去,忍不住就把话说开了。

  徐宁也不恼,笑眯眯地点头,“太太说的是。”

  她才大婚,并不打算与二太太翻脸。不过,二太太显然不满意她这样敷衍的态度,嘴角往下垂了垂,就露出两道浅浅的法令纹,这叫她看上去既严厉又苍老。

  双手拍了拍,外边走进两个面生的丫鬟来。

  徐宁嘴角笑容也淡了下去。

  两个丫鬟都一样的粉衣装束,梳着一样的发髻,佩着一样的钗环。低着头,羞人答答的模样。

  “好孩子,你这样的辛苦,叫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二太太淡淡地说道,“这两个丫头是我一手调校出来的,心仔细,手上也麻利。这个嫣红……”

  一个丫鬟往前走了一小步,听二太太的话,抬了头,露出一张白腻温柔的脸。

  二太太继续说道,“手上针线最是细致。这个,叫绣红……”

  另一个也上前抬头,看着也是好相貌。

  “她最擅调弄汤水。我看她们都还恭谨,不如,你就带了回去,留着使唤吧。”

  徐宁什么都没说,安安静静把人带走了。

  她这样的柔顺,倒也叫二太太心气儿顺了点。她不乐意看到儿子一心扑在妻子身上。沈安是要走仕途大路的,眼中不能只有一个女人。

  不过很快,二太太便知道自己错了。

  沈安冷着脸,亲自把两个丫鬟送了回来。二太太气得身上都发抖了,不过短短的日子,徐宁就能将儿子抓到了手里,叫儿子替她出头忤逆自己,那往后时间长了,这家里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

  二太太顿时就哭骂了起来。

  哭自己的不容易,骂徐宁的不孝。

  沈安先还劝了两句,后来便忍无可忍,如同之前质问二老爷一般,问二太太:“母亲儿女双全,锦衣玉食,安安静静地过日子,不好吗?莫非也要我与妹夫一样,带着妻子远离京城,您才开心?”

  说完就拂袖而去,二太太哭声都哽在了喉咙里。

  顾老太太听说这件事后,沉默了半晌。她实在是不明白了,一家人都甚是和睦,怎么二太太就非要寻出些事情来?敢情不是她抹着眼泪求自己去为沈安求娶徐宁的时候了?

  老太太看得清清楚楚,大婚一个月,孙子孙媳妇之间情分正好,小夫妻俩一心一意地相守,说不定很快又会给沈家添下一代。难道不好?

  非要做个恶婆婆,叫小两口离心,也不知道二太太到底能得了什么好处去!

  想了想,叫了自己身边的丫鬟来,给徐宁送去了几样自己收了好多年的东西。

  阿琇也觉得无语,偷偷问温氏,“二婶子这是要干嘛呀?每隔一段时候,咱们都觉得她能安生过日子了,就闹出一遭儿来。”

  生怕人忘了她吗?

  温氏大约能理解了二太太。妯娌四个,三个都得丈夫爱重。唯有她,好几年了丈夫都不迈进她的屋子,日常避不过去了,说起话来也冷冷淡淡。女儿呢,不在身边,儿子呢又娶了媳妇。娘家更别提了,因她当初和嫂子险些把阿珏坑到人家去做妾,婆家娘家走动都不多了。

  “她也是一把年纪了,多少年的苦心算计都白费,到如今看来看去只剩了自己,换了谁,也会有些个不忿吧。”

第246章 拖一拖?

  正如阿琇和温氏说的,二太太打了为儿子娶高门贵女,还要拿捏贵女的主意。换了个真温柔贤良的或许可以,但碰上了徐宁,二太太那点儿心机手段完全是白给。

  而且沈安自己也并不糊涂,知道自己的母亲到底是什么性子。他本来也是执拗的人,不会不孝,但这孝,叶要分怎么孝,一味地顺承,那叫愚孝。

  他想得明白,徐宁便少了许多的麻烦。大婚数月,二人感情非但没有变淡,反而越来越亲密。

  初时二太太还想借徐宁没有身孕做做文章,没想到的是徐宁肚皮争气,正月里,就被诊出了两个月的身子——这一下,二太太如何不知,顾老太太先欢喜坏了。年前小儿媳妇霍昀怀上了,年后长孙媳妇也有了喜讯,这就是人丁兴旺的家哪。

  霍昀有了身孕后,害喜实在是太严重。她从小就比旁人更柔弱些,若不是生在靖海侯府,一家子倾力为她调补身体,还不知道能不能顺利生下龙凤胎。

  这一次,就算在京城里,有顾老太太和霍老夫人照看,也还是难熬得很。

  没法子,霍昀只好将双胞胎送到了国公府顾老太太的身边去。

  顾老太太精力也是有限,于是这带孩子的重任,便落到了阿琇身上。

  龙凤胎中女孩儿名唤阿珝,按着国公府的排行,人人都叫她一声十姑娘。

  十姑娘人不大,可挑剔的很。小丫头长得很像沈焱,与阿琇便也有几分相似。她喜欢美人儿,机灵的很,在顾老太太那里,吃饭穿衣,长得略微平淡点儿的小丫鬟都伺候不来。尤其是有阿琇在的时候,十姑娘吃饭要阿琇喂,穿衣也要张着手等阿琇来给套上。

  偏顾老太太还告诉阿琇,“你妹妹喜欢你哪,你多劳动些吧。”

  阿琇可怜兮兮地抱着圆滚滚的十姑娘,对温氏哭诉,“有了十姑娘,九姑娘就在祖母那里不吃香了。”

  “胡说。”温氏安慰女儿,“你祖母最疼你了。”

  “有了新人,我这旧人已经成了昨日黄花。”阿琇一手费劲地搂着小堂妹,一手抹了抹眼角,“那都是过去了。哎……你不许动啊!”

  十姑娘两岁多,走路已经很稳,动不动就喜欢来个鲤鱼打挺挣脱怀抱,自己满地跑。

  阿琇一个不留神,就被这个力气大的小堂妹挣了出去。

  九姑娘尖叫着追,十姑娘呱唧呱唧地在前边尖叫着跑。

  两个丫头,把温氏的屋子几乎叫翻了天。

  温氏靠在榻上,无奈地揉着额头。

  三月底,阿琇就要大婚了,还是这么长不大的样子,可怎么好呢?

  腊月的时候,阿琇及笄,一场及笄礼办得很是热闹。凤离也已经出了孝。安王老太妃按照从前与顾老太太的约定,郑重地请了冰媒来,与靖国公府商定了凤离和阿琇大婚的日子。

  原本,安王府中,还有个待嫁的凤娇。

  她是赐婚,与洛吉算是和亲。老太妃本想办了凤离和阿琇的婚事后,便将让凤娇出阁。

  不过年前,北戎传来消息,北戎皇帝病重,想要召洛吉回去。大皇子将召令扣下,软禁了北戎皇帝皇后,自己篡了位。

  有北戎皇帝身边心腹九死一生来到了大凤,将此事告知了洛吉。

  洛吉哪里还能继续待得下去?

  与皇帝请旨借兵,杀回北戎去了。临走前,也只来得及给凤娇留下了一封信两行字而已。

  凤娇看着信上那两个力透纸背的“等我”两个字,眼里酸胀,有些泪意,却也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来,安静地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只是打那一天起,又开始了日日茹素,早晚诵经祈福。

  老太妃心里就有些惴惴不安了。

  她本不是个信鬼神的人,可上次凤娇休夫后,她也去庙里上了香求了签,得了个下下签,解了后说,凤娇这一生都不大顺遂的样子。

  老太妃只当那庙里为了香火,胡说而已。可这么一看,怎么就那么巧呢?

  要说洛吉对凤娇的心,真诚得不能更真了。老太妃原还想着,这下凤娇算是苦尽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