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妾之女 第137章

作者:君子迁 标签: 穿越重生

  靖国公就不一样了,闻言就是一惊,“莫非圣上有什么旨意?”

  他心里满不是滋味的的。老大一把年纪了,就盼着孩子们都能在跟前,叫他时时刻刻能照看着才好。

  只是这几年没少被温氏教导,也知孩子大了,总要放到外边去叫他们自己闯一闯,便只在心里纠结,脸上挂出些许焦虑来。

  坐直了身体,初一正色道,“今日叫我进宫,我以为是有什么事。结果我到了的时候,荣王殿下,九皇子都在了。后来我这才知道,北戎那边,有和亲之意。”

  “和亲?”

  靖国公和温氏都惊了。

  大凤朝这些年算得上国泰民安,但四方边境也从来不太平,东南西北的,都有叫皇帝头疼的邻居。

  从大凤朝开国到如今,倒也不是没有过和亲之举。

  就如北戎,曾经就有一位宗室郡主和亲嫁给了北戎汗王。

  说起来,如今的北戎左贤王,还是那位郡主的后人。

  只是这都是先前的话了。

  叫靖国公和温氏感到不解的是,去年北戎还虎视眈眈要打进雁回关,连雁回关守将都收买了去。这还不到一年的功夫,怎么又要和亲了呢?

  “难道是北戎那边有了天灾?”靖国公突发奇想。

  要不然,说不过去哪。

  初一解释,“不是天灾,是。听说,北戎里边乱起来了。”

  到底是怎么乱的,又是怎么个乱法,皇帝没说,含含糊糊地混了过去。初一面憨内精,琢磨着北戎内乱,约莫着跟大凤这边儿有关。

  不过,这就不是他该问的了。

  “和亲……”温氏轻叹,“说得虽然好听,只是历来和亲,不论是娶进还是嫁出,总会有人,至死都不能回到故土了。”

  谁都知道,和亲不过是一种手段,维系着暂时的和平。

  可又有几个人会去想一想,被推出去和亲的那个人,从此就要与家乡父母远隔万里,有生之年都难相见了呢?

  北戎求和亲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旁人也还罢了,唯有安王太妃,风风火火地找到了顾老太太。

  “你都听说了吧?”太妃娘娘连茶都没喝,直截了当,“这北戎也不知道抽什么风,去岁还打得热闹,今年这就要和亲了。没别的话说,好歹,先给咱们阿离一个名分。”

  顾老太太刚把一盏香茶接在手里,闻言手就是一抖,险些将水洒了出去。

  “怎么这样的心急?”将茶盏又交给了丫鬟,顾老太太很是有些不解,“就算和亲,如今年纪合适的皇孙也有好几个。娘娘您这倒是担心起了阿离?”

  既是北戎提出和亲,顾老太太觉得,理所当然是北戎嫁一位公主或是郡主过来的。

  温氏坐在下首相陪,轻轻摇着扇子,脸上若有所思。

  “我的老妹妹呦!”安王太妃一脸的不敢置信,看着顾老太太,“一把年纪了,你怎么还是如此的……想不明白呢?”

  好悬就把糊涂俩字说出来了。

  “这古往今来,除了收入后宫的外,你听说过几个皇帝的亲骨肉和亲的?甭管嫁娶!”

  顾老太太沉默了。

  也对。

  从有和亲开始,尤其是嫁出去联姻的女子们,真正皇帝的亲骨肉,没几个,多是选取适龄的宗室女,给个公主郡主的封号嫁出去。

  同样的,蛮人送过来的女人也是如此。

  “咱们陛下格外的护短,这一点你跟我一样,心里都清楚着呢。”安王太妃摩挲着腕子上的碧玉镯子,“他哪里会舍得叫皇孙们和亲?可不是就得在宗室里边扒拉么。”

  从得到了北戎求和亲的消息后,安王太妃就一宿不曾睡好。

  思来想去的,总觉得凤离格外危险——木秀于林树大招风的,不是她老人家自吹,凤离在一重宗室子弟之中格外的出挑,无论容貌性情还是学识能力,

  若是认了第二,又有谁好意思认第一呢?

  皇子们除了九皇子外,都早已经娶亲生子,明显不能和亲。

  皇孙们么,一来辈分大约不对等,二来只怕皇帝也舍不得。

  可就算护短,也得有个限度。既是和亲,自然不是随便指个人就能充数的。

  为了表示和亲的诚意,无论如何,和亲人选也得看得过眼才行。

  怎么想,安王太妃怎么觉得,自己孙儿最是危险——她比沈初一得到消息还要更早些,听说不但北戎请求和亲,就连一向与大凤朝有贸易往来的西凉,也有和亲的意向。

  所以这一大早起来,安王太妃草草梳洗了就挟着一股子风雷之气杀进了靖国公府。

  “我今儿可不能白走这一遭儿,阿离对琇丫头心意如何,这几年你们也都看在了眼里,我拍着心口说,再没半点不好吧?就连他那不省心的老子后娘,我都给撵到了江南去。往后,阿琇断不会在我们家里受半分的委屈。两个孩子情分又好……”

  越说,安王太妃越是觉得满意,“万事俱备的,就差你们婆媳两个点个头了。”

  顾老太太与温氏互相看了一眼。既觉得有些好笑,又掺杂了些伤感。

  正如安王太妃说的,阿离与阿琇之间,她们一直都心知肚明。对这门亲事,从心眼里来说,婆媳二人是认可的。

  就只是阿琇……

  “阿琇入了冬过生日,满打满算也才十三岁,年纪小了些。”温氏很是不舍。可话又说回来,看着两个孩子情意深厚,阿离对自己闺女处处照顾仔细,比一般人都要上心。阿琇看着阿离的时候,眼里的光亮是瞒不了人的。

  安王太妃这几年提及两个孩子亲事的次数不算少,能看出这位老人,也是真心喜爱阿琇的。

  在这个当口,温氏多少有些为难。

  既舍不得女儿,又觉得若是再不点头给个痛快的答复,怕也是会冷了老太妃的心。

  坐在她旁边的三太太对着她使了个眼色。

  “太妃娘娘疼爱阿琇,还得请您再多疼疼她。”温氏掩住了情绪,温言说道,“无论如何,等阿琇及笄后再谈大婚之事。”

  这便是松了口。

  安王太妃顿时笑了,“自然的。”

  “总算是你叫如愿了。”顾老太太酸溜溜地说道,“所以你说,这养个姑娘可有什么好的。到了岁数,一个一个地都送到别人家里去了。”

  这两年顾老太太没做别的,光是发嫁孙女们了。

  安王太妃心情甚好,哈哈大笑,“莫非嫁了的孙女就不是你的孙女了?还不是一样的孝顺你。”

  阿离与阿琇的事情在两家本就几乎是定下的。这边温氏一吐口,安王太妃半点没耽搁,利落地请来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夫人充当冰媒,不过短短数日,便完成了从提亲到小定的一应仪式。

  从安王太妃到凤离,数年心愿终于得成,总算是放下了一段心事。

  凤离生得朗月清风,深得颜控皇帝的喜爱,也常在宫中走动。对他的亲事,皇帝简直比对亲皇孙还要上心些。

  从凤离十几岁开始,皇帝时不时就想要给他赐个婚什么的。旁人不说,慧怡长公主就曾经动过念头,想将孙女贺长安许配给凤离,还托皇帝打探过凤离的意思来着。

  还有广阳郡主,那个外孙女冯柔,十几岁时候还哭着喊着非凤离不嫁。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凤离压根儿连冯柔到底长了个什么模样都不记得。

  私下里皇帝还曾经笑话过凤离,说他年纪小小,倒是桃花不断。

  后来听说凤离与靖国公府的九姑娘走动近,皇帝也动过心思想要替他赐婚来着。奈何凤离不愿,只说想凭着真心求得佳人。

  如今这忽巴拉的,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定亲啦?

  想想这个时间,皇帝心里头有些不大得劲儿,把凤离叫道了宫里,哼哼了半天,表示自己很是有些不满。

  “叫我说,这必不是你祖父的意思。”

  做了几十年皇帝,安王太妃的算盘,又岂能不知?

  事实上,从北戎和西凉欲遣人和亲的消息传开后,这宗室里头,适龄的孩子们仿佛一下子都寻到了可心的人,纷纷定亲。

  这,这都什么意思么?

  凤离浅笑,“是我心急了。”

  “哦?”皇帝昂起头,抬着下巴,“好几年都等过来了,偏这会儿心急?”

  说来说去,不就是怕自己一个脑袋发热,和亲的人选落到他们头上么。皇帝年纪大了,皓首白发,在有些时候,却又如同孩子般偏执。

  “并不是这样的。”凤离眉头微微皱起,感慨道,“彼时九妹妹年纪尚小,旁人还看不到她的好处。我守在她的身边,自然不急。如今她年纪渐大,越发出色……相比之下,我多有自惭形秽之感。”

  看着芝兰玉树一般的凤离,皇帝觉得自己仿佛不认得自惭形秽这四个字了。

  凤离还在叹息,“且不瞒陛下,我心中总不愿九妹妹被人看到……就好似,被人看到了,便会与我来争夺。”

  说着,乌沉沉的眼睛看向了皇帝身侧的九皇子。

  凤容:“……”

  阿离侄儿你愿意不愿意的,看我做什么?

  我完全对那个沈家的表姐没有半点心思!

  顺着凤离的目光,皇帝也狐疑地看向了凤容。

  小儿子往靖国公府跑的也挺勤快,莫非……

  迎着皇帝意味深长的目光,凤容觉得很有必要为自己的清白辩解一下了。

  “父皇,与儿子无关啊。”看多了靖国公与初一父子之间的相处,凤容多少也受了些感染,在皇帝跟前,只要没有别人,也活泼轻松了许多。他拱手躬身,“儿子去沈家,只与表哥在一处。除了去见老夫人外,轻易都见不到女眷。”

  更别提什么对沈家那位表姐有什么想法了。

  皇帝哈哈一笑,也就揭过去了。

  只是终究对能够叫凤离如此倾心的阿琇多了几分好奇。好歹想着自己一国之君的身份,又是长辈,跟凤离打听他的未婚妻,总是有些个不合适。耐心等凤离走了,才压低声音问凤容,“你可见过阿离的那位未婚妻?”

  年纪不大就叫凤离离不开了,可见手段了得,莫非是个小狐狸转世?

  凤容哭笑不得,只得努力回想了一下,答道,“回父皇,儿子也只见过沈家表姐一两面而已。说起性情来,的确极好,笑起来的时候,让人如沐春风。”

  皇帝深深地看着儿子。

  凤容:好像,说错了话。

第178章 我,怕是叫陛下恼了

  皇帝做沉思状,过了半晌没忍住,问凤容,“那个……你沈家的表姐,容貌如何?”

  迎着儿子惊讶的目光,饶是皇帝,也有些不大自在,忙又补充,“你看阿离,生得那般模样。这个年纪了才把亲事落定,朕也是好奇哪。”

  不仅好奇,皇帝还觉得有些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