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妾之女 第120章

作者:君子迁 标签: 穿越重生

  看看顾老太太,见她并无反对的神色,温氏便点了点头,“也得人家愿意才好。”

  “正是这话,总不能盲婚哑嫁的。”阿珎在旁边轻声说道,“四妹妹的意思,如今春景正好,若是两家都有意,叫他们先见上一见?”

  赵三思也没个长辈,无人能给张罗亲事。

  也是胡武看着他都二十出头的年纪了,连个老婆都没娶上,明明家境挺殷实,可就两个老仆守着兄弟两个过日子,凄凄凉凉的,家里连点儿热乎气儿都没有,实在是为这个好兄弟担忧。

  因此上想起了八小姨子来,觉得这也算是良配了。

  阿琇在一旁听温氏和阿珎阿珏说的热闹,还有些蒙,扒着温氏的胳膊连声地问,“咦,八姐姐不是……”

  当着一屋子的人,到底没把翰林的话说出来。

  “你还说?”温氏嗔怪地推开了她,“这些天总是往外跑,什么事儿能叫你知道?”

  阿琇缩了缩脖子。

  也是,这几天她与贺长安总在一处。想来,八姑娘之前要定下的亲事有变,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不过,这才几天,阿珏居然又为八姑娘看了一个人。

  也是很有效率了。

  “若大伯母不反对,过两天大姐姐同我一起去上香,叫八妹妹也一同去吧?”

  阿珏刚说了一句,阿琇急忙就抢着说道,“我也去我也去!”

  “八妹妹去相看,九妹你跟着作甚?”阿珎成亲几年,与丈夫关系极好,头胎又生下了儿子,如今是万事皆足,人也变得开朗了一些,不似小时候那般清高自傲了。见阿琇急切,便打趣了一句。

  阿琇哈了一声,“大姐姐怎么好这样说呢?你也想一想啊,姐姐们去相看姐夫,有我跟着的呢,便都成就了好姻缘。没我跟着的呢……”

  话没说完就被温氏在背上轻轻地捶了一下子。

  这丫头,怎么什么都敢说呢?

  阿琇委屈极了,“难道我说的不对么?”

  掰着手指头,一一数了起来,“四姐姐,大姐姐,七姐姐……”

  数着数着,忽然想起还有一对儿,“对了,还有四叔和霍家姑姑!”

  顾老太太喜得将阿琇一把搂在怀里,对温氏笑呵呵地说道,“我看着也是!九丫头啊,生来就是个小福星。你还记得不,咱们初一,可不就是她生日时候诊出来的?”

  当着晚辈的面儿提起这个来,饶是温氏大方,也不禁有些脸红,只好摇头笑道,“母亲这样说,九丫头愈发得意了。”

  阿琇果然就很嘚瑟起来,“所以呀,还是带着我吧!”

  阿珏大笑,“再没见过谁像你一样会往脸上贴金的。”

  “没办法呀,脸皮就是这么厚!”阿琇点着自己水嫩的脸蛋儿,陶醉。

  这副模样着实叫阿珏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起身就要回家,“既然祖母大伯母觉得赵三思还可,我就定个时候请八妹妹陪我去上香了。时候不早了,我也得回去了,大宝小宝这半日没见着我,还不定怎么闹腾呢。”

  “下回,你带了他们回来。有阵子没见着,我倒是怪想的。”

  自从阿瑶阿珠离京,五姑娘她们又要备嫁,并不能时时在跟前说话,顾老太太便觉得很是空虚起来。至于阿琇和初一……这俩孩子每日里能熊遍京城,不说也罢。

  阿珎也起身,“那我也回去了。”

  温氏叫阿琇,“去送送你姐姐们。”

  阿琇活蹦乱跳地去了。

  到了晚间,靖国公回房后,温氏便与他说了阿珏给八姑娘说的人家。

  听了后,靖国公沉吟了一会儿,“听着倒是不错。家底儿薄厚倒也在其次,孩子上进就好。”

  别以为六品的校尉品级就低了,就算是世荫,那也得本人有些个本事才能在虎贲军中立住了脚。

  况且如阿珏所说,赵三思年纪不过才二十出头,家中没有长辈,八丫头嫁过去后就不必在婆婆跟前立规矩,多省心?

  “既是这样,我就叫人与八丫头的姨娘说一声。”

  七姑娘和八姑娘的姨娘都挺安分的,窝在一个小院子里,轻易也不会出来。

  但想也知道,都是做亲娘的,女儿的终身大事,哪里能不关心?

  温氏也并不是苛刻的人,见靖国公并不反对,次日便将八姑娘的生母刘姨娘叫到了自己的跟前。

  刘姨娘出身实在是有限,当初就是看着她娘家兄弟多,才被求子心切的靖国公收在了房里。没想到,这么多年也就生了个八姑娘出来。当然,这里头也有白姨娘刻意捣乱的缘故。

  七姑娘亲事定下的时候,刘姨娘就已经着急了——不为别的,七姑娘和八姑娘是同年生的,只差了几个月而已。八姑娘眼瞅着也不小了,将来又落在哪里?

  刘姨娘心中焦虑,又碍于身份,不敢去问温氏。

  如今听温氏说了赵三思的家世官职,心里头就有些个纠结了。

  她是个没成算的人,心中不大满意,脸上也就露出了几分。

  “这,这个……”

  温氏含笑,“可是有什么想头?你生了八丫头一场,若是有什么话,现下便说出来吧,也不必掖着瞒着。”

  刘姨娘偷觑着温氏脸色,仗着胆子扭捏了半日,才小声地问,“我是个没有见识的人,那里有什么想头呢?就只是不知道,这六品的校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官?比起咱们家四姑爷七姑爷来,如何?”

  温氏一时无语。

  原来,刘姨娘心里头,打的是这样的主意?

  见温氏没说话,刘姨娘犹豫了一下,心一横,仗着温氏平日里宽和,赔笑道,“只我想着,都是一样的姐妹,总不好分出个高低上下来不是?”

第160章 也并没有说阿离啊

  平心而论,做亲娘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个好归宿。

  不说刘姨娘,就是温氏自己,不也早早就开始暗中替阿琇品度一干京城的少年子弟了吗?只不过是凤离手脚快了些。

  只是想要为女儿某个更好的前程,也得掂量着来。

  国公府的姑娘,倒不至于愁嫁。只要愿意,温氏可以为八姑娘寻出许多更好的人家来。

  只是,温氏为家里女孩儿相看人家,头一个想的却是孩子能不能过得自在松快些。

  高门大族不是没有。可话说回来了,门第越高,规矩越重,里头层层的关系越是复杂。

  新嫁妇进门,要面对的就可想而知。八姑娘爽朗泼辣,与阿珠颇为有些相似。可论起心眼儿来,却是拍马赶不上阿珠了。不是说八姑娘不好,只是她更加单纯些。如武威侯府那些人,阿珠能够应付的来,换了八姑娘来试试?

  也亏了刘姨娘没敢拿着八姑娘和阿珠比,只说四姑娘阿珏了。

  可哪怕阿珏的亲事是温氏牵线儿的,她也得实话实说一句,阿珏的那门亲事,也真是赶巧了。二太太一时犯了魔怔,差点儿把阿珏送去给人做妾,也是因此被顾老太太送进了小佛堂里头。阿珏的婚事这才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又正巧胡家是她父亲原先的下属,还要加上一条,那会儿胡武尚未考中武探花。

  少了哪条,阿珏想得了这门好亲事,只怕都不容易。

  至于七姑娘……温氏也很是无奈了。

  忠勤伯老夫人自己看中的七姑娘,难道她能说,我家里还有个八丫头,要不您在相看相看这个?

  虽之前和忠勤伯府往来不算多,但温氏多少能够猜出些忠勤伯老夫人的心思。

  七姑娘温柔单纯,是个不争不抢的。她未来的夫婿是忠勤伯的庶出幼弟,虽都是在伯太夫人膝下长大,但终归有长幼嫡庶之分。

  为庶子娶个同样的高门庶出,性情却平和的妻子进门,也能保证往后伯府后院的平静。

  别的勋贵人家当然也有庶出的孩子,可如忠勤伯太夫人这般把庶子也当亲子养大,并为之费心张罗的,又能有几个呢?

  可以说,四姑娘和七姑娘的亲事,都是赶的巧了。叫温氏再去寻出一门来,她也是为难。

  再退一步说赵家,赵三思也是有品级的武官,身在虎贲军神机营了,日后还愁没有升职的机会?

  听阿珏说了,赵家家境也甚是殷实,老家儿一个没有,八姑娘进门就是现成的当家奶奶。算起来,比她前边几个嫁出去的姐姐来,更是省心。难道,不好吗?

  也不知道刘姨娘是自己真心这样想的,还是被旁人挑唆了,总之,温氏听着她的蠢话,心下如何先不说,脸上就冷了下来。

  “你觉得,世荫的六品校尉,配不得八丫头?”

  只世荫这两个字,就很是有分量了好么!

  温氏素来对靖国公的妾室们不错,四季衣裳首饰,寻常的吃穿用度,都从来不会苛刻了。又正当着八姑娘要议亲的当口,刘姨娘也是被人捧得有些不知道东南西北了。

  此时看到温氏脸色沉了,刘姨娘心里头打了个突,终究还是心有不甘,垂首嗫嚅,“只是……都是妾的一点儿小见识。从来都是坐卧一处的姐妹,倒要在亲事上头分出个高低来,往后可怎么见面呢?”

  她的八丫头,与七姑娘都是公府的小姐,一样的庶出,一样的年纪。不是刘姨娘自己夸口,就是模样上头,八丫头也不输给七姑娘呀。可七姑娘能嫁进伯府去,她的八丫头就只能配个六品的小校尉吗?

  虽说她也并不知道六品虎贲军校尉是个什么官儿,总归是比不得伯府的公子这个总是不错的吧?

  温氏都要被她气笑了。

  “原来是因为这个。”

  心中不悦,脸上却是露出淡淡的笑来,叫刘姨娘,“横竖亲事还未定下,你若是实在不愿,我把八丫头的亲事交给你做主?”

  这话说的就重了,唬得刘姨娘直接就跪下了。

  她一个不上台面的小妾,娘家都是面朝黄土恳地的,能给女儿寻个什么人家呢?再说,名义上来说,庶出的女孩儿也是嫡母的女儿,婚事有嫡母做主,哪里能有她什么事儿呢?

  休说她没什么人脉门路,就是有,但凡敢露出什么,有白姨娘的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她吃了天大的胆子敢跟温氏争锋?

  挥了挥手,叫刘姨娘出去了。

  一转头,就看见了阿琇正扒着窗台往里看。

  “进来,鬼鬼祟祟的成什么样子?”温氏没好气地斥道。

  阿琇吐吐舌头,笑嘻嘻地转进了屋子。没法子,正好赶在了枪口上,她娘心情不好哪。

  “刘姨娘没什么心机的,娘你别跟她一般见识呀。都看在八姐姐的面子上吧。”

  八姑娘也是个挺好的小姑娘,真被亲娘坑了亲事,那得多叫人惋惜呀。

  “你眼里头,你娘就是那么小心眼儿?”温氏故意扳了脸。

  阿琇走到她身后,殷勤地替她捏肩膀,“哪儿能啊,我娘是天底下最宽和的人啦!”

  一副狗腿的模样。

  攥起拳头,敲打着温氏的肩背,“娘你觉得这力道怎么样?”

  小拳头落在身上,微微的酸疼过后,就是一阵舒服。

  温氏“嗯”了一声,点头道,“不轻不重,正好。”

  又想起昨天阿琇跑出去大半日,过半晌才回来,便顺口问道,“昨儿是与长安出去了?玩得可好?”

  “说起长安姐姐,才是有个叫人瞠目结舌的事儿要与您悄悄地说呢,娘可别告诉别人去,祖母我都没说。”

  阿琇一边捶着温氏肩膀,一边小声儿地与温氏说起了贺长安也要退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