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 第53章

作者:欣欣向荣 标签: 花季雨季 重生 励志人生 轻松 穿越重生

  因为要筹备开店,沈涛那边暂时抽不出空来,晓月这边刷题做卷子忙着为开学的摸底考试做准备,就先暂停了吉他课,等过一阵音像店那边捋顺了,这边也开了学,再继续。

  一晃眼有快一个月没见过沈涛了,而今天开张还是沈涛特意打电话到曹娟家,由曹娟通知自己的,因为晓月家没安电话,故此沈涛的电话都是打到曹娟家。

  晓月可不想小舅跟小茹姨知道自己投资了音像店,虽然自己觉得不会赔钱,但万一要是赔了呢,小舅跟小茹姨只要知道了,老爹老娘哪儿肯定就瞒不住,到时候还不知怎么数落自己呢,就算是自己的奖金,三千块在这时候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这可是自己头一次自主投资,如果失败,后果非常严重,不是赔了三千的事,以后自己在家中的口碑就崩了。

  即便老娘常说小孩子家懂什么一类的话,但举凡晓月的建议,家里人都会认真对待,这样的待遇源于前头的好口碑,毕竟迄今为止晓月的所有的建议都成功了。

  因这些顾虑,晓月打算暂时隐瞒自己投资音像店的事,沈涛跟自己联系就只能通过曹娟了,因此曹娟才会知道音像店今天开张。

  反正下午没事,去看看也好,想着便点了点头,曹娟异常雀跃,看着比晓月这个老板还上心。

  音像店在文化街,离这边不远,两人骑上车,不一会儿就到了,晓月来过一次,知道在哪儿,但文化街是步行街,不让进自行车,两人只能把车子存在外面,一路逛过去。

  因为开学季的缘故,即便不是节假日,文化街依旧热闹,因为文化街里大多都是卖文具磁带纪念品,文创一类,还有好几家书店,所以学生居多。

  快到音像店的时候,晓月停住了脚,曹娟疑惑的道:“怎么不走了,到了吗?”左右看看都不是音像店啊。

  晓月指了指前面道:“那家就是。”

  曹娟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的确有一家音像店,门口的喇叭里正放着音乐,不停有人进出,不禁道:“看起来生意不错啊,咱们过去吧。”

  晓月道:“这么多人,沈涛肯定忙着呢,我们就别给他添乱了。”

  曹娟:“那咱们不是白来了吗,再说,你不也是老板吗”

  晓月:“我其实不算老板,至多是个投资人,好了,咱们去那家我请你吃冰淇淋。”

  曹娟一听有冰淇淋,立马眉开眼笑起来,也不再纠结白来一趟的事了,拉着晓月奔着前面去了。

  晓月说的地儿在书店对过,店面不大却是上下两层 ,主营小吃,夏天兼卖冷饮冰淇淋,晓月要了两份冰淇淋,跟曹娟在楼上靠窗的位子坐了。

  一坐下曹娟才明白晓月为什么会来这儿吃冰淇淋,因为从窗户正好能看见对面的音像店,曹娟好奇的看了看,要说跟其他音像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生意比别人家好,刚她跟晓月过来也路过了几家音像店,虽说也有几个顾客,但不会人流不断,曹娟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人是从书店出来然后进了音像店,再出来手里大都会拿着磁带。

  看了一会儿,曹娟忍不住道:“生意倒是真不错,可为什么顾客都是从书店出来的呢?”

  晓月舀了一勺冰淇淋放在嘴里,冰冰凉凉的奶油味很香浓,晓月觉得比起后世那些花里胡哨却贵的要死的冰淇淋也毫不逊色。

  见曹娟一副迷惑的表情,遂道:“因为书店里也卖磁带。”

  曹娟不懂了:“我知道书店也卖,但这跟去音像店有什么关系吗?”

  晓月:“如果是你的话,同样一盘磁带,书店卖二十,门口的音像店卖十块,你买谁的?”

  曹娟毫不犹豫的道:“这还用说当然买音像店的了,毕竟便宜了一半呢,在书店买一盘的钱音像店都能买两盘了。”说完恍然大悟,笑了起来:“别说这个沈涛看着有些不着调,没想到这么会做生意,在书店旁边开音像店,亏他想得出来。”

  晓月笑了笑,并未告诉曹娟,一开始沈涛还担心在书店旁边开店会没生意,其实之所以便宜是因为卖的都是盗版,这时候根本没有版权意识,且对于现在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来说,正版实在太贵了,盗版或许音质上比不上正版但价格便宜,所以很受欢迎。

  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不能说谁对谁错,毕竟再过几十年,等大陆经济腾飞,港台那些歌手影星一窝蜂的回大陆捞金,靠的便是这时候的盗版所积攒的知名度,晓月觉得这或许是另一种形式的回馈,毕竟没有盗版就不会有知名度,日后想来捞金都没资本。

  看着对面店里忙碌的沈涛,晓月不禁想起上一世在大树胡同对面那家生意惨淡的音像店,由于没什么顾客,作为老板的沈涛,每天都百无聊赖的弹吉他,也因此自己对他印象深刻。

  有时候想想,人生其实挺其妙的,兜兜转转因果循环,遇到的人虽然一样,但境遇却有了天壤之别,当然,这是因为自己开了挂,不然哪会知道沈涛这么没脑子,竟然在大树胡同那边开音像店呢。

  提起大树胡同,晓月不由自主便会想起自己那个心眼偏到没边儿的奶奶,直到现在晓月都怀疑老爹不是她亲生的,不然怎么同样都是儿子,会偏心到这种程度呢,难道就因为自己是个女孩?

  晓月非常不理解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别说她看不起小叔家的堂弟,就那头猪又肥又蠢的,还被宠坏了,将来不啃老都是好的,还指望光宗耀祖,做梦吧。

  不过今天自己怎么又想起大树胡同那些污糟事了,真是晦气,摇摇头摒除掉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吃完冰淇淋,两人进书店逛了逛,这一逛晓月才发现这里竟是古籍书店,里面除了书也有许多书法画作,在二楼还有旧书专区,这让晓月想起了自己最喜欢逛的旧书市场,晓月看了看,真有不少好东西,如果把这些旧书都买下来,放个几十年都能开个小型图书馆了。

  自己想什么呢,就算现在的物价不高,购置这么多书所需要的资金也是一笔天文数字,自己一个刚上高中的学生,就甭想了。

  从书店出来两人直接回了,并未去音像店,晓月觉得没必要去,看今儿的情景就知道,自己投资的这个店能赚多少不知道,但绝对赔不了,只要赔不了自己就放心了。

  跟曹娟分手后,晓月骑车回了家,还没到河沿路呢,远远就看见有好多人聚集,把河沿路的路口都堵的严严实实,三五成群的议论着什么,晓月只能把车子停在路口的杂货铺边儿上,问开铺子的老人:“王姥姥,这是出了什么事?”

  王姥姥一看是晓月喜滋滋的道:“是晓月啊,好事,大好事,咱们这儿要拆迁了,今儿早上贴的告示,拆迁指挥部就设在居委会,守着这个臭河沟子几十年了,我可是够够的了,本来还说这辈子到死都住不上楼房了呢,谁知竟还有这样的福气。”

  晓月这才恍然原来要拆迁了,果然自己记得没错,这眼看就是九月,果然开始动迁了。

  晓月费了些力气才回到家,一进院就见老爹老娘,小舅姥姥一个不差的都坐在院子里,平常这个点儿小舅跟老爹老娘可不在家,都忙活修理厂呢,今天都在肯定是因为拆迁的事。

  看见晓月回来,老爹老娘倒还没什么,小舅刘正荣可就不一样了,想想自己之所以在这河沿路买独院就是因为晓月跟他说,有可能拆迁,自己也的确去扫听了,是有点儿影儿,才买了这个院子,还撺掇着姐姐姐夫也买了,虽说是有点儿影儿,却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了真事,毕竟这年头传拆迁消息的多了去了,有的地儿传了十几年拆啊拆的,到现在也没见动,所以虽买了院子却也没把晓月的话当真事儿。

  甚至想着,等手头再富余些,先在别处买两套楼房,买一层的,这样就能跟姐姐姐夫住在一处,一家子还像现在一样亲亲热热的过日子,不想这念头刚起就拆迁了。

  到了这会儿,刘正荣已经认定自己这个外甥女长了一张金口,说什么应什么,这不说拆迁就真拆迁了吗,光这两个独院子只算房本的面积,就得多少好处啊,想想都叫人兴奋。

第122章

  还迁的好处

  “晓晓你知道了吧,咱们这河沿路真要拆迁了,动迁的告示都贴出来了。”小舅一见晓晓便爆豆子一样说了一通。

  晓月点头:“外头都是人,正议论这事儿呢,说开始动迁了,具体的拆迁补偿政策还不知道。”

  小舅:“是没贴出来,不过我找熟人扫听了,说是两种补偿政策,可以按照人口,也可以按照房屋面积,咱们家这种境况按照房屋面积更合适,具体的补偿也有两种,可以回迁但是期房需要等着,得两年,不过这两年政府有周转房,不想住周转房的话,可以自己租房,政府会补偿一定租金,如果不愿意回迁,便不用这么麻烦了,直接分配现房,听说都是楼房,地段也还不错。”

  老娘道:“这有什么好犹豫的,被臭河熏了这么多年,好容易拆迁了,谁还愿意回来啊。”

  姥姥没说话,神色却有些微怅然,老人家最是念旧,估计是舍不得老宅吧,姥姥这一辈子从结婚到生儿育女,再到守寡,一个人拉扯着儿女长大,一晃眼大半辈子就这么过去了,就算这里再不好也是家,是老刘家的根儿。

  但回迁的话让儿女们继续守着臭河过日子,实在说不出口,尤其现在条件好了,不像前些年家里穷的时候,想走也走不了,前些日子还听见正荣计量着要买房呢,可见早不想住在河沿路了。

  老爹苏金生并未发表意见,因为这边是刘家的老宅,他当女婿的再亲也不能主刘家的事,毕竟他是姓苏的,所以这种大事还得正荣做决定。

  不想正荣却看向晓月:“晓晓你说吧咱是回迁还是要现房,小舅听你的。”

  苏金生大惊忙道:“正荣拆迁是大事,你怎么问起晓晓来了,她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

  谁知刘正荣却正色道:“姐夫忘了晓晓是高中生了,还是一中的高中生,这要在古代就是秀才,咱们家从上到下都算上,谁有晓晓出息啊,反正我就信晓晓,她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小舅这番话在老爹老娘眼里完全就是歪理邪说,即便如今女儿成绩优秀,考上了市一中,可成绩再优秀也才十五,十五的小丫头懂什么拆不拆迁的,哪能让她决定。

  想到此老娘道:“这事不能听她一个小孩子的。”老爹在旁边点头,认同妻子的话。

  姥姥还沉浸在怅然中,有些神思不属,也就没参与意见。

  晓月扫了周围一遭,显然老爹老娘一个阵营,姥姥的立场暂且不明,但晓月知道姥姥最疼自己,肯定是无条件站自己的,小舅也站自己,如果举手表决的话,自己这边小舅姥姥跟老爹老娘算势均力敌。

  可见自己还是太乐观了,以为经过之前的事,自己的口碑竖起来,在家里便有了话语权,简直太天真了,只要自己没长大,在老爹老娘眼里便永远是个小孩子,而小孩子是没什么话语权的。

  想让老爹老娘相信自己,硬抗肯定不行,得以理服人,想到此,晓月略清了清嗓子道:“这两种补偿政策,我觉得回迁更好。”

  老娘眉头一皱:“回迁,还守着臭河啊,不看别的就看如今这行情,市里边边儿沿沿儿的房子都比河沿路的值钱,更何况听说这回分的现房地段还不错。”

  晓月道:“怎么不错,在市中心吗?”

  老娘白了她一眼:“想什么呢,咱们这儿可是河沿路,这么多年都是万人嫌,就算政府疯了也分不到市中心去啊。”

  晓月摊手:“这就是了,如果不是市中心的房子,哪里都比不上河沿路?”

  见老娘一副要恼的样儿,忙道:“您别急先听我给您分析分析,现在河沿路之所以不值钱是因为守着臭河,可如果河不臭了呢。”

  老娘哼了一声:“你这可是说胡话呢,这臭河要是不臭还能叫臭河吗。”

  晓月心道,本来也不叫臭河而是叫清水河,因为臭气熏天,老百姓都叫臭河,叫着叫着就叫习惯了,反倒没人再理会真名了。

  不过这次不等晓月解释,小舅先一步道:“还别说,晓晓的话真有道理,上回买独院子的时候我就找人扫听过,说市里要创文创卫,如此一来,这条臭河就必须得治理,而现在咱们这儿真的动迁了,就说明这个消息八九不离十,如果真是如此,将来这一片可就厉害了。”

  老爹不明白的问:“厉害什么?”

  小舅笑道:“守着臭河是不值钱的河沿路,要是河不臭了,咱们这儿便是风景独好,跟公园也差不多少。”

  小舅这么一说,苏金生两口子再转过来弯也听明白了,毕竟谁不乐意守着公园过日子呢,且不说值不值钱,就说天天在公园里住着,推开窗户就是风景画,空气又好,住在这样的地方,都能多活十年,光想想都令人向往。

  姥姥忍不住道:“可要是政府不治理臭河怎么办?”

  小舅道:“不会,这条臭河都臭多少年了,已经成了市领导们的心病,如果不治理的话,创文创卫不成了笑话吗。”

  晓月点头:“而且,如果政府不下定了决心是不会动迁的,之所以拆迁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治理臭河,借此创立文明卫生城市,说不准这条臭河以后还会成了咱们市最绮丽的一道风景线呢。”

  老娘听着直摇头:“还风景线呢,说的就跟你亲眼见过似的。”

  晓月冲着老娘嘿嘿笑,心里却道,我就是亲眼见过,美的不能再美了,不止是一道风景线还成了市里的标志名片,印在明信片上作为风景标识对外地游客售卖呢。

  也因此,这一片的房价嗖嗖的,一涨再涨,到后来已经成了天价,毕竟闹中取静还临河亲水,这样的卖点直接就一个字贵,晓月记得后来附近的几所小学中学陆续合并升级,虽然仍比不上一中,但在市里也是赫赫有名的重点校,这一片也顺势成了学区房,真正是贵上加贵一房难求。

  虽然老娘不信晓月的什么风景线,却被说服了,一个是觉得晓晓跟正荣的话有些道理,不治理臭河,拆什么迁啊,就算她不懂政府决策,也知道拆迁是需要很大一笔钱的,数额大到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再一个就是晓晓姥姥,老人家都念旧,越上了年纪越不想挪动,母亲自从嫁过来就在河沿路,已经在这儿过了大半辈子,忽一下让老人搬走,只怕心里会没着没落的,所以能还迁回来,对老人来说是件好事。

  不过,这院子刚收拾好住了没两个月呢,就要搬走,实在舍不得,想到此不禁道:“早知道就不折腾这俩院子了。”

  小舅自然知道他姐的心思,笑道:“拆迁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的,这刚贴告示动迁,还早呢,谈好条件签拆迁协议,走完程序再到找房搬家,最快也得几个月,姐也不用舍不得,这院子其实弄得匆忙,好些地儿都不合心思,拆了正好,等新楼房盖好了再好好的收拾收拾。”

  刘秀荣:“你呀,手里才刚有几个富裕钱儿就这么瞎折腾,还是存着吧,回头得娶媳妇呢。”

  小舅呵呵笑了:“这个姐就别操心了,我媳妇说不准比我还有钱呢。”一句话说的姥姥跟老娘都笑了起来。

  晓月心道,就凭小舅如今这嘚瑟劲,看起来跟小茹姨是成了,毕竟这话头听着都要谈婚论嫁了。

  虽然小舅这话有夸张的成分,小茹姨的服装店就算不如小舅的修理厂挣的多,也绝对不少,所以,如果小舅跟小茹姨结婚,钱大概是最不用愁的。

  姥姥道:“那明儿你们就去签协议吧,看看政府的周转房什么时候下来,咱们这就搬过去,别给政府添麻烦。”

  小舅:“咱家不要周转房。”

  姥姥一愣:“不要周转房,住哪儿啊?”

  小舅:“咱自己租,租楼房,这个您老就别操心了,就在家收拾收拾东西,等着搬家吧。”

  姥姥深知自己儿子的本事,长这么大也就之前对象的事让自己发了些愁,其余事都不用操心,他都能处理的妥妥帖帖,而且如今家里也不缺钱了,想租就租吧。

  苏金生道:“既然定下,就得抓紧找房了,正荣你说找哪儿合适?”

  小舅道:“这个我想过了,就在附近找,前边不远有个小区,环境还成,回头我去问问。”

  苏金生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岳母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买个东西什么的都熟,乍一搬到别处,怕会不习惯。”

  正说着忽然院外有人说话,听声儿有些熟,一个男人的声音:“是这儿吗,不是吧,这瞧着是独院儿,我怎么记得是个大杂院呢,刚那老婆子指错了吧。”

  接着一个有些尖利的女声道:“你耳朵聋了啊,刚那老婆子不说了吗,刘正荣新买的独院,再说,你鼻子下面长嘴是做什么使的,不会喊一声啊。”女的语气很冲,像是要打架一般。

  听见这个尖利刻薄的女声,晓月倒知道是谁了,可不就是大树胡同的,自己那极品的小叔小婶吗。

  不用想,肯定是知道了河沿路拆迁的消息,跑来闹事了。

第12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