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 第5章

作者:欣欣向荣 标签: 花季雨季 重生 励志人生 轻松 穿越重生

第10章

  坦白从宽的好孩子

  这一千块不多却让苏金生看清了许多东西,亲情,母子,兄弟到了关键时刻,还不如邻居,心里是又感动又寒心,一时间五味杂陈,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陈伯,这钱我明儿就还您。”

  老陈头摆手:“还钱着啥急啊,我这退休金虽说没你家老爷子多,一两千也不算个啥,你先拿这些去,要是不够我这儿还有呢。”

  老陈头这句话说的苏富贵老脸一阵阵发烫,这老家伙明摆着是说给自己听的,自己是当兵出身,在部队的那些年也算工龄,这么算下来,虽说年纪没老陈头儿大,可工龄却长,退休金也拿的多。

  更何况,大儿两口子都在运输厂上班,即便这两年厂里有些不景气,到底也没差工资不是,大儿两口的工资加上自己的退休金,可不是个小数了,一家子过日子绝使不了,怎么算也该有不少存项,偏偏大宝奶奶硬是一千都不肯拿,当妈的这么昧良心黑儿子媳妇的血汗钱,传出去成个什么名声。

  想到此,越发怒上来,脸色更黑,一伸手把大儿手里的钱抢了过去,二话没说便还给了老陈头,低头看向地上的老婆子:“ 我问你,这日子你还想不想过了?”

  王招弟听出了丈夫语气里的怒意,脸都白了,磕磕巴巴的应着:“这是哪里的话,咋不过呢。”

  苏富贵点点头:“想过日子的话,就去拿钱,去不去?”最后这三个字,几乎是吼出来的,跟闷雷一般,吓得王招弟一激灵,心知丈夫要动真格的了,哪敢再耍赖撒泼,连滚带爬的起来,进屋,不大会儿功夫就拿了一沓子钱出来,哆哆嗦嗦的递到丈夫跟前儿。

  苏富贵伸手接过来,直接塞在大儿手里,闷声闷气的道:“先去交钱办手续,分家的事等晓晓伤好了就办,至于怎么分,你们两口子也放心,只我活着一天,这个家就容不得有人作妖。”

  苏富贵说这话的时候,瞥了王招弟一眼,王招弟下意识瑟缩了一下,心里纵有一千一万个不乐意,到底不敢忤逆丈夫。

  苏金生本来也是厚道人,这会儿既然有了老爷子的话,心里就有底了,加上担忧女儿的伤,也不再耽搁,叫上妻子带着晓月走了。

  出大树胡同,上了公交,眼瞅着前面一站就是市一院,刘秀荣心里愈发有些虚,本来跟女儿演这出戏是为了让丈夫看清婆婆的真面目进而同意分家。

  这演戏可不是真的,女儿头上那厚厚的纱布,纱布上的红药水都是自己帮着涂的,都是作假来着,女儿是摔了一跤,可根本没看上去这么严重。

  刘秀荣这会儿也想明白了,病历上后来那位柳主任写得那个什么轻度脑震荡倾向,估摸也有水份,毕竟也没做什么细致的检查,之所以有这样的诊断完全是根据晓晓自己描述的症状而来。

  而晓晓这鬼精的丫头,早就打算好了要分家,所以她说的那些头晕头疼恶心什么的,想必也做不得准,主要刘秀荣没想到婆婆真会拿出钱来,当然不是主动拿的,要不是公公下了最后通牒,她婆婆也绝不会掏这钱。

  但无论怎么说结果是婆婆拿了一千出来,而前面就是市一院,等进了医院,这戏可就穿帮了,晓晓爸这儿怎么交代。

  越想越着急,忍不住看向女儿,却发现这小丫头一点儿着急的意思都没有,那神色安安稳稳甚至有闲心看窗外的风景。

  真是,都不知这丫头是心大还是天生的没心没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有闲心看风景呢,还看得这么入迷,好像多新鲜似的,引得刘秀荣都忍不住往窗外看了看,不还跟往常一样吗,马路边儿两排树,唯一的区别是这会儿到了下班的时间,自行车跟人行道上的人流多了起来,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呀,毕竟下班了谁不往家奔啊,这丫头别是真摔坏脑袋了吧。

  晓晓哪是摔坏了脑袋,她是有些出神了,虽说都是以前曾经经历过的,可过了三十年再倒回来,那感觉却很不一样。

  当年的自己脑子里想的都是考试考试,分数,分数,被老师爸妈天天耳提面命的,除了书本就是卷子,一天到晚恨不能扎进卷子里,被即将到来的中考折腾的晕头转向,哪有闲心看什么街景儿。

  而如今重新来一回,仿佛时间都变慢了,她有心思去应对家里的糟心事,这会儿也有心情看车窗外的街景儿,这一看竟觉异常新鲜。

  这时候远没有后来的高速路快速路那样便捷整齐,道路也未扩宽,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跟自行车,这会儿正是下班时间,人行道上的自行车大军乌央乌央的,颇为壮观。

  有急着回家的,也有不着急的,街道边儿的树荫下,依旧可见凑在一起的老人,不紧不慢的下着棋,神态甚是悠闲。

  事实上,即便自行车道上人流不息,但整个的社会节奏在晓晓眼里也仿佛放慢了,这就是九零年啊,九十年代初,即便马上就要进入大变革,但大多数人仍没什么感觉,意识不到社会即将进入快车道,而且越来越快,快到许多人都没来得及适应,便已被远远落在了后面,以至于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晓晓脑子里有许多纷乱的念头,她得尽快捋顺,好容易有了重来的机会,有些事情她不想再留遗憾,她一个小女子或许做不了什么改变社会的大事,但至少能让她们一家三口的日子安稳幸福一些。

  想的有些入神,也就没发现老娘频频发射过来的求助目光,等到站下了车,一家三口站在市一院大门外,晓晓才领会到老娘的焦急。

  领会到之后便站住了,苏金生正想着赶紧去办住院手续,好让女儿住院治病,还担心这么半天都过去了,万一耽误了病情怎么办,不想到医院门口了,娘俩却不走了。

  苏金生有些着急:“怎么不走了,咱们快进去,让人大夫好好给检查检查,这脑袋可不是别的地儿,真耽误了是会留下后遗症的。”

  刘秀荣是本份人,不会撒谎,这头一遭演戏也是被偏心不的婆婆逼急了,如今当着丈夫,还睁眼说瞎话,真张不开嘴。

  晓晓自然知道老娘的性子,让老娘说瞎话骗老爹,太有难度了,倒不如实话实说,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反正爷爷也答应了会分家,最难解决的外部矛盾已经有希望解决,内部矛盾也就不算什么事了。

  想到此,便老实的开口道:“爸,对不住,住院这事儿是我跟妈骗您的。”

第11章

  撒娇的毫无压力

  苏金生一愣:“骗我的?你这脑袋上可都流血了?”

  见老爹一脸忧色,晓晓不免有些愧疚,小声道:“爸,这不是血是涂的红药水。”怕老爹数落老娘,忙又道:“这都是我的主意跟我妈没关系。”

  苏金生仍有些不信,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这么说没摔跤?”

  晓晓:“摔是摔了,但没那么严重。”

  苏金生想起手里的病历本,翻开仔细看了看,仍是不信:“怎会是假的,病历上这不明明白白写着呢吗,轻微脑震荡倾向,建议住院检查。”说着想起什么,柔声道:“晓晓别担心,钱爸这儿有呢,咱先治病要紧。”

  晓晓知道老爹理解错了,以为自己是担心家里没钱,才不想治病的,索性抬手把脑袋上的纱布拆了下来,往老爹跟前儿凑了凑:“真没摔破,不信您看。”

  苏金生真就扒着女儿的脑袋仔细检查了一遍,果真没发现伤口,刚纱布上渗血的额头,也是光溜溜的,连点儿皮儿都没破。

  发现真是骗自己的,苏金生不仅没生气反倒松了口气,轻拍了女儿脑袋一下:“你这丫头,这种事儿也是能拿来胡说的吗,接到医院的电话,可把爸吓得不轻,好在没出大事,真是万幸万幸,以后不许再拿这种事开玩笑了,知道不。”

  晓晓倒有些意外:“爸不生气?我可骗了您?”

  苏金生笑了:“生什么气啊,你是我闺女,什么脾性当爸的还能不知道,要不是有原因,我闺女是不会撒谎的。”

  晓晓不免有些感动,果然老爹数十年如一日的宠着自己,相信自己,这样的老爹让她想扑进怀里好好撒撒娇,只不过四十多的老闺女,真有些不好意思撒娇了。

  念头一起忽然想起,自己如今才十五,还是个小萝莉呢,有什么好顾忌的,完全可以毫无压力的跟老爹撒娇,想着便一头扎进了老爹怀里,使劲儿蹭了蹭,心道老爹身上这混了汽油机油的味道,怎么这么好闻呢。

  被女儿撒赖一般的抱着,蹭着,苏金生心里热乎乎的,女儿小时候也常这么撒娇,娇娇软软的小丫头扎进自己怀里,奶声奶气的叫着爸爸,叫的他一颗心都是软乎乎的,恨不能把世上最好的一切都捧到闺女跟前儿来,后来长大,便不再扎进自己怀里撒娇了。

  苏金生虽明白女儿大了都会如此,可心里却仍忍不住失落,毕竟在当爸的眼里,不管多大年纪都是那个娇软可爱的女儿,他也跟所有父亲一样矛盾,既盼着女儿长大,又不希望女儿长大,可女儿终究都会长大。

  即便这会儿像小时一眼扎进自己怀里撒娇,但苏金生却清楚的知道,女儿是大姑娘了,苏金生是忠厚本份,但忠厚并不代表愚钝,其实他心里明白,妈偏心小弟一家,妻子女儿因此受了不少委屈,但他总想着,在那个艰苦的年月里,他妈把几个孩子拉拔大,实在不易,自己又是家里的老大,当老大的总得有个老大的样儿,跟自己兄弟争什么,能让的就让着些,横竖是一家子,计较什么多了少的,和和美美的过日子比什么不强。

  但今儿苏金生真是寒心了,他妈已经不是偏心的问题,是根本没把晓晓当成亲孙女,为了钱连孙女的命都能不顾,这还是亲奶奶吗,在他妈眼里只有小弟一家,至于自家三口,真是一丁点儿地位都没有。

  口冷点儿说话,苏金生都疑心自己不是他妈生的,不然同样是儿子怎会差这么多,小弟夫妻俩不用工作也能在家好吃好喝的养着,自己两口子挣得工资上缴,用来养一大家子,到了连女儿治病都没钱,要不是他爸发了大脾气,手里这一千也是拿不到的。

  而苏金生也明白,女儿跟妻子今儿演这么一出戏,就是为了让自己看清楚他妈的心有多偏,多冷,自己若是再一味听之任之,他妈只会做的更过分,若只是自己委屈也就罢了,又怎能让妻子女儿也跟着自己一块儿受委屈。

  他一直以为女儿还是不懂事的小丫头,殊不知不知不觉的已经长大了,不仅看出了她妈的委屈,还想出这个法子来解决问题。

  苏金生以前也不是没动过分家的念头,却总觉父母在堂,当儿子的吵嚷着分家,有些不孝,更何况自己是头大的长子,就算闹分家也不该是自己起头。

  但今儿他妈的所作所为,那些根本站不住脚的歪理竟也说的理直气壮,苏金生忽然就明白了,原来在他妈眼里,自己不管为这个家付出多少都是应当应份的,可他妈却忘了,就算儿子再孝顺也是人,也有心,更会心寒。

  心都凉透了,还凑合什么,他也不是傻子,早应从苏家这一摊子烂泥里抽身出来,往后他该想的,该心疼的,该付出的是自己懂事的闺女,受了多年委屈的妻子,他们三口才是一家人。

  越想越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让娘俩受了这么多年委屈,越想便越发愧疚,哪还会计较娘俩骗他,只会觉得是自己糊涂才逼得娘俩不得不出此下策。

  虽愧疚,到底不好跟女儿说什么,便对妻子低声说了句:“这些年委屈你们娘俩了。”

  苏金生是个老实人,不是那些爱耍嘴皮子的,即便心疼妻子,也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可今儿这挺平常简单的一句话说出来,刘秀荣却有些禁不住了。

  一时间这么多年的委屈,不甘,一股脑涌上心头,真是又酸又涩,眼角有些热辣辣的,却仍记得这是大街上不是家里,伸手抹了抹眼角浸出的潮湿,哑着嗓子道:“说什么委屈不委屈的,都这么多年了。”说着抬头看了看市一院的门头:“咱还去医院不?”

  晓晓忙摇头:“我又没事儿,去医院做什么。”

  刘秀荣有些犹疑:“不去的话,难道这么家去?”

  苏金生这会儿也有些犯难,是啊,就为这一千的住院押金,可是闹得不善,都要分家了,若是没住院直接家去,他妈不定又要说什么呢,还有小弟两口子也不是省油的灯,想想都头疼。

  晓晓眨眨眼:“病历上写得是建议住院观察,又没写观察几天,而且只是轻微脑震荡倾向,观察一晚好转了,自然就能回家了,难道非得在医院住上十天半个月不可吗,更何况学校快模考了,我总不能缺考吧。”

  一句话倒提醒了刘秀荣,忙道:“对啊,这一忙乱都忘了考试的事了,你们班主任一再说这第一次模考尤其重要,是最后大考的依据,分数上一般八九不离十了,得认真复习才行。”

  苏金生:“那还是回家吧。”

  刘秀荣摇头:“这时候回家,爸便不吭声,妈能消停吗,闹起来让晓晓还怎么复习。”说着顿了顿道:“去晓晓姥姥哪儿吧,对了,正荣还说有事找你商量呢,这一忙乱倒忘了,去了正好问问。”

第12章

  这是不是个机会呢

  晓晓的姥姥家住在河沿路,这一片都是纺织厂的家属院,也都是一排一排的大杂院,晓晓姥爷是纺织厂的退休工人,房子也是单位分的。

  小舅是老来子,小了老娘足足十岁,比晓晓这个外甥女正好大一轮,姥爷去世的时候,小舅才十七,便顶替姥爷成了纺织厂的机修工,到今年才二十七岁,却已经上了十年班。

  晓晓记忆中小舅是个心思活络的人,脑瓜儿尤其灵儿,虽说养着姥姥,日子却过得并不拮据,时不常总给自己塞零花钱,一出手就是一块,特别大方。

  后来一块钱或许连冰淇淋都买不了,但在这时人们一月的工资也不过几十块,赶上效益好的单位,也就刚过百,最高级的冰淇淋也才一块出头,平常的水果冰棍一毛五,奶油雪糕三毛,就算把大宝放在心尖儿上疼的老巫婆,也得进伏之后,实在热得不行了,加之大宝撒娇耍赖的闹上几回,才舍得买一根奶油雪糕偷着塞给孙子,再疼孙子也舍不得多买。

  晓晓这个不受待见的孙女,连冰棍儿毛儿都没见过,而每次她去姥姥家,小舅几乎都会塞给她一块钱,她记得第一次拿到钱的时候,就去买了三根奶油雪糕,吃的她拉了一晚上肚子,可把老爹老娘吓得不轻,过后知道原因,倒也没数落她,只是以后天气一热便会给她买一根奶油雪糕解馋。

  这些点点滴滴都沉在记忆里,她以为自己已经忘了,如今想来却异常清晰,不过那时候就是觉得小舅真好,每次都给她钱买奶油雪糕,却从没想过小舅的钱是怎么来的。

  晓晓是重生的,自然知道九十年代怎么回事,国家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使的整个社会都处在巨大的变革中,跟晓晓有切身关系的就是,以前旱涝保丰收的国营大厂,都开始不景气了,爸妈所在的运输厂,小舅工作的纺织厂都一样,虽说还不至于倒闭,但已经不能跟以前相比,活儿少了,工人们也有些人心惶惶。

  能按月拿到工资就不错了,哪还会奢望别的,而工资是死的,就算小舅十七岁便参加工作,也不过才十年的工龄,跟爸妈没法儿比,工资只可能更少,算下来至多也就六十多,虽说还没成家,但养着没工作的姥姥,时不时还要接济一下生活困难的姐姐,却还有闲钱给晓晓零花,这样的消费水准指望那点儿死工资绝无可能,必然有进钱的外活儿。

  晓晓忽然发现自己以前是真傻,就知道拿着舅舅给的零花钱买雪糕吃,怎么就没想过小舅这钱从哪儿来的呢,不过,就算重活一回,知道了小舅有进钱的门路,自己一个即将中考的初三生又能做什么,难道还能跟小舅出去赚外块不成。

  想到此,满心的热望就跟扎了眼的气球一样嗤的蔫了。

  刘秀荣还是有些担心女儿,毕竟摔了一跤,还晕了,就算她自己说没事,也怕这丫头逞能,所以一路上都关注着女儿的状态,想着一有不对劲儿就回医院。

  这一关注却发现这丫头一路上都在出神,说出神也不对,那眼珠子叽里咕噜转的别提多欢实了,也不知道脑子里琢磨什么呢。

  刘秀荣一直觉得女儿大了以后的性子有些内向,不像小时候那么活泼爱撒娇,大概跟自己婆婆偏心有些关系,但摊上这样的婆婆刘秀荣也没法子,只能他们两口子更疼女儿一些,稍微补偿补偿,可总归是住在一块儿,同样是奶奶,对孙子有求必应,对孙女却跟防贼一样,就算晓晓是个孩子也知道谁对她好,谁不待见她吧,偏孩子懂事,不想给爸妈惹麻烦,渐渐就不爱说话了。

  倒是没想到,摔了一跤倒摔的活泼了,就算不吭声,那滴溜溜转的眼珠子,瞧着一张小脸也是神采飞扬的,刘秀荣这才放了心,刚放下心,就见女儿又开始蔫头耷拉脑了,遂有些紧张的问道:“怎么了,可是脑袋又疼了?”

  晓晓摇摇头:“妈,我没事儿,就是想上午做的那篇数学卷子呢,有道题没想明白。”怕老娘担心,晓晓扯了个可信度极高的谎。

  果然老娘神色放松了下来,旁边的苏金生听了,有些心疼,安慰道:“想不明白就别想了,这学习也得劳逸结合,累了就歇会儿,放松放松再想说不准就想出来了。”

  本来就是扯谎,自然见好就收,晓晓乖巧的点了点头,怕爸妈再纠缠这个话题,指了指前面的小桥道:“到了。”晓晓记得过了前面的小桥就是姥姥家住的河沿路。

  河沿路顾名思义,就是沿着河的路,说是路却不宽,跟大树胡同差不多 ,走个三轮车还行,汽车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的。

  不过这时候也没多少人家有汽车,普罗大众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即便路不宽也不影响通行,只不过因守着河,人们图方便总往河里倒脏水垃圾,街里居委会也管,却屡禁不止,这时候人们大都没什么环保意识,日子久了便成了臭河。

  天冷的时候还过得去,到了夏天蚊虫滋生,闻风能臭出几里地去,家家户户临河沿这边儿的窗户都关的严严实实,夏天再热也绝不会开窗。

  因为脏乱臭,以至于河沿路这片没人乐意来,这里的住户只要有机会都恨不能往外换。

  换房是这个时代的独特产物,据晓晓所知,这时候的房子产权形式分三种,一种公产房,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由街道所在的房管站管理,水电修理什么的都管。

  第二种是企业产,产权属于企业,是企业分给自己职工居住的,由企业管理。

  第三种是私产房,属于自己私有住房。

  私产房可以买卖,但公产房跟企业产这时候能不能买卖,晓晓不大清楚,却知道可以换,也就是说,两户人家在彼此都认可的前提下,可以互相置换。

  道理其实跟后来的买房卖房差不多,好地段的房价就高,一套房的房价能抵得上近郊两套甚至三套房,这时候也一样,像河沿路这样脏乱臭出名的地方,没人乐意住,就算晓晓不清楚行情,也知道肯定不值钱。

  但不值钱是这时候,后世这里却是寸土寸金的好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