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圆满人生 第3章

作者:欣欣向荣 标签: 花季雨季 重生 励志人生 轻松 穿越重生

  化妆?纱布,红药水?刘秀荣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已经被晓月拖到了马路对面的药房,买了一大卷子纱布跟红药水,然后眼睁睁看着女儿把自己的脑袋严严实实的裹了起来,又把红药水倒在了额头上,药水浸了一大片血红,瞅着触目惊心的。

  要不是刘秀荣知道女儿头上没伤,乍一见非得吓坏了不可,就算明知道是假的,也有些怕,下意识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确定真是红药水才放心。

  晓月对着药房的玻璃窗照了照,觉得自己这形象还算能唬一气,才拖着老娘坐上公交往家去了,打定主意,今儿无论如何也得分家,只有分家脱离开她奶那个老巫婆跟小叔一家子,她们三口才有舒坦日子过。

第5章

  这一晃多少年了

  这一晃多少年了,跟着老娘下了公车一路往老宅走,晓月仿佛走进了古旧的老照片里,记忆中的老胡同,斑驳的青砖墙,还有胡同口那颗经年的老槐树,以及槐树下摆弄象棋的陈爷爷,这些埋在记忆中的情景,一股脑便回来了。

  陈爷爷是苏家一个院住的老邻居,跟爷爷一样都是运输厂的老人,退休之后闲来无事常便跟爷爷在槐树下下棋,没彩头只是自娱自乐,两个老人有时候为了一盘棋能争的脸红脖子粗,严重了好几天都不说话,就算迎头碰上,也都别开脑袋装不认识,那劲儿头仿佛老死不相往来了,可没几天又会凑到一起嘻嘻哈哈的下棋,果然应了那句话,人越老就越成孩子了。

  晓月记得自己小时候,常在胡同口等爸妈下班,胡同口外面便是马路,虽不是主干道却也车来车往的。

  那时候她年纪小,爷爷怕她不懂事跑出去,便拿了个小板凳让她坐在身边,看着他跟陈爷爷下棋,有时候陈爷爷不在,爷爷便让她凑数,一来二去也就会了。

  有小时候的底子后来网络发达起来,她也常在网上下象棋,老娘还说她这爱好活像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一点儿不像小姑娘。

  老娘这句话当时真把晓月雷的外焦里嫩,那时候她都三十大几了,这年纪当小姑娘的妈还差不多 ,也或许在当妈的眼里只要女儿没嫁人永远都是小姑娘。

  晓月记得,听老人们说过,胡同口这颗大槐树清朝年间就有了,算下来活了有上百年,仍不见颓败,反而越发茂盛,偌大的树冠铺展开来,遮住了老大一片荫凉。

  如今四月里还好,到了暑热的时候,乘凉的一茬接着一茬儿,有的干脆搬了躺椅出来,支在树荫下睡觉,虽临着马路有些吵却比屋里凉快的多,她们家这个胡同也因大槐树得名,叫大树胡同。

  大树胡同以前是运输厂的工人宿舍,胡同里一共四个大杂院,住户不是运输厂的工人,就是工人家属,彼此都认识,旁边不远就是运输厂,住在这儿上班也方便。

  从晓月记事起就住在大树胡同,到她中专毕业,爷爷奶奶过世之后,大树胡同拆迁改造,她们一家三口才搬去了后来的五楼,一直住到自己重生前,三口还挤在那个三十平米的老楼里,自己的房间是阳台隔出来的,放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就满了,她平时玩电脑都是在床上的。

  也不是没想过换个大房,可当年赶上运输厂不景气,爸妈双双下岗,在外面给人打工赚不多少,自己虽然中专毕业有了工作,工资也不高,加上年轻不知节省有多少花多少,能够自己的花销就不错了,哪还可能存钱,等有想法的时候,房价已是她们这样老百姓高不可攀的存在了。

  想到此,晓月不禁暗暗叹息,真是一步赶不上步步都不上,机会错过就没了,不过貌似如今老天又给了她一次机会,她是不是可以琢磨琢磨,就算她不是什么商业天才,可她有商业天才不具备的前瞻性,那些具体细微的事情不清楚,但大方向还是知道的,而这些大方向就是机遇,若自己能把握住机遇,不求发大财,改变家里窘迫的经济状况应该不难吧。

  正想的出神,忽听见一个大嗓门的声音响起:“哎呦俺的娘啊,妮子这是咋了,早上的时候不还好好的吗,怎么一上午的功夫脑袋上就流血了,这是咋弄的?去医院了不?”

  是经常跟爷爷下棋的那位老邻居陈爷爷,陈爷爷是北省人,虽说在市里住了大半辈子,依旧乡音难改,当了一辈子工人,性子粗,嗓门大,心却善,虽然三五不时总跟爷爷吵架,对自己这些小辈儿却是真的关心,并不是虚套子场面话。

  这时候经济远没有后来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准也不能跟后世相比,但人心却真,不像后来那么虚,邻里之间虽也有矛盾摩擦,但不会真有什么恶意。

  至少在晓月的记忆里大树胡同的这些老邻居都比她奶奶亲切,关心也是发自内心的关心,眼前的陈爷爷便是如此。

  想到这些,晓月心里暖洋洋的,开口叫了声陈爷爷。

  陈爷爷应了一声,又问咋伤的?

  刘秀荣是老实人,让她在老邻居面前说瞎话,真有些张不开嘴,可说实话,前头娘俩不是白折腾了吗,她如今被女儿的提议说活了心思,想到婆婆跟小叔那三口子,真是一天都撑不下去了。

  想到此,顿时有了勇气,道:“这不是快模考了吗,学校提前放了半天,不想这孩子着急回家,在道上摔了一跤,正磕在脑袋上。”

  陈爷爷:“哎呦,可了不得,碰坏了脑袋可还咋考秀才呢,去了医院不,医生咋说的,要不要紧?”

  刘秀荣又看了女儿一眼:“碰巧一个同学遇上,把晓晓送去了市一院,医生说可能是脑震荡,建议住院检查。”

  陈爷爷点头:“对,住院好,应该住院,这脑袋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能耽误,快去吧,晓晓爷爷也刚家去,赶紧的收拾收拾去医院要紧。”娘俩这才进了胡同。

  苏家住在胡同靠里的第二个院里,院子不大,却住了陈家跟苏家两大家子,陈爷爷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女儿早出了门子,三个儿子结婚之后住在院里,很有些挤,后来三个儿子单位分了房子,出去单过,才好了些。

  如今这院子里就剩下老两口子,拿着两份退休金,日子富富裕裕的,过得很是熨帖,不像苏家三五不时便会闹一场。

  其实闹也是小叔两口子闹,小叔是老儿子,纵着溺着长起来,本事一样没长,倒是奸懒馋滑都学了个全,不想进运输长当工人,在家闲了些年,后来街道安排了几份工作,不是嫌累就是怕苦,没一个干长的,倒是早早处了对象,对象也是个眼高手低,奸谗懒的,真是应了那句鱼找鱼虾找虾,癞蛤蟆找癞蛤蟆,两人一处就打的火热,还没怎么着呢,就大了肚子,只得赶着结婚。

  当然,这些晓月都是听邻居们私下里说的,她家老爹老娘是老实人,即便看不惯小叔两口子,也绝不会在女儿面前说这些长短。

  两口子一个德行,怎么懒怎么奸怎么来,眼里盯着的不是钱就是好处,成天正事儿不干就算计着怎么占便宜,而且明明占着便宜呢还总觉得吃了亏,典型的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

  父母如此,教育出来的孩子能出息才怪,晓月如今还记得小叔家的堂弟苏志斌,简直就是个混球,长了一股子吃心眼,看见什么都要,不给就哭闹着打滚撒泼。

  偏偏老巫婆一味溺爱孙子,要什么给什么,吃的越多,老巫婆越高兴,吃得多运动少,没几年就长成了大胖子,因为总是哭闹,落下了吃东西时哼哼的毛病,而且不爱洗澡,离老远都能闻见身上的臭味,那时候小学开了英语课,胡同里的孩子就起了个外号,叫他pig。

  堂弟一开始不知道,后来上学之后知道pig就是猪的意思,回家哭闹了好些日子,老巫婆心疼孙子,气冲冲的挨家挨户告状,大人们虽觉志斌奶奶有些小题大做不讲理,但也各自教育了一下自家孩子,不许再喊外号。

  可孩子到底是孩子,哪会儿大人骂几句就偃旗息鼓,也不知从哪儿问来了臭的英文单词,在原先的pig前面加了Smelly,一见志斌就喊,竟比先头的pig还叫的响,后来都传到了学校里,为此堂弟好些日子没去上学,小叔两口子找到学校闹,影响不好,学校领导出面严厉禁止给同学起外号,这事儿才算揭过去。

  晓月之所以想起这个堂弟,是因一进院就碰上了,肥头大耳的苏志斌正坐在院子里的竹椅子上吃点心呢。

  因为太胖脸蛋子上的肉把眉眼都挤在了一块儿,眼睛挤成了一条线,一手拿着一块点心,左右开弓的往嘴里送,一边吃还一边儿哼哼,真跟头肥猪差不多。

  老巫婆在旁边端着水,嘴里念叨着:“慢点儿,慢点儿,有的是呢,喝口水,喝口水……”嘴里说着插着空把水喂进孙子嘴里,真是满心满眼都是她的宝贝孙子。

  听见动静,老巫婆一抬头,大约没想到晓月娘俩这时候能回来,愣了一下道:“这不晌不夜的,怎么家来了,不是说快考试了,学习紧吗。”说着,下意识把手边的点心盒子往后藏了藏。

  老巫婆藏点心的动作,落在晓月母女眼里,晓月倒不觉得什么,反正她也不稀罕吃什么点心,刘秀荣就不行了,这点心盒子怎么瞅着有点儿眼熟呢?跟她昨儿从娘家拿回来的那盒一个样儿。

  想着忍不住道:“妈,这点心……”

  刘秀荣才起个头,老巫婆立马就截住了话头急急的道:“这是金强早上刚买回来孝敬我的,我给自己孙子吃怎么了。”

  刘秀荣火气忍不住往上窜:“妈,这点心可不是咱们这边能买着的,是晓月舅舅的一个朋友从南边捎来的,盒子上印着字号呢,昨儿我回娘家,晓月姥姥才塞给我的。”

  老巫婆一听脸就耷拉下来了:“合着,就你兄弟有朋友,就不许金强有了?金强又不是金生榆木疙瘩似的,心思灵朋友多,别说南边的,东南西北哪儿的没有,只要我想,啥好吃食弄不来,巴巴的还得等着你从娘家拿点心给我,我一个老婆子再馋,也没说惦记儿媳妇娘家东西的,真是活打了我的嘴吧。”

第6章

  偏心极品的老巫婆

  多年的领教,晓月对她奶奶的极品程度可是记忆深刻,趁着儿子媳妇不在,进屋搜刮扫荡的事情也不是做过一回两回了。

  其实晓月家里也没什么可搜刮的,一大家子混着过,工资上缴,吃穿用度都在一起,根本没什么私房,也就晓月姥姥时不时的给些东西,可就这点儿东西,她奶奶都挖心眼子惦记着,她也知道这么做传出去不好听,干脆来个不承认,作为长辈实在有些无耻。

  婆婆睁着眼说瞎话,刘秀荣气的不行,可气也没法子,她婆婆就是这么个极品,就硬是不承认,她当儿媳妇的难道还能为了一盒点心去法院打官司不成,只得跟以往一样,吃下这个哑巴亏。

  不过,这件事却让刘秀荣越发坚定了分家的主意,这家必须得分,再这么稀里糊涂的过下去,她们娘俩非憋屈死不可。

  想到此,倒不想再纠结了,不过就是一盒点心,不当什么,等分了家,她们一家三口搬出去单过,她婆婆手再长也伸不到家里来了。

  所以,一定得分家。

  晓月见老娘脸色和缓,目光却变得更加坚定,便知老娘是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不觉暗松了口气,说实话,虽说分家对她们三口好处多多,可老娘的性子晓月真有些拿不准。

  虽是爽利人,却心地良善,作为儿媳妇骨子里仍保有着传统的妇女美德,哪怕婆婆再过分,也多会忍耐,要不怎么有句老话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呢,就是说当媳妇的时候得受委屈,什么时候熬成婆婆才算熬出了头。

  她家老娘就是让这所谓的传统妇女美德给害的,憋屈了大半辈子,晓月也不是说这样的美德不好,但前提总要分个是非对错吧,难道当婆婆的就能为所欲为吗,若是对于婆婆的不当言行听之任之,便是纵容,作为晚辈对长辈的错,就算不能指正却也不该纵容,更何况像她奶奶这样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叫收敛,越纵容只会越得寸进尺。

  她奶奶已经习惯了忽略她们一家,就算老爹老娘对她再好,再孝顺也没用,就像老巫婆对小叔一家一样,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刘秀荣压下了火气,尽量耐心的开口道:“妈,晓月脑袋摔破了,医生说得住院,需交一千的住院押金,您把我跟金生的折子给我,我去取一千出来给晓月交住院押金。”

  一说要钱,老巫婆一张脸顿时耷拉了下来,目光在晓月脑袋上溜了一圈没好气的道:“不就是摔了脑袋吗,又不是什么大病,哪用得着住院,那些大夫都是为了赚钱,故意吓唬你呢,家里有药,上点儿裹上,没几天就好了,花这个冤枉钱做啥?”

  刘秀荣深吸了一口气:“妈,是市一院的大夫亲口说的,这里有病历,不是简单的摔伤,是脑震荡,必须住院观察,不然会有危险。”

  老巫婆脸色变了几变,就算她再无知也知道脑震荡不是闹着玩的,又盯着晓月打量了打量,见脑袋上还真裹着厚厚的纱布,纱布上有血渍渗出,瞧着是挺吓人的。

  虽说她心里觉得一个丫头不用养这么金贵,又不是孙子,养的再金贵到了也得嫁人,是赔钱货,随便养着,饿不着渴不着就好了,可大儿子两口子却疼的紧,这么个丫头也看的跟眼珠子似的,自己今儿要是不掏钱,大儿媳妇指定不能干。

  可掏钱?一千呢,可不是小数,拿出来送给医院,怎么想怎么亏得慌,心里实在舍不得倒是想了个主意,做了假笑道:“其实那些大医院也不见得多好,我瞧着前面街口的卫生院就不错,要不先带着晓晓去卫生院输输液,说不准就好了。”

  虽然早知道她婆婆偏心不喜欢晓月,但好歹是亲孙女,平时偏心归偏心,关键时刻也不会太过分,哪知竟如此让人心寒,这都脑震荡了,还不想给钱,再说那钱本来就是他们两口子的。

  刘秀荣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替自己难过,替闺女委屈,寒了心,态度也强硬了起来:“妈,晓月这不是小病,医生说了必须住院,况且,我也没说让您二老掏梯己给孩子治病,是我跟金生存在您手里的那些钱。”

  刘秀荣一句话,老巫婆立马努了:“哎呦,听听这一张嘴说的轻巧,也不想想这么一大家柴米油盐的,哪一样不得拿钱买啊,你跟老大倒好,把工资一交当了甩手掌柜,三口子就等着现成的,哪知道过日子有多艰难 ,如今这肉啊菜的嗖嗖的涨,就你们交上来的那点儿工资够干啥的,要不是大宝爷爷的退休金贴着,早不知多大的窟窿了,如今能够上这一家子吃用就是好的了,哪还来的存项,跟你说,别说一千,一百我这儿都没有。”

  刘秀荣一张脸涨的通红,不是羞臊是气的,她婆婆太无耻了,当初说好了,一大家子一起过,她婆婆说工资都交给她尽管放心,她帮他们夫妻单立个折子存着,等将来用的时候一总给他们。

  从结婚到现在,晓月今年十四,整整十六年啊,刘秀荣再糊涂,也有个大概的数儿,就算婆婆贴补小叔一家,以他们两口子的工资,这么多年下来怎么也得有几千的存项。

  谁知,她婆婆当初说的好,如今脸一抹搭来了句没有,不仅如此,话里话外的这么多年,连公公的退休金都贴了他们三口,这哪是婆婆,简直就是黄世仁,铁了心要黑他们两口子的钱,为了钱连孙女的死活都能不顾。

  真当她这儿媳妇是泥捏的好欺负呢,气的刘秀荣直哆嗦,正要开口跟她婆婆好好算算账,三口子就吃口饭,怎么就不够了,这是哪来的糊涂账。

  不过刘秀荣没来得及开口,便见她丈夫苏金生一脚迈了进来。

  赶上厂里活忙,请不了假,苏金生一颗心跟猫爪似的难受,接着电话的时候妻子就说了句,晓晓摔了一跤,人在市一院呢让他别担心,撂下话就忙着跑了,也不知到底什么样了,进了医院想必摔的不轻。

  说是说,能不担心吗,晓晓可是他亲闺女,从生下来那么小的一个,一点点养到这么大,平时就是磕破点儿皮儿,自己都能心疼半天,这好家伙都进医院了,能是小毛病吗。

  组长也知道他女儿摔伤了,到了下午见活儿差不多,就让他提前下班回家,苏金生忙道了谢,把自己口袋里的半盒烟丢给了组长,忙着往家跑,连工作服都没来得及换。

  进了院便瞧见女儿脑袋上裹着厚厚的纱布,那纱布上血花花的,顿时脸色一白,三步两步就冲到女儿跟前儿,伸手想摸摸女儿的脑袋,又怕碰疼了女儿,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一叠声的问:“摔得这么厉害,怎么就回来了,真是的,应该在医院多观察观察,这什么蒙古大夫也太不负责了……”

  这样年轻的老爹还真有些不习惯,不过这样疼她的老爹晓月却异常熟悉,老爹是名副其实的女儿奴,比起老娘,老爹疼自己几乎没什么原则,就算赚的不多,也总是偷着给自己塞钱,宁可省吃俭用,也不会委屈自己,

  看见这样数十年如一日疼爱自己的老爹,晓月忍不住有些哽咽,开口喊了声爸,刚出声就被老爹一把抱进了怀里,闻着熟悉的汽油味,晓月眼角酸酸的,心也酸酸的,是她不孝,有这样疼爱自己的爸妈,却一直不懂事,到四十多了还让他们为自己忧心。

  刘秀荣见丈夫抱住女儿一脸心疼,那些积在心里多年的怨竟消了不少,公婆再偏心,丈夫再愚孝,到底是个疼爱女儿的好爸爸,也不像别家的男人一样,重男轻女,从女儿落生一直都是真心喜欢的,甚至比自己这个当妈的还疼闺女。

  也忽然意识女儿实在聪明,抓住这个机会,婆婆越不讲理越偏心做得越过分,越有希望分家,想到此,开口道:“金生你别这么抱孩子,大夫说晓晓有脑震荡倾向,给你这一抱回头更严重了怎么办。”

  苏金生一听忙小心的放开了女儿,脸色一变,便数落起妻子来:“脑震荡可不是闹着玩的,你说你怎么当妈的,都脑震荡了,不让孩子住院,怎么还跑家来了。”

  刘秀荣:“大夫是让住院,可住院得交住院押金,要一千块,我手上哪有这么多钱,这才先带着孩子家来,当初结婚的时候妈说帮咱们存着钱,等用的时候一分不少的给咱们,我这不家来找妈拿钱给晓晓办住院吗。”

  苏金生更恼火了,急声道:“拿钱就拿钱,还蘑菇什么,赶紧去医院办手续啊,回头耽误了留下后遗症怎么办。”

  晓晓这时候低声道:“爸,奶奶说没钱。”晓晓故意把声音放的又低又细,听着弱巴巴的可怜非常。

  果然,老爹立马心疼起来,小心摸了摸女儿的头柔声道:“晓晓别担心,有钱,爸一会儿就送你去医院。”说着转身看向大宝旁边开口道:“妈,晓晓的病不能耽误,您先把钱拿给我,有什么话,等把孩子的病治好了再说成不。”

  这么多年晓晓奶奶知道大儿子两口子老实,欺负惯了,根本不把儿子当回事儿,哪会掏钱,哼了一声:“你当我这儿是银行呢,说拿钱就拿钱,你两口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是交了工资,可你们俩那点儿工资够干啥的,这么一大家子人呢,够使唤不拉窟窿就是好的了,哪来得存项,真是的……”絮絮叨叨说了一堆有的没的。

  苏金生虽知他妈一贯刻薄重男轻女,偏心小弟一家,为此,两口子私下里也没少吵,这些年下来,夫妻感情都吵的生分了,总觉得妻子有些太计较,他妈再偏心也是亲奶奶,不过是有些老观念罢了,却怎么也不没想到,竟然真能不顾亲孙女的死活,硬是不拿钱。

  苏金生看看他妈,真有些纳闷他妈怎么能这么顺溜的把根本站不住脚的话说出来,而且孙女都这样了,却连眼角都不夹一下,只一味哄着孙子,又是给点心又是喂水的,活似伺候个活祖宗一样。

  苏金生有些呆愣的看着他妈,这么多年,到今天才发现,妻子跟自己吵真不是无理取闹,他妈实在太偏心了,就算自己比小弟孝顺一百倍,可在他妈眼里也只有老儿子跟大孙子,至于自己这个大儿子跟晓晓这个孙女,他妈从来没看在眼里过,也永远不会心疼。

  他妈那尖酸的脸,刻薄的话,就如兜头一盆冰水泼下来,从他脑瓜顶儿一直凉到脚后跟儿,明明是四月里最和暖的下午,苏金生却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第7章

  大家伙一块儿演

  见时机成熟,晓晓冲老娘眨了眨眼,刘秀荣会意开口道:“妈,您刚说的是真的?”

  晓月奶奶本打算胡搅蛮缠一番,把掏钱的事儿赖过去,反正到了她手里的钱,谁也甭想拿出去,反正这些年都是自己掌着过日子,他就死咬着说没钱,就不信大儿媳妇还能往公婆屋里头翻存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