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84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陈云州挑了挑眉:【哦,难不成你还有好几个宿主?】

  陈云州本来只是随口一说,但这话一出,小助手竟不吭声了。

  他顿时明白了,自己还真猜对了。

  【还真有啊,那你到底有几个宿主,为何现在天天盯着我,不管他们了?】

  小助手见被陈云州知道了,丧气地说:【总共有五个,他们四个人,不说也罢。宿主,你这么多拥护值赶紧换吧。】

  能让一个系统这么无奈的事,陈云州好奇极了:【你先跟我说说他们四个,要是我听得高兴了,兴许一会儿就换了。】

  小助手不知是真的迫切喜欢他用拥护值还是憋很久了想吐槽,巴拉巴拉就来了。

  【别提了,我太倒霉了,遇到的都是不正常……不,除了宿主您,其他都是不正常的。】

  【第一,天胡开局,皇后嫡子,外祖是镇国公,舅舅是手握十万雄兵的征北大将军,下面的弟弟都比他小了十岁以上。结果这人说什么要躺平,整日躺在卧房里,连吃饭都要人喂,上茅房都是让人将尿壶送到他跟前。他整整半年没踏出房门一步,胖了四十斤,懒死他算了。】

  【第二个修仙界龙傲天,天资卓越,身负血海深仇,本来天天勤学苦练,就要一鸣惊人了,结果他救了个女人,两人天天搞你逃我追的戏码,不管场合,动不动就发情,连他的灵剑都成了他们色色的一环,气得剑灵直接自爆了。】

  【第三个倒是无情,以杀人为乐,见人就杀,一天不见血就难受。而且谁要是敢劝他一句,他连对方一块儿杀了。我一出声,他就喊着要杀了我,杀不了我,他就跑出去杀别人,真是个疯子。】

  【第四个倒是不杀人。可他丫的竟是个圣父,逢人就帮,见人就救,也不管对方是好人还是坏人,自己都没吃的也要去给别人找吃的,遇到人杀他,他竟还把脖子送上去,我都怀疑他有严重的受虐倾向。】

  陈云州听完笑得乐不可支。

  这都是什么样的极品啊,竟全被小助手遇到了,难怪小助手现在天天都蹲在他身边呢。

  【你这运气实在不怎么样啊,这么奇葩都能被你集齐了。】

  小助手叹气:【可不是,好在宿主你进度很不错,不然我真的想一头撞死算了。宿主,看在我这么可怜的份上,你还不兑换吗?】

  可怜归可怜,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

  陈云州可没忘记自己的砍价计划,尤其是知道小助手现在只有自己这个宿主有指望后,他更是有恃无恐。

  【换啊,打七折我就换。】

  小助手无语了:【宿主,你太黑了,这我可做不了主,九折。你要不同意,那我也没办法了。】

  陈云州可不相信:【八折,我兑换《养猪指南》和《手工机械理论》。】

  这两者对目前的陈云州而言最有用,也是最紧迫的。

  相较之下,嫁接技术和吃瓜指南倒没那么迫切,因为水果这种东西不能当饭吃。肚子都还没填饱,哪有功夫想水果。

  百姓们宁可在家门口种几株南瓜、红薯、玉米,也不会想去种水果的,在这个时代,口粮第一。

  小助手不答应:【宿主,不行的,最多最多八五折,这个我都还要向上面申请,将他们四个的额度挪给你用才行。】

  陈云州当然还是不信,不过他现在确实需要这两样物品,打了折好歹也能少花四万五千拥护值,陈云州便痛快答应了:【好吧,八五折就八五折,换这两本书。】

  小助手欢喜地说:【好的,宿主,已经兑换成功。】

  陈云州的面前立即出现了这两本书。

  陈云州将《手工机械指南》收了起来,只留下了《养猪指南》。

  现在红薯已经长得很茂盛了,今年收获之后,他打算给庆川余下六县都送一批过去,教当地百姓如何种植、存储红薯。

  等全庆川都普及红薯玉米之后,就可大规模推广养猪了。

  不过暂时还只需在庐阳和庆川推广即可。

  陈云州叫来柯九,让他把《养猪指南》拿去印刷了一百本,然后派人送了一本给刘春,让他负责养猪。

  刘春不识字,但他儿子聪明,念过三年私塾,认识一些字,再学学,就能搞懂这本书上的内容。

  以后养猪的事就交给刘春父子了。

  刘春父子相对要木讷一些,不如乔昆聪明。现在庄子上很多事都是乔昆父子在主导,他们父子最早跟着陈云州,却有些被边缘化了。

  虽然每个月的钱都没少他们的,但刘春还是很不安,如今看陈云州交给了他这么一个重担,立即兴奋了起来,当即带着儿子还有十几个身体比较弱的老家伙开始养猪大计。

  他们一面建猪舍,一面安排伶俐的出去寻找母猪、猪仔,没几天就买了十几头猪仔回来,迈出了养猪的第一步。

  陈云州听说后很欣慰,让柯九派人带话给他们,让刘春培养一些养猪的师傅,明年派往其他县去指导各县百姓养猪。

  没办法,大部分老百姓都不识字,看不懂,最好的办法还是口口相传,各县培养一批技术员,指导百姓养猪。

  因为庐阳今年种了不少红薯、玉米,陈云州又让人送了十本《养猪指南》到庐阳,交给新来的县令,让他在全县推广养猪技术。

  庆川府又是修路建水利工程,又是养猪,忙得脚不沾地。

  陈云州每天也有数不尽的事情,直忙到七月中旬,他才发现今年异常的炎热,似乎有一阵子没下雨了,就连府衙后院的水井里的水都下降了很多,原来打水的杆子都短了,又换了一根更长的竹竿。

  因为天气太热,修路也停了下来。

  陈云州问黑了一圈的郑深:“郑叔,多久没下雨了?”

  郑叔苦笑道:“大概半个月吧。”

  半个月并不算特别久,但最近天气实在太热,大清早太阳就挂在天上,照在人身上火辣辣的,田里的水分也被晒干了,有些蓄水比较少的田里已经出现了细微的裂缝。

  陈云州在庆川城外转了一圈便大致明白是什么情况了。

  他俊眉冷蹙,派人去各县调查了一番,发现南边干旱比较严重,北边要好很多。

  庆川府最南的两个县便是庐阳和河水县。

  庐阳今年很多百姓种植了比较耐旱的红薯、玉米,而且建了一些小型的蓄水池,情况还好。

  河水县就比较糟糕了。

  因为蓄水池建得比较晚,大多没装多少水。

  而清扬湖的水面因为干旱,下降了三尺多,文玉龙组织百姓将闸口又往下挖了一些,仍旧没多少水流出来。

  陈云州得知此事后,先写信让文玉龙组织人手赶制了几个巨型水车,直径有五六丈那么长。

  随后陈云州又让乔昆他们赶制了一批直径一尺长的球轴承,交犹柯九带去,安装在水车上,再将水车放置在通河与清扬湖的交界处,将水位降低的洪河水强制引入清扬湖。

  然后又在清扬湖的各个闸口安置了一架巨型水车。

  水位太低没法放水的时候就用水车将湖中的水抬高,再注入到沟渠中。

  沟渠沿岸都派了人盯着,每一处放几个时辰,轮流来,以保证大部分村落都能得到水,以缓解旱情。

  这些措施虽不能一劳永逸,但也缓解了河水县的旱情,不至于让百姓颗粒无收。

  大涝之后必有大旱,今年受灾最严重的还是桥州,五月降水量就很小,六月初下了一场雨后便再也没有下过雨。

  庆川这边的水稻都开始抽穗了,桥州的水稻却还没到人的膝盖处,而且叶子发黄,只有中间有一点点绿色。

  而且随着干旱的加剧,大片大片的土地裂开一条条大大的口子,满目疮痍。

  去年才受了水灾,还没缓过劲儿的桥州百姓又面临着旱灾,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今年肯定没收成,再留在家乡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饿死的结局。

  于是那些已经卖光了所有财产,甚至连儿女都卖了,穷得实在不能再穷的百姓只能背井离乡,去寻找生机。

  面对这个情况,桥州知府头发都急白了,赶紧上书朝廷,禀明此事。

  可桥州去京城,再快,估计也得一两个月,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朝廷去年就没拨多少赈灾粮,今年恐怕只会比去年少。

  桥州知府思来想去,还是得自救。

  就在这时,他听到下面人来报,不少百姓又涌入了河水县。

  桥州知府纳闷了,询问通判翟鹏名:“翟大人,去年咱们桥州是不是有不少百姓去了河水县?”

  翟鹏名点头:“大概走了七万多人。”

  桥州总共也只有一百多万人,这一下子走七万多可不少。

  “河水县没受灾吗?我记得跟河水县相邻的平议县旱情也很严重。”桥州知府问道。

  翟鹏名说:“也没下雨,但据平议县县令报上来的情况看,河水县那边的稻田绿油油的,受影响应该没咱们这么严重。”

  “下官有个亲戚在庆川,两个月前曾听那亲戚说过,新上任的庆川知府很年轻,搞了很多事,又是修路又是搞什么水利工程的。当时下官也没细问。”

  他没明说,但桥州知府已经明白了,庆川的状况应是比他们好许多。

  其实从去年走了七万多人灾后没回来也证明了这点。

  故土难离,桥州与河水县又不远,百姓逃难至庆川境内,若是日子不好过,必定会重返故里。这些人没回来,说明他们在庆川过得比在桥州好。

  河水县能收容安置这么多流民,还没出任何乱子,可不简单。

  桥州知府当即道:“我修书一封去庆川讨教……不,让人备车,我要亲自去一趟庆川府,就从河水县走。”

  作者有话要说

第47章 . 047 我又不是他们爹

  桥州知府吴炎站在洪河边,眼底尽是不可思议。

  洪河以东,大片的土地上,禾苗枯萎,大地开裂,放眼望去一片疮痍。

  而洪河以西,绿草萋萋,稻谷抽穗,沉甸甸的,压得稻杆都弯了腰。

  两地只隔了一条通河,相聚不过数百丈罢了,差异却如此之大,如何能不让人震撼。

  吴炎穿过洪河,来到河水县的田边观察。

  稻田中并没有水,但泥土湿润,状况显然要比他们桥州好上许多。

  他带着人再往前走,走了约莫四五里地,前面忽然传来了欢呼声。

  “来了,来了。”

  “总算是轮到咱们槐花村了。”

  ……

  吴炎抬头望去,只见很多赤胳膊赤脚的村民围在一起,浑身都是汗和泥,却笑得异常灿烂。人群最前面,还有几个衙役打扮的年轻人在维持秩序。

  吴炎走过去,立即明白这些人为何那么兴奋了。

  只见清亮的水奔腾而来,顺着沟渠往下,流淌进下方的水田中。

  衙役守在放水口。

  头发花白的村长带着几个青壮年大声吆喝:“润润田就可以了啊,大家都不许截留水,把每块田的缺口都打开了,让水顺着流下去。若是发现有人私自留水,全家逐出村子!”

  这惩罚可不为不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