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208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我明白。”黄昆瑞心事重重地将胡潜送出了门,然后神情凝重地回了房。

  黄夫人见丈夫这副魂不守舍的模样,屏退了婢女,担忧地问:“胡大人说了什么?”

  “没什么。”黄昆瑞不愿多说。

  黄夫人坐到他旁边:“你这样子可不像是没什么。你担心胡大人不在兵部了,没人护着你?”

  大树底下好乘凉,自己丈夫以前在兵部能够混得如鱼得水也没少胡潜这个兵部左侍郎的照拂。如今胡潜被撤职,她心里很担忧,只是不愿说出来给丈夫增添烦恼。

  想了想,她宽慰丈夫:“胡大人为官多年,还是很受皇上器重的,想必过阵子皇上就会重新启用他,你别担心了。”

  黄昆瑞叹了口气:“没有以后了。”

  “什么意思?”黄夫人被他这话吓了一跳。

  黄昆瑞想到这事过几天她也会知道,索性给她透了底:“胡兄打算……他还问我要不要跟他一起辞官归乡。”

  黄夫人听后眉头紧皱,想了一会儿说:“其实胡大人说得也没错,平乱平乱,平了这么多年,朝廷丢掉的地方越来越多,妾身瞧这京城怕是迟早要守不……”

  “瞎胡说什么,不要命了!”黄昆瑞赶紧捂住她的嘴巴,还小心地往外看了一眼。

  黄夫人扯下他的手:“房里就咱们俩,又没外人。这朝中谁不知道你跟胡大人关系好,以后那戈尚书能容你吗?当心下一个背锅的是你。要妾身说,还是胡大人看得远,你这官别做了,咱们回老家吧。”

  “妇人之见!”黄昆瑞皱眉。

  黄夫人撇嘴:“妾身是妇人之见,那胡大人也这样认为呢?他也是妇人之见?”

  黄昆瑞气得站了起来:“你别扯胡兄。这事不小,你再容我好好想想。”

  黄夫人知道自己丈夫性格有些优柔寡断,也懒得理他了。

  

  另一边,胡潜回府沐浴更衣后,吃了点东西,也坐下来跟妻子说他的打算。

  但他没透露自己的真实目的,因为他怕万一走漏风声,到时候全家都要交代在这京城。

  所以他对妻子的说辞是:“戈箫欺人太甚,这官不做也罢,他们既已罢免了我,我也不稀罕当这兵部左侍郎了。夫人,明日就让管家将咱们在京城置办的产业,连同这个宅子都卖了吧。”

  “你和孩子们也只带必要的、珍贵的,其他不那么重要的东西都处理了。路途太遥远了,如今天下不太平,土匪山贼林立,东西太多不方便。”

  他产业不算多,就这个二进的宅院,还有几十亩田产和一间铺子。

  胡夫人没想到丈夫来真的,有些讶异:“夫君你想好了吗?上次去柳国公家赴宴,妾身遇到了戈夫人,她言辞间的意思是戈尚书会保你回去。”

  胡潜不屑地说:“那老东西故意派她夫人给你卖好呢。我落到今天这地步就是他害的。那老家伙狡猾得很,当面一套背面一套,他的话不用信,就按我说的做。”

  胡夫人见丈夫坚决,没再继续反对:“也好,这两年你每天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在兵部忙整宿,身子骨也越来越差,妾身实在是担心得紧。如今你不做这官了,妾身的心也放宽了。”

  “让夫人担忧了。”胡潜很是愧疚,这两年他不但顾不上家里,还要让家里人替他担心。

  不过妻子刚才的话启发了他,戈箫走夫人路线,他也可以啊。

  他去找老岳他们几个再将今天的话说一次太刻意了,但夫人之间相互传话就不一样了,而且有时候枕边风比他的话管用。先让他们家里人吹吹枕边风,到时候他再一说,这效果肯定要好很多。

  于是胡潜揽着妻子道:“还有一事要请夫人助我。戈箫屡次将责任推卸到我头上,不出口恶气,我委实不甘心。”

  胡夫人自然站丈夫这边:“夫君想如何出气?”

  胡潜说道:“我想让黄昆瑞他们跟我一起辞官回乡。一是给戈箫一点颜色瞧瞧,二来如今天下不太平,咱们老家远离战火,也不是什么富裕之地或是险要兵家必争之地,相对安全很多。大家老友一场,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胡夫人点头答应:“好,妾身下个帖子,请她们来家里坐坐,正好把一些带不走也宜卖的东西送给她们。”

  “这个法子好,谢谢夫人。”胡潜点头赞许。

  

  第二天,胡府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变卖家产,房子、铺子、田产全卖。胡潜还将自己这些年的收藏清理了一遍,有些送人,有些打包带走。

  这消息很快就在京中传开。

  与此同时,胡夫人也顺势将黄夫人、岳夫人等六位跟胡潜交好同乡官员的妻子邀至府中,将自己精心养护的花花草草、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布料都拿了出来,供大家挑选,算是临别赠礼。

  尤其是花草,她带不走。这东西在喜欢的人眼里珍贵,但在不喜欢的人眼里跟路边的野草没什么两样。

  等大家挑了几件小东西后,不自觉地就说起了胡家要离开京城的事。

  大家都为胡大人惋惜,劝胡夫人别走。

  胡潜又没犯什么大错,皇帝迟早会重新启用他的,这一走,不是彻底丢官了吗?

  胡夫人笑盈盈地表示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比什么都强。然后又坦白地讲了希望大家能一起辞官回乡做个伴儿,这里既有他们两口子的私心,也有为大家着想的意思。

  黄夫人听完后也在一旁帮腔,她希望这里有哪位夫人回去能说服自家丈夫。这样回头她家那根摇摆不定的墙头草才能尽快做决定,不会这样一直纠结,犹豫不定的。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件事就传进了戈箫的耳朵里。

  戈箫逗弄着笼子里羽毛艳丽的小鸟,不以为意:“就这个?胡潜还真是意气用事啊,为了争一口气,连自己的前途都不要了。他以为拉上那群不成器的东西,我就怕了?”

  管家在一旁轻笑道:“可不是,胡潜也太天真了。少了他们几个,这朝廷就不转了吗?多少人等着他们空出来的位置呢,祝员外郎备了一份厚礼想见大人,应是奔着黄昆瑞的位置来的。”

  瞧瞧,人都还没走呢,仅仅是放出风声,这就有人送礼上门了。

  估计虞文渊那里送礼的人更多。

  戈箫将手里的谷物丢进了笼子里,拍了拍手:“让他回去等消息吧。”

  管家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挥手示意旁边此后的小厮快去,然后笑道:“这次真是便宜祝大人了。”

  戈箫耸了耸肩:“不听话的换成听话的,省心。”

  胡潜敢跟他作对,黄昆瑞还不跟对方划清界限,这种不识趣的人当然要处理掉了。

  正月二十四,胡潜回京的第七天,黄昆瑞被诬陷失职,连降两级,直接降为了七品的主事。

  黄昆瑞气炸了。

  他早就知道胡潜彻底离开兵部后,自己的日子不会好过,但他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如此快。有戈箫打压,他在兵部的处境以后只会更糟糕。

  黄昆瑞一气之下,直接辞了官,然后也开始变卖家中的产业,准备离开京城。

  不光如此,而且他还不遗余力地去说服其他几人。

  胡潜知道这个消息时,乐坏了。

  戈箫坑了他们这么多回,总算是做一桩好事。

  怕走漏风声,危及全家性命,他不能向黄昆瑞他们道明真相,只能用这种半真半假的借口劝他们辞官离京回乡。

  但辞官毕竟是大事,关乎全家的荣耀富贵,关系再好,别人也不可能听他的三言两语就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

  但有戈箫这样神助攻那就不一样了。

  胡潜真是恨不得这样的助攻多来几个。

  也不知道是老天爷听到了他的呼声,还是墙倒众人推,接下来在户部担任员外郎的老岳也因为被揪出一个几年前的小错被贬。

  岳员外郎本就被自家夫人天天枕边风吹得头痛,如今碰上这种事,干脆也跟着辞了官。

  余下四人看到他们的惨状,其中二人对朝廷非常失望,再加上文人骨子里的那点清高,也不等上面的人“整”他们了,自己主动辞官。

  还有两人则跟胡潜划清了界限,连忙给顶头上司送了重礼。

  至于胡潜的邀约,他们通通拒了,也让自己家夫人不要再跟胡、黄几家的人来往。

  对此,胡潜虽失望,但也理解,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他现在非但无用了,而且还是个“灾星”,人家避之不及也正常,毕竟仕途要紧。

  他也没再去自讨没趣,专心处理家里的东西,然后跟其余四人商量离京的时间和安排。

  二月初三,宜出行。

  快速处理完京中的产业后,胡潜带着妻儿和忠仆与黄昆瑞他们一道启程,离开了京城。

  那一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五家上百人,二十多辆马车穿梭着春雨中缓缓出城。令人心寒的是,往昔那些与他们交好,或受过他们恩惠的人,竟无一人给他们送行。

  黄昆瑞脸色铁青,很是不忿:“桑棋当初入京赶考,盘缠被偷,还是胡兄接济他,他高中之后,想留在京中也是走的胡兄的关系,如今竟连送都不肯送我们,真够薄情,我算是看清了他。”

  不愿辞官还能理解,毕竟高中不易,做官不易。

  这事不能强求。

  可他们七人素来交好,往昔大家也没少帮他的忙,但他们五家离开,他竟连面都没露一下,实在令人寒心。

  胡潜也有些失望,但可能是他知道,自己去奔赴的未来并不比留在京城差,所以倒不如黄昆瑞四人那么愤怒。

  “罢了,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既跟咱们不是一路人,早日看清也好。”

  话是这样说,黄昆瑞心情还是很不好。

  胡潜笑着招呼他:“来来来,昆瑞咱们好久没下棋了,不如在这路上手谈一局。”

  尚书府,管家跟戈箫汇报了这情况。

  戈箫背着手:“真走了?他可真舍得。”

  戈箫以己度人,还以为胡潜是在跟他置气,没想到这人竟还这么有“骨气”,可惜这年月最不值钱的就是骨气。

  管家笑呵呵地说:“灰溜溜走的,下着雨,没一个人送他,可见他人缘有多差。他以为带走四个不怎么样的官员能对大人造成什么影响,好笑,不过是几个成不了事的。”

  戈箫也根本不在意,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员都好几百,少五个又有什么关系?

  他们不干,有的是人挤破头抢着干。

  不过下一个兵部左侍郎挑谁呢?

  这个位置,既要能做事,又要听话才行。没办法,这几年战事多,兵部是高危区,时常被皇上关注点名,那等尸位素餐的家伙塞再多的银子也不能上,不然自己还得替他们擦屁股。

  戈箫将兵部所有的官员筛选了一遍,发现比胡潜好用的一个都没有,罢了,回头找虞文渊再瞅瞅有没有更合适的,不然就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了。

  

  胡潜他们一路南下,因为拖家带口的,又要挑比较安全的路段走,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许多。

  行了大半个月,他们才到与榆州相邻的洛州。这时候,距家只有三百来里了,按照他们现在的行程,应该只要六七天就能到家了。

  但这时候,他们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庆川军拿下了冲州和榆州。

  也就是说,他们的家乡现在已经归属于“乱臣贼子”了,这让想着老家安全才辞官离京的黄昆瑞几人傻眼了。

  他们着急忙慌地停了下来,犹豫着还要不要回老家。

  “听说乱军极为残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是咱们这种跟朝廷有关的人员,他们更不会放过。”黄昆瑞忧心忡忡地说。

  岳员外郎看了一眼各家沉甸甸的行李:“是啊,咱们带了这么多东西,在他们眼里就是妥妥的肥羊。不止榆州不安全,恐怕洛州也不安全了,要不咱们还是掉头回京吧。”

  虽然回到京城可能会遭人奚落白眼,但也比将全家老小的性命搭上强。

  女眷们更是吓得脸色苍白,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