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90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并把先前阵亡者家属前期没给的这份抚恤金一并补上。

  这样一来,四百万拥护值还远吗?

  陈云州估摸着中秋节就能拿到蒸汽机的具体构造图,制造方法,届时,他们庆川将踏入蒸汽时代。这可是能源的一次革新,也是工业化的开端。

  虽然他在古代已经是位高权重了,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权力和财富,但内心深处,陈云州还是很怀念现代便捷的生活。汽车高铁、手机外卖,生活中少一样都缺了乐趣,更别提一样都没有。

  蒸汽机有了,蒸汽小火车还远吗?

  不想,越是想这些越想问候穿越大神。

  陈云州收回思绪,继续跟严焕讨论正事:“阵亡者的抚恤暂时就这么安排吧。关于伤残者我有个想法,严大人,庆川府建了砖瓦窑、水泥工坊、玻璃工坊、纺织工坊、冶铁工坊等等,目前整个庆川府有上万人从事这些行业,其中大部分是官府主导的。”

  “砖瓦、水泥、钢铁等这些货物重量大,运输不便,在本地生产是最好的,因此我建议仁州官府也可组织经营这些工坊,若是银钱不够,可跟当地的富户联合起来开办这样的厂坊,官府出地,富户出银钱,占股六四分,到时候优先招募伤残军人。这样既能增加仁州府的收入,也能让伤残军人有了养家糊口的活计,同时还能将富户捆绑在我们这边。”

  “但这事唯一要防止的就是官府和富商勾结利用垄断欺压百姓。所以官府不能禁止其他百姓、商人开办此类工坊,保持一定的竞争性。”

  “至于地方官员,可将产业的发展也纳入到地方官员的考核体系中。”

  严焕真是大开眼界。经商是下等人才干的事,怎么官府也要插一脚?

  不过仔细一想,这事好处确实很多。那些富商巨贾赚得盆满钵满的,官府从中分一杯羹,别的不提,至少国库不会那么紧张了。

  但他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哪怕觉得还行,也说不出什么良好的建议。

  看他脸上神色变幻莫定,似还在消化这些消息,陈云州就知道,找严焕商量这事行不通。

  算了,还是回了庆川,跟郑深、陶建华他们商量商量,到时候除了土地、赋税、人口,也可将产业、教育、卫生、公共服务也一并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之中。

  不过现在谈这些还太远了,得一步一步来,先将伤残军人安顿好吧。

  陈云州没再说更多爆炸性的主意,留了时间让严焕慢慢消化安排这些,而他则等着杨家稻收购之后就回庆川。

  

  贾长明命人灭了火,收拾了营地后,发现粮草挽回了一些,但也只仅够吃五天。这还是因为攻打禄州,伤亡了一万多人,减少了一部分消耗。若还是先前的三万大军,估计只能吃三天左右。

  除了粮草,药房也被波及,药物损失大步,导致不少伤员无药可治。最后他一狠心,直接放弃了重伤员和断胳膊断腿的士兵,这些人即便花大力气救了回来,也是废物,没法再上战场了,何必再浪费仅剩的物资呢!

  这样一来,加上轻伤员,西北军总共还剩了一万七千人。

  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带了五万大军南下,结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损失了大半的兵力。

  而且面对的还都是一群乌合之众的乱军,后面还联合了禁军一起作战。

  禁军那边的伤亡没他惨,但也阵亡了好几千人,加上伤员,战斗力也只有两万来人了。

  这样糟糕的局面,若是传回朝廷,朝廷必然饶不了他。

  他思来想去,如今只有一个办法,那就夸大敌军的势力,这样朝廷才可能从轻处置他。

  不是贾长明打仗不行,而是敌军太猛了,兵力太多,他们西北军真是尽力了。

  不过这点需得禁军也配合才行,不然双方上报朝廷,说得不一样,那就露馅了,他还要担个欺君之罪。

  所以贾长明带领余下的西北军,重新安营驻扎后,就带了几名亲信,悄悄骑马去了禁军的驻地。

  禁军的统领叫甄卫,乃是勋贵出身,对朝廷忠心耿耿,对乱军非常仇视,认为就是这些乱臣贼子犯上作乱,坏了纲纪,导致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所以这次贾长明攻打禄州,请他相助,他才会答应。

  但没想到他们两支精兵一南一北夹击禄州,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对甄卫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他不觉得是他们禁军不行,他觉得这事大半的责任都在贾长明身上。

  因此见了贾长明也没什么好脸色:“贾将军来我这里做什么?我们禁军被你坑得还不够惨吗?”

  他一想到这事传回京城,天子震怒,就后悔不已,当初干嘛贪功,信了贾长明的鬼话,说什么拿下禄州很容易的,这下好了,将他也给搭进去了,他这统领只怕也要做到头了。

  贾长明拱手惭愧地说:“这事是我判断失误,连累了甄兄,在这里我向甄兄赔不是。但甄兄,此事也不是没办法补救。”

  听到最后一句,甄卫眼神微动,思量片刻,掀起眼皮看向贾长明,语气还是有些不好:“怎么补救?”

  贾长明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说辞:“一,这次我们面临庆川军和葛家军的双面冲击,而且他们的兵力是我们的三倍有余,庆川军手上还掌握了杀伤力巨大的火器,一炮打出,数十上百人被掀翻。”

  甄卫拧眉:“他们加起来总共也就十来万人。而且你不是俘虏了几千援军,还杀了一万多吗?”

  敌军哪里有二三十万了?

  至于庆川军的火器,他也没见着。

  而且哪怕南方都传遍了,甚至京城也有这样的传言,甄卫都对火器将信将疑。真有这么厉害,那庆川军不早统一南方,还容葛镇江和龚鑫蹦跶?

  听到他的质问,贾长明满头黑线,这人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夸大不会的吗?

  不夸张点,怎么邀功?怎么抵过?怎么获得封赏?

  这种事在军中不是基操吗?杀一千,上报得三五千,勉强守住了城池,对上是“敌军不敌败走,我军大获全胜”,在报伤亡战损的时候,死一千报三千,兵器铠甲自然也要翻倍。

  不然老老实实报上去,国库要是没多少钱了,克扣点,那差额谁补?你自己掏腰包啊?

  他深吸一口,苦笑道:“甄统领,咱们如今也是没法子才撒这样善意的谎言。否则如实上报,朝廷必然会重罚,你我押回京中受审也就罢了,底下那些跟着咱们出生入死的兄弟也都要受罚,你忍心吗?”

  不得不说,他还真是狡猾,偷换概念,明明是为了自己,却故作一副大义凛然,为了他人的模样。

  甄卫没他这么老油条,但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他的真实意图。虽然对欺瞒朝廷,他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想到这事要是上报上去,皇帝真的可能下旨押他回京受审,到时候不止是他,恐怕他的家族亲人都要受牵连。

  所以看了贾长明一眼,问道:“那第二点呢?”

  不反对就是默认,贾长明知道这事成了,心中大定,继续说道:“第二,这次咱们的伤亡虽然不小,但葛家军也没讨得便宜,他们伤亡比我们还重,我估计禄州城中只剩了四五万兵力。我们上报朝廷,歼灭两支乱军共计十六万余人,重创葛家军,禄州城岌岌可危,恳请朝廷增兵支援,一鼓作气拿下禄州!”

  “我愿立下军令状,禄州不破,那禄州就是我贾长明的埋骨之地!”

  灰溜溜地跑回西北肯定不行,这事瞒得过朝廷,瞒不过陈天恩。而且他麾下就这么点人了,现在不占了地盘,补充兵力和粮草,回了西北也会被边缘化。

  甄卫诧异地看了贾长明一眼,这人脸皮真厚,他们双方加起来,满打满算,算上俘虏,总共大概也就十万人,硬是被他多弄出了好几万,可真够大胆的。西北军如今就是这种作风吗?难怪面对高昌人节节败退。

  虽然看不起贾长明,但为了家族、为了自己的前途,甄卫还是松了口:“可这事如何瞒过功曹和监军?”

  禁军是临时参战,前期任务一直是驻守平州,所以只有西北军那边有监军。至于功曹是军中负责记录军功的官员,双方的军队里都有。

  贾长明嘿嘿笑了笑:“西北军中这边一定不会有问题。甄统领,你不会连个功曹都搞不定吧?”

  甄卫黑脸:“你不必故意激我。杀敌人数这点到底漏洞比较大,我建议咱们还是多往庆川军那边引,朝廷也很想要火器,以早日结束战乱。”

  “甄兄说得有道理,你先过过目,一会儿我再填上,着重提提这庆川军。”贾长明将信拿了出来递给甄卫。

  甄卫心里有些不爽,这家伙是吃定了自己吗?来之前就把信给准备好了。

  他默不作声地让人拿来笔墨纸,开始动笔,写了一封大致数据跟贾长明差不多的信,信中极其渲染乱军的强大和兵力之多,自己这方攻城多勇猛等等。

  写完后,贾长明确认了一遍,然后双方将信送给了驿卒,送往京城。

  这事办完,甄卫假装客套留贾长明吃饭。

  贾长明一口答应了下来。

  照理来说,吃过饭,贾长明就应该回去了。

  谁知道他还不走,眼看天都快黑了,甄卫蹙眉提醒道:“贾将军,如今庆川军虎视眈眈,你不担心大营的安危吗?”

  贾长明闻言苦笑了一下道:“甄统领,庆川军烧毁了大营,我们大营的粮草只够三天的量了。我这次来还有一事相求,请甄统领借些粮草应应急,如果运送不方便,我们西北军也可拔营过来,驻扎在禁军西侧!”

  甄卫的脸顿时黑了。

  他这哪儿是借啊,分明是强要。若是一开始贾长明就说明这事,自己绝不会答应写那封糊弄朝廷的信。

  如今信已送出,追不回来了,他跟贾长明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若不帮贾长明,西北军有失,那禄州的谎言就瞒不下去了。

  朝廷问罪,他还要多一项欺君之罪。

  甄卫咬牙切齿地盯着贾长明:“好,好,你够狠的!”

第093章

  京城, 兵部尚书府,戈箫手里拿着贾长明的私信和奏折,眉头皱得死紧:“这家伙真是越来越大胆了, 还把甄卫也给拖下水了。”

  老管家恭敬地站在一旁低声说:“大人, 永祥商行的管事刚将两成的干股和今年的分红提前送了过来。”

  永祥商行是京城最大的商行之一,主要从事皮革、金银首饰、瓷器等物的买卖,商贸路线主要在京城到西北这一段。

  当然, 这都是明面上的,实际上该商行还从事朝廷不允许的茶叶、盐铁之类的走私。

  他们会将高昌人的皮革牛羊卖到中原, 然后将高昌人及其以西的其他游牧部族喜欢的茶叶、瓷器、铁器、食盐等物资运到西北, 从而获得不菲的利润。

  这样暴利又大胆还屡次触犯律法却十几年都没出事的商行背后自然有人。实际上, 永祥商行背后的东家就是西北军的高级将领们,而贾长明在其中占了两成的干股。

  这次他犯的错太大,为了自保,索性就派人将干股和分红都一并送给了戈箫。

  见戈箫听闻这话没开口,管家小心翼翼地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大人, 今年永祥商行预计的分红有六万两银子。”

  戈箫眼皮子一跳,好家伙,这些兵油子没少捞钱啊。

  单是两成的干股就分红就这么多钱, 也就是说永祥商行一年除去各种开支和打点的费用, 纯利也有几十万两银子。

  永祥商行已经开了十几年了,这些个西北军总共已捞了好几百万两银子, 他们却还天天叫惨, 真不是个东西。

  戈箫磨了磨牙, 他官至二品, 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两千两银子,若不收点孝敬, 府中上下一百多人,根本不够开销。

  贾长明将这只下金蛋的母鸡送过来,倒是知趣。

  戈箫烧了贾长明的私信,将奏折交给管家:“送回兵部,让人将这奏折递到胡潜手中。”

  这样的奏折递到皇帝面前,皇帝肯定会大发雷霆。这种“冲锋陷阵”的事还是让胡潜那个呆子去办,等皇帝的气消一些了,他再站出来解围献策。

  

  次日不负戈箫所望,大朝会上,胡潜上奏了此事:“皇上,昨日兵部收到禄州的消息。西北军和禁军联手攻打禄州,伤亡惨重,但也歼敌十数万。西北军参将贾长明恳请朝廷支援,一鼓作气拿下禄州,进而往南取吴州,插入庆川军和龚鑫的心脏,防止两支乱军勾结!”

  嘉衡帝勃然大怒:“西北军和禁军还剩多少人?”

  胡潜硬着头皮答道:“加起来还有三万多战斗力!”

  “废物,九万人攻打一个小小的禄州都拿不下来,还要增兵?他们怎么好意思?胡潜,你说从哪儿增兵?”嘉衡帝阴沉沉地盯着胡潜。

  胡潜额头上汗水直冒,嘴巴发干,就在他犹豫着怎样说才能让皇帝稍稍消点气时,戈箫站了出来。

  “皇上,井州只余五万西北军驻守,不能再调动,京城禁军也只有十万人不宜再动。微臣提议,允西北军和禁军在贺州、平州两地就地征兵调粮,既可减轻兵员调动所需,也可省一笔粮草押送费用。”

  “至于贾长明和甄卫二人,责令其将功折罪,若再战败,拿不下禄州,撸其官职,押送进京受审!”

  戈箫刚说完,旁边的太仆寺卿就站出来道:“皇上,戈尚书所言甚是。贾、甄二人最了解禄州的情况,交由二人一鼓作气拿下禄州,歼灭葛家军大部最为要紧,至于奖罚以后再议也不迟。现在贸然换帅,恐会对战情不利。”

  其实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如果将这两人都撤职了,派谁去禄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