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52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钱清荣心里也不由肃然起敬。

  楚家军这样的正规军因为种种问题,跟乱军打仗都是有输有赢,一年多了还没剿灭掉叛军。庆川这样什么都没有,一穷二白,只靠全城百姓齐心协力守住城池,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陈云州冲着纪念碑的方向拱手行了一礼,然后转身说:“衙门距这不远了,钱大人是随我回衙门休息还是在街上逛逛?我们庆川城弄了好几种夏饮,很好喝,可惜没有冰块,不然味道更好。”

  钱清荣狐疑地看着陈云州,这人放心?不怕他偷偷跑路了。

  “看我作甚?莫非钱大人没带银钱?借你可以,不过先说好,要还的哦。”陈云州侧头瞥了他一眼。

  钱清荣气结,他是出门不带钱,会借钱不还的那种人吗?

  “不借,我……自己逛逛,你回去吧。”

  陈云州也不勉强:“行,衙门还有很多事我得回去忙了,钱大人自己逛,有事找巡街的衙役。”

  说完就真的不管钱清荣径自回去了。

  起初钱清荣怀疑陈云州派人在后面跟着他,小心翼翼的,但转了一圈后他发现身后没人。

  “这个陈云州,还真有些意思,竟然真的任咱们在街上逛,也不怕我跑了。”

  阿元一听这话就激动了,忙不迭地说:“公子,那咱们雇一辆马车走吧。”

  钱清荣拍他脑袋:“傻啊,庆川、兴远都是他们地盘,咱们能跑多远?别动这些歪心思了,那边有个卖夏饮的摊子,走,咱们去尝尝。”

  我的公子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惦记着吃的。

  “阿元,过来付钱。”那边钱清荣已经挑好了两竹筒杨梅汁,招呼他付钱。

  阿元只得认命地跟了过去。

  

  另一边柯九也在问陈云州:“大人,真的不派个人盯着钱大人他们吗?”

  “不用,要走要留,都随他,这种事勉强不得。”陈云州想得很开。

  柯九发愁:“可他万一跑回了京城怎么办?”

  陈云州背着手一边往衙门走去,一边说道:“放心吧,钱大人是个聪明人,不会跑的。我要是他,即便心里有上奏举报的心思,这会儿也不会表露出来,怎么也要回到兴远再做打算。”

  毕竟还在别人的地盘上,又不是真的不要命了。

  柯九挠头叹气:“那这事还是没解决啊。”

  陈云州笑笑没多说,这种事哪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他之所以把钱清荣“请”到庆川,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感化他,让他真心实意向着他们。

  不然凭什么几句话就指望对方能够改变立场。

  回到衙门,郑深见他身后没人,也诧异地扬了扬眉问道:“钱大人呢,没随您回衙门?”

  “他说想在街上逛逛,由着他去吧。”陈云州朝里走去,“郑先生,咱们去找陶大人商议商议。”

  陶建华看到他们本来还以为事情顺利解决了,谁知却听说他们直接将钱清荣给带回来了。

  “不是,那他知道大人的身份了,这,这事闹得……”

  陈云州笑着说:“陶大人放宽心,这事我仔细考虑过了。若是将他杀了,朝廷那边很可能会起疑,还会派人来,下一个来兴远的,恐怕就不是钱清荣这样立场并不是很坚定的了。”

  “现在先看他怎么做,他若是帮咱们隐瞒自是最好。若不能,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朝廷自顾不暇,即便知道我是假的又如何?难不成朝廷还能派兵来攻打咱们?顶多就是找借口让我去京城罢了,我不去就是。”

  郑深赞许地点头:“是这个理,如今这形势,大人万万不可回京。”

  陈云州笑着道:“赌一把吧,若钱清荣肯帮咱们,什么铁矿、煤矿咱们都能搞到手,甚至今年的田赋都能想办法在不触怒朝廷的情况下赖掉。”

  没错,今年陈云州照样不打算缴纳田赋。

  现在庆川养了好几万大军,兴远、仪州两地人口暴跌,新迁移进来的人口不少免除了田赋,他要再老老实实按朝廷的要求缴纳田赋,庆川军吃什么?

  陶建华见他们都想好了,只能叹道:“行吧,希望这位钱大人能站在咱们这边。”

  陈云州点点头,略过这个话题,问起他走这几天庆川的情况,三人就公事讨论了起来。

  

  钱清荣是真能玩,直到傍晚,他才慢悠悠地回了知府衙门。

  陈云州当时在跟夏喜民商量布料增产的事,就让柯九去安排了钱清荣的住处。

  到了晚上,陈云州也只简单地为钱清荣办了个接风宴,就他、陶建华、郑深。

  四人也没聊陈云州的身份这样敏感的话题,而是聊起了庆川的风土人情,历史名人等。

  一顿饭宾主尽欢,次日,陈云州继续在衙门处理堆积出来的卷宗,钱清荣又自己跑出去玩了。

  接下来几天都是这样,除了吃晚饭的时候,几个人能碰碰头,平时都见不到人影。

  钱清荣一直在等陈云州沉不住气,找他谈话,但等来等去,最后先按捺不住的是他。

  六天后,钱清荣找到陈云州,故意说道:“我这出来好一阵子了,府衙的事务繁多,我也该回去了。”

  “这么巧?我打算明天去一趟河水县,本是打算邀请钱大人一块儿的,看来恐怕没机会了。”陈云州遗憾地表示。

  钱清荣想骂人。

  明天出去,今天都还没邀请他。

  这人分明是故意的,要不是自己找来,这个“明天”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去了。

  陈云州看着钱清荣那不爽的表情,笑了笑给他台阶下:“要不钱大人再多呆几天,咱们去洪河边上钓鱼,回头让厨子做点全鱼宴尝尝。听说洪河里面有好几百斤重的鱼,也不知咱们这次去能不能一饱眼福了。”

  钱清荣很想拒绝,但想到陈云州这令人捉摸不透的性子,还是算了吧,他要真说不去,这人只怕就直接点头了。

  他哼了一声:“既然陈大人盛情相邀,那我就勉为其难再多呆几天吧。”

  陈云州笑了笑,没有戳穿他。

  第二天,两人带了几个随从,轻车从简。

  出了城没多久,钱清荣就发现了异常,他掀起帘子往外看了一会儿说:“陈大人,这路好平,新修过的吧。”

  “我家大人自己掏腰包修的。”柯九在一旁自豪地说,“不止这,庆川府辖下七个县到庆川的路,庆川到桥州的路都修好了,非常平整,下雨天也不会踩下去就一脚的泥,这可都是我家大人的功劳。”

  钱清荣看着前方仿佛没有尽头的平整马路,有些酸了:“陈大人可真是偏心,到桥州的路都修得好好的了,却不管去兴远的路。”

  陈云州哭笑不得:“机缘巧合,本也是打算修的,但去年不是打仗吗?要是今年冬天还很太平,钱大人,咱们组织百姓将庆川到兴远的路修好如何?”

  要拉拢人也得给好处。

  而且修通了两地的路,对过往商旅,对他们庆川都有好处。

  钱清荣惊讶地看着陈云州:“真的,我可没钱哦,先说好。”

  别想他自掏腰包修路。

  陈云州哈哈大笑道:“无妨,这笔钱我来出,不过人你出。回头我让郑先生将以前修路的卷宗整理出来,钱大人带回去看看,可以提前做准备了,等秋天咱们就动工。”

  “好,那就多谢陈大人了。”钱清荣高兴地说。

  因为这事,他的态度转变了一些,开始跟陈云州聊起了这一路上的见闻。

  次日上午,他们进入了河水县的地界。

  钱清荣观察了一周发现河水县的水稻长得比前一天看到的要好很多,根深茎粗,叶子翠绿,谷穗饱满。

  一路往前走都是这样。

  很快钱清荣就发现了原因,这些田里的水有三四寸深,淹没了一截水稻的根茎。

  水稻对水的需求量大,水分充足才能长得好。

  但若说是一两块田这样可能是离水源近或是农夫勤快,又或是今年河水县的雨水特别充足。

  可河水县与庆川府只相差一百多里,如果河水县这几天下了大雨,庆川城应该是能发现的。

  但自从钱清荣来了庆川,并没有下雨。而且脚下的路面很干燥,旁边的野草都被晒得卷起了叶子,这就奇怪了。

  他直接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陈云州笑了笑说:“钱大人不必急,明日就知道了。”

  当天晚上,他们去河水县歇息一晚,第二天在文玉龙的陪同下,一块儿去了洪河边。

  一到地方,钱清荣就明白为何河水县的水稻长势这么好了,原来是引了洪河水灌溉。

  一百多名只着短打,露出黝黑结实膀子的村民正在河边忙活,每个引水点都安排了人轮流看守,以免出现故障、淤泥堵塞等等情况。

  文玉龙跟他解释:“钱大人,咱们县修了一个几乎可以连通全县的水利工程,从洪河引水灌。这是前年陈大人过来,帮忙设计的,当时陈大人几乎把咱们河水县都给走遍了,鞋子都坏了两三双。”

  钱清荣算是明白陈云州在庆川的威望为何会这么高了。

  又修路又修水利工程,养兵还不让百姓额外掏钱,阵亡将士百姓的抚恤比朝廷都给得到位,也难怪百姓会真心拥护他,信任他。

  平心而论,陈云州做这官比陈状元更合适,他们俩当初若是没交换,这会儿庆川应该已经落入了葛家军的手中,哪还会是这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深吸一口气,钱清荣走上堤坝,站在陈云州旁边问道:“陈大人在看什么?”

  陈云州轻抬下巴:“对面。”

  钱清荣看过去,洪河对面属于桥州了。那边大片大片的田地荒芜了,长满了野草,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大片,都看不到一户人烟。

  只是一河之隔,但却是天差地别。

  陈云州叹道:“住在河边的百姓都搬迁到了庆川,对面的土地就荒废了下来,其实挨着河,地下水渗透,是极好田,但有地百姓也不敢种。”

  “庆川现在确实比桥州好太多,甚至比我一路经过的许多州府都要好很多。像冲州这些还没被战乱祸害过的地方,百姓也是愁眉不展,惴惴不安的,不像庆川的百姓,自信从容,是陈大人给了他们莫大的安全感。”钱清荣由衷地说道。

  陈云州淡笑道:“我只是尽本分罢了。不说这个了,钱大人,你觉得河水县这个水利工程怎么样?”

  钱清荣赞道:“很好,如今只要不出现特别大的天灾,河水县百姓应该都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陈云州侧头看他:“那如果是将这搬到兴远呢?上次去兴远,我看过舆图,兴远东边的农山县境内也有一个湖泊,等到冬日将湖泊的淤泥清一清,禁止百姓围湖造田,然后修建通往各村落的沟渠,引湖水灌溉全县的农田,明年农山县就可成为第二个河水县。”

  这个最简单,照搬河水县的模式即可。

  钱清荣很不解:“陈大人,兴远州出了成绩最后还是算我头上。你这样不遗余力地帮我,会不会太吃亏了?”

  陈云州摆手:“这叫什么吃亏呢?我不过是出个主意,最后决定做不做,能不能做好的还是钱大人,以后兴远百姓感念的也还是钱大人。”

  饵已经下了,就看钱清荣上不上套。

  兴远刚经历过战乱,葛家军还在隔壁,这时候来兴远是有些冒险的。

  钱清荣一个官宦子弟,进士出身,年纪轻轻地跑到这地方来,会不想做出一番成绩吗?

  只要他有上进心,他就得承陈云州这份情。

  承了这么多人情,他还好意思出卖陈云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