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谓,我会发疯 第372章

作者:从南而生 标签: 系统 穿越重生

  “你手腕上的蝴蝶胎记,就是证明。”楚玉轻声说道。

  她们母女长得其实有五分相似,偏偏原身被骗得太狠了,从未想过她们之间会有血缘关系。

  茯苓撩起衣袖,看着右手手腕上的蝴蝶胎记,她做为被丢弃的孩子,压根就不记得三岁以前的事,她以为自己就是附近某个穷苦农家的孩子。

  以为家里是因为养不起病孩子,才丢了她,她平常采药时,遇到十里八乡的婶子们,都会忍不住想着她们可能是自己的母亲。

  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样的身世。

  她本该是侯府千金,本该金尊玉贵着长大,却成为乡下的一个普通采药女。

  侯爷母子干的那些污糟事,楚玉自然不会瞒着。

  茯苓已经十七岁了,她能够明辨是非。

  “我已经派人给你养父母修葺坟冢,多亏了他们,你才能平安长大,以后每年我都会派人前来祭拜,我希望你能跟我回京城,好不好?”楚玉握着女儿的手,眼神温柔,像是在看着世上最珍贵的宝贝。

  茯苓鼻头一酸,自养父母去世之后,她很少从别人身上感受到这种珍视。

  如果养父母还活着,她或许还要犹豫,但如今养父母已经过世,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选择跟楚玉离开。

  “夫人,我……我想带着养父母一起进京,他们活着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京城看一看……我知道我这个要求很奇怪……”

  楚玉耐心地听完女儿磕磕绊绊的要求后,没有任何犹豫:“好。”

  茯苓闻言一愣,似是没想到楚玉这么好说话,毕竟才给养父母修葺坟墓,如今又运送棺椁进京,怎么看都显得她这个人得寸进尺。

  “傻孩子,你是我唯一的孩子,娘就怕你没什么想要的,只要你提出来,娘都会尽全力达成你的心愿。”楚玉摸了摸女儿柔软的发顶后,又说道:“你的养父母,棺椁可以葬在京城,到时候也方便你前去祭拜。”

  养父母是逃难来这里的,在本地并没有亲人,这里也不算他们的家乡,棺椁进京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茯苓一开始还很拘谨,但楚玉花了几天功夫,就能哄得她喊娘。

  楚玉并未回楚家,而是在京城有自己的住宅,一开始还颇有些轻狂之人说长道短。

  没多久,楚玉借兄长之手,往御前送了些图纸后,楚玉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乾德帝从工部拨了一批人手,又在城外找了处庄子,为楚玉单独设了一个机巧阁,楚玉任五品工部主事。

  随着机巧阁产出的武器、火药越多,楚玉的官职越高。

  茯苓二十岁那年,楚玉以女子之身,出任工部尚书。

  茯苓一开始还想过要挑个合心意的夫婿,但跟在楚玉身边久了,见识过没有再嫁的楚玉身边不停更换的年轻面首,她忽然觉得成婚似乎也没那么重要。

  楚玉在这一世的一辈子依旧十分漫长。

  四十岁扶持闺蜜贵妃的儿子登基,新皇借着楚玉发明的武器和火药,国朝空前强大,军队不断向外扩张,边境邦国纷纷臣服。

  六十岁扶持闺蜜的孙子登基。

  九十岁送走七十多岁的全职闺女。

  一百岁的时候,又送走了闺蜜的孙子后,方才闭上眼睛。

  [叮!任务完成。]

  听着系统完成任务的提示音,楚玉没有急着进入下个任务。

  [小玉,要休息一段时间吗?可以在系统商城里兑换度假世界哦。]S13号轻声询问。

  楚玉如今不缺积分,闻言点点头:“兑换度假世界吧。”

  S13号又问她要什么类型的世界。

  “随机一个,我喜欢开盲盒。”

  [好嘞,随机度假世界,准备出发咯!]

  楚玉闭上眼睛,意识逐渐融入黑暗中。

  (全文完。)

第231章 番外(侯府伦理大戏茯苓)

  茯苓的前十七年过得很辛苦。

  采药人并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业, 风里来雨里去,进山一趟,若是运气好, 侥幸得了一二值钱的药材, 家中也能宽裕一阵子;但若是运气不好,每次进山都可能是生离死别。

  “爹娘要是哪一天不在了, 我们茯苓怎么办哟。”

  阿娘每次进山,都会忍不住如此感慨。

  阿爹阿娘都是难民,并非本地人, 据他们所说, 他们捡到茯苓的时候,茯苓已经有两三岁了, 小小的一团, 烧得双颊通红,被人扔在路边。

  夫妻俩没孩子,养活自己都很困难,偏偏只看了茯苓一眼,就决定将这孩子带回家。

  “你小时候真的太漂亮了, 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扯着我的衣角, 我不忍心, 就将你带回来了,养着养着,你也这么大了。”阿娘是这么跟茯苓解释的。

  茯苓也曾问过关于亲生父母的事情。

  但只换来养母怜爱的眼神:“你当时穿的是很普通的衣服, 身上除了一个胎记, 没有任何其他特殊物品, 我和你爹也没少四处打听, 偏偏谁家也没有丢过一个带着蝴蝶胎记的生病女娃。”

  养父母都是很豁达的人,他们并不介意替别人养孩子,他们经常进山采药,也不知道哪一日就没了,比谁都希望唯一的女儿能找到家人。

  打听得多了,茯苓的心也渐渐冷下来。

  “看我生病就扔了我,他们应该也不怎么在意我,你们别打听了。”茯苓皱着脸跟父母如此说。

  养母叹息一声,说道:“我们茯苓乖巧体贴,也不知是什么人家舍得扔了你。”

  茯苓十岁那年,开始学着如何种植茯苓。

  十二岁那年,养父母带着她进山采药。

  按照养父母的说法,是希望即便哪一天自己不在了,茯苓也能有一门安生立命的本事,以后出嫁了,能被婆家高看一眼。

  常年采药,养父母的身体都不是很好,茯苓十四岁那年养父过世。

  夫妻俩恩爱了一辈子,养母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缠绵病榻半年后,终是撒手人寰。

  父母过世,上门说亲的人不少,茯苓没有应下来,她想遵循古礼,完整地守孝三年。

  守孝期满,媒人再次登门。

  “茯苓姑娘,你虽然长得不错,但到底无父无母,是个孤星命格,你就信婶子一句,姑娘家的花期就那么几年,错过这个好小伙,就没有下一个了,往后肯定越来越差了。”

  媒婆嘴巴都说干了,死活要劝茯苓嫁给一个“不爱说话的老实郎君”。

  茯苓一个人过日子,自是万般谨慎,她也盼着能觅得如意郎君,一开始还真信了媒婆的鬼话。

  只是她跑去打听一下后,结果令人目瞪口呆。

  这郎君确实不爱说话,因为压根就是个哑巴。

  媒婆反倒恼羞成怒,说道:“你一个孤女,能找到个手脚俱全的已经很好了,你真以为好人家会瞧上你?”

  茯苓听得这话,自是又急又气。

  “你就挑吧,迟早有你求我的一天!”媒婆恶狠狠说道。

  只是她刚一出门,便看见一辆华丽的马车停在茯苓家小院门口。

  马车帘子掀开,露出一张与茯苓八分相似的面容。

  “你要给我女儿说个哑巴夫君?”楚玉面如寒霜地问道。

  楚玉杀气腾腾的模样,吓得媒婆当场软了腿,直接跪倒在地。

  茯苓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见到生身母亲。

  她比县太爷还要威风,又比县太爷更加仁慈。

  “夫人,那赵郎君虽然是个哑巴,但他真的是个老实人,是个安心过日子的,虽然这婚事不太合适,可绝不是火坑!”媒婆哭着喊冤。

  媒婆说到底只是讨生活而已,楚玉仔细打探一番,到底只是吓了吓就将人放走了。

  “村子里哪些人对你好,哪些人对你不好,你只管说出来,娘该报答的报答,该收拾的收拾。”楚玉慈爱地看着茯苓。

  曾经轻薄茯苓的地痞,哪怕有个当里长的大伯,依旧因为被查出犯下的陈年旧案投进大狱,甚至还连累了自己大伯丢了里长的位置。

  曾经帮助过茯苓的乡亲们,楚玉也不吝啬金银,出资修桥铺路,这些人家纷纷拆了破旧房屋,转而盖了一座座青砖大瓦房。

  等茯苓跟随楚玉离乡进京时,村口楚玉出钱办的学堂也办起来了。

  “我以后还能再回来看看吗?”茯苓忐忑不安地询问楚玉。

  楚玉轻笑一声,说道:“好孩子,你只要不杀人放火,我都支持你。”

  这话茯苓在这段时间其实听了好几次,但她却还是忍不住想要反复确认。

  养父母虽然疼她,但养女的身份让她不敢理直气壮索求,满心都是报答父母大恩,小小年纪便是一副沉稳模样。

  楚玉像是知道她心里的不安一样,不停地抚平她内心隐藏的那些不安。

  在经过漫长旅途之后,马车终于驶进京城。

  楚玉明显感觉到女儿紧张起来。

  一路上都掀起帘子朝外看的女儿,忽然正襟危坐,一副乖巧古板模样,全然没了之前的少女灵动。

  “怕了?”楚玉问道。

  茯苓犹豫着点点头。

  楚玉说道:“没什么好怕的。”

  “舅舅、舅母,表兄表姐们好相处吗?”茯苓询问道。

  “应该是好相处的吧。”楚玉不太确定,因为她也不太了解侄子侄女是什么性格。

  茯苓听她这么说,忽然心就提起来了。

  楚玉无所谓地说道:“你喜欢就多来往,不喜欢就不理呗,多大点事。”

  茯苓微微瞪大眼睛,说道:“他们不是您仅存的亲戚吗?”

  茯苓以为楚玉很在乎这些人。

  楚玉的态度却异常光棍。

  “你也说了,是亲戚,不是家人。”

  茯苓不太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