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不对劲 第73章

作者:篱音之下 标签: 种田文 励志人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胡小文心里的怒火升腾,可终究因为厨房里面的五个人的身影最终忍下了。

  她转身离开,打算过段时间再过来。

  而这边刚回到家的胡小文又遇上了程知仁。

  却原来程知仁是过来要粮要猪肉,要板栗的。

  之前分粮的时候,因为出现了天打雷劈的事件,程知仁想到他这些年的事,多少有些心虚,外加后面又下雨,他被淋了一场且年纪又大了就病了两天。

  现如今他身体才刚刚舒坦一些,就立马过来了。

  左右程玉铭这个不孝子已经完全不顾及他了,他也懒得再顾及程玉铭,更不管他现如今应该还在镇上教书没回来,直接朝着胡小文开了口。

  胡小文这个最爱占人便宜的人只要一想到家里刚分的粮食和猪肉要少几乎快一半,心里就不愿意,找着借口说等程玉铭回来。

  程知仁虽然搞不定程建功他们,但是因为有当初的分家文书在,加上他提前问徐建军核对了程玉铭一家的工分,因此就借着这张虎皮扯了起来,甚至还威胁道:“你不给,那我只好找村里做主了。”

  胡小文的男人和孩子都在镇上,家里只有她一个。

  她厉害归厉害,但几乎都是小心思小算计以及和人磨嘴皮子,对于程知仁这样的软硬兼施,她有些没办法。

  而且边上还有个脾气暴躁的程传家在等着。

  胡小文最终没能守得住队里才分到她家的那些东西,硬生生被程知仁带着程传家给抢走了一半。

  胡小文因此气的奔溃大哭。

  而徐如月刚巧吃到了这一手新鲜的瓜,但是平息了一些因为程建功非要煮板栗而带来的怒火。

  没多久,程玉铭带着他的三个儿子从镇上回来了。

  胡小文立马就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的告状。

  徐如月也眼巴巴地瞅着,希望这两家能再次打一架,好好闹上一场。

  可惜的是程玉铭因为刚刚拿到老师的工作,加上也知道现在外面的一些风言风语,觉得现在这个时候不宜再多事,而且他之前也确实答应给程知仁一半的工分养老,他那样做别人也说不上他不好,便劝住了胡小文。

  胡小文虽然小心思多,但是个以夫为天的人,虽然心里依旧生气的很,但听程玉铭的没再说什么了。

  见到这一幕的徐如月有些不满地咂咂嘴,又重新进屋了。

  今晚,因为煮板栗的缘故,程静淞一家的晚饭吃的格外的晚,而程玉铭和程玉衡两家的晚饭却各不相同。

  程玉铭家则和村子里今晚的其他人家一样煮的板栗当晚饭吃,而程玉衡家今天竟然难得烧了许多的肉,倒是又叫程玉铭一家的脸色很不好看,也叫徐如月后来又嘀咕了好几回他们怎么不继续打了的话。

  等全部的板栗都过水煮好后,程静淞又指挥着他们将其全部都摊开晾着,回头等明天就直接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

  而在此之前,程静淞已经带着程定坤和程斯年剥了好些板栗仁出来。

  经过开水煮过的板栗特别的好剥,程静淞将那些板栗仁和今年的新玉米一起炖了前两天刚拿回家的猪骨头。

  刚好程建功他们完工的时候,炖在瓦罐里面的板栗玉米猪骨汤也好了。

  他们一家又随便炕了些饼子,然后一口饼子一口清甜的骨头汤吃的满头大汗。

  程建功还来了句,“还是这样的板栗好吃,以前年年吃的那种我是再也不想尝了。”

  徐如月刚把嘴里软糯的板栗咽下去后就冲着程建功来了句,“你也确实尝不着了,都被你们给煮了也吃不完,我看到时候坏了你还有啥话说!”

  程建功吃到好吃的东西,难得的心情好,就和徐如月斗嘴说:“要是坏了,我就和你道歉,以后干什么都听你的。但是如果到时候不坏呢,你准备怎么办?”

  让程建功以后都听话这个诱惑真是不一般的大,徐如月也没意识到这是程建功给自己下套,就顺着他的话说:“那你说咋办?我以后都听你的?”

  程建功就道:“行啊,那就按照你的来,要是那些板栗都没坏,你以后就听我的,别总是心疼这个担心那个了。”

  徐如月点头。

  她自信被煮过的板栗肯定会因为高温而迅速变质,就特别大声地说:“行。”

  第二天果然是大太阳,程建功就按照程静淞之前说的将那些板栗摊在外面晾晒。

  徐如月瞧见了也只是撇撇嘴,等着程建功翻车。

  而程静淞则看着这么多的板栗又皱起了眉。

  现如今又没有冰箱,虽然煮过的板栗能存放一段时间,但是时间久了,其实味道也会变得不新鲜而不好吃了。

  况且他们也不能接下来一段时间总吃这个吧。

  程静淞想了下就又对程建功说:“爸爸,这么多板栗放着也不是个事儿,不然咱们把它都打成栗子粉吧,这样不仅放的时间久,而且还能做不少好吃的,比如板栗脆饼,板栗粉蒸肉,板栗馅料等等。”

  “好吃吗?”这是程建功第一时间问的。

  程静淞点头,“肯定好吃的啊。而且栗子粉可以做生的也可以做熟的,熟的可以放很久的时间也不会坏,而且也能做我刚刚说的那些东西,生的虽然没有熟的放置的时间久但也能当淀粉用,或者和面粉一起用都行,总之能开发出不少的吃法呢。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我刚刚说的,可以保存更久。”

  程建功点头,又兴致勃勃地问程静淞到底该怎么做。

  出门洗衣裳回来后的徐如月见到程建功他们一家又开始剥板栗皮后,没忍住问道:“你们又在干啥啊?”

  程建功就随口解释了一番,徐如月却以为他害怕了,就说:“你不会发现这些板栗已经开始坏了所以在想别的招吧?”

  程建功无语,又随手划拉了一下说:“我又不全部都剥完,肯定还会留个几十斤甚至百十斤也可以,你到时候看就是了,现在还是来帮我剥皮吧。”

  徐如月撇嘴,但才下过雨,而且秋收也才刚过,现在也没啥事儿干,便在晒了衣裳后搬着小几子过去了。

  几百斤板栗足足让程建功三个大人加班加点两天才剥出来。

  而程静淞则带着程定坤和程斯年又将这些剥出来的板栗重新煮熟,等到晒干后,就可以到大队部那边的大石磨将其研磨粉碎就好了。

  一场雨过后,天气又重新恢复了之前的燥热,没几天,这些板栗就晒干了。

  程建功领着程静淞他们去大队部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

  而这个期间,村里面的很多人已经开始了日日吃板栗的日子,已经有人开始叹气无奈了。

  至于徐如月的话,经过这几天的参与以及观察,已经发现自己输了,现在决口不提程静淞是个小嚯嚯,程建功是个大嚯嚯的事儿。

  可是她不提不代表程建功不提。

  因此,当徐如月感慨着没想到板栗居然也能磨成面粉一样用的时候,程建功就旧事重提了。

  然后,徐如月就僵了。

  程建功才不给她面子呢。

  指着早就晒的干巴巴的那些没有剥的板栗以及现在的栗子粉说:“现在是我赢了对吧。”

  徐如月瘪瘪嘴,好久才不情不愿地“哦”了下。

  程建功就说:“所以能证明不是年纪大的人一定就懂得多,也不是年纪小就一定什么都不会了,比如你和三宝,对吧?”

  徐如月:“……”说话就说话,还特意提她和三丫头干啥?

  虽然徐如月真的很不想承认这次狠狠打脸了,但也说不出否认的话,只好又“哦”了一声。

  于是程建功就说:“所以你以后不要总用老一辈的眼观看待家里的人,也别总想着你年纪大,见识多,所以肯定就对的,这还真不一定,所以你就按照我们之前的约定,以后就听我们的,别总这样那样了。”

  徐如月:“……”

  徐如月有些委屈,想说她好歹是家里年纪最大以及辈分最高的,但现在却好像什么地位都没有了。

  可是话是她说出来的,事情也是她做的,她也不能反悔啊。

  当然了,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就算她反悔了,她的这个好儿子也不能答应。

  徐如月叹气,不情不愿地答应了。

  -

  程建功一家做栗子粉的时候,村里面的人头两天因为路很泥泞不好上工便一股脑钻进山里,将山上的石榴树几乎都挖了回来。

  甚至还有一些其他的小果树遭了殃。

  到了第三天,路面稍微干了点后,村民们便该上工的上工,该在砖窑厂做砖坯的就去做砖坯。

  等到程建功家里的栗子粉做好后,他们家原本挖好的地基也差不多可以建房子了,且之前刚刚烧的那一批砖头也可以开窑检查了。

  而徐建军也和卢支书他们几个村干部以及徐学林提了有关于建学校的事情。

  现如今教育普及也是政绩,这件事几乎没有什么异议就得到了一致的通过,唯一剩下的就是看砖厂烧的砖到底怎么样,能不能成功了。

  如果能行,那他们自然会第一时间打申请,然后就要开始动起来了。

  因此,当程建功说今天扒窑的时候,村里面的人几乎再一次大聚集了。

  当初挖窑的时候,村里面是一次性挖了三个窑。

  而程建功也实验了好几种不同水土比例的黏土,想要看看到底哪一种烧出来的砖最好,因此每个窑里面都叠了好几种不同比例的砖坯。

  这些都是村里面几乎公知的事情。

  但因为当初烧砖的时候是程建功主导,因此徐建军他们也怕自己胡乱插手让程建功当初白忙活一场,便依旧将扒窑的工作交给了他,并且还特意说了别混砖的事情。

  程建功倒是没有其他人的担忧,不过也没拒绝这个工作安排,左右不过都是安排给别人。

  村里面的其他人也着急的很,等到那些人刚上去窑顶,下面就有人咋咋呼呼地问砖有没有烧成,烧的咋样的话,吵闹的很。

  几个干部也很紧张。

  哪怕他们之前已经亲眼见过程建功用一个小小的破窑烧出来的砖。

  不过他们也没紧张很久,因为三个窑顶陆陆续续被一层层揭开,里面的面纱终于要露出来了。

  而且特别好的消息是里面的砖几乎都成型了,很少有碎的。

  徐建军他们立刻催促加快速度清窑,甚至不少性急的人撸着袖子就要帮忙,但最后被徐建军给拦下来了,怕他们弄混砖头。

  而程建功则已经在第一时间就去检查那些砖头的硬度了。

  最终让他确认的是六号的硬度是最强的,也是烧的最好看的。

  程建功回忆了一下当初的水土配比,便了然于心了,倒是徐建军他们围着那些不同的砖头来回研究,后来又拽着程建功确认了几回,才总算相信他还记着配比的事。

  等到所有的砖头都清出来后,徐建军和卢支书顶着全村人笑意盎然的脸走上了高台,看着下面一张张黝黑的脸上挂着的开心,狠狠出了一口气后,大声吼道:“上塘村的社员同志们,乡亲们,现在我宣布,我们上塘村的砖窑厂正式烧砖成功了,从此我们上塘村就是有砖窑厂的生产队了,同志们,你们开不开心!”:

  “开心!开心!”下面的人非常给力的回应。

  徐建军的嘴角也咧的更大,“那下面我宣布,我们上塘村砖窑厂从今天开始就算是正式成立了,大家伙接下来可要做好一边下地一边在这边干活的准备了,到时候可别嫌苦嫌累啊!”

  下面回应的声音尤为的大,但是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我们就怕不累!”

  程静淞坐在程建功的看着四周这些身材干瘦有力,但眼睛亮的好似灯泡一样的人们,忍不住啧啧称奇又有些感慨。

  这时候的人啊,可不就是最不怕苦也最不怕累的了。

  后世常常说什么“玉宇澄清、长空万里都是这一代人的努力”,那可不就是么。

  即便眼前这些人其实只是这个时代里最最最普通的那一种,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用自己勒紧的裤腰带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过很多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