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不对劲 第264章

作者:篱音之下 标签: 种田文 励志人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徐建军和卢超群也点头。

  “所以啊……”程静淞道:“这就是我说的冲击。”

  “但这还是其中最小的一面,而市场经济必然带来更多的产品和竞争,那时候比的就是谁的产品更好,谁的服务更好,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抢到客户,谁才能在这个巨变的时代站稳脚跟,不会被浪潮冲垮。”

  徐建军他们听的心神不宁,半响才来了句,“那我们村要咋办?”

  “转变当下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从集体公有往公私持股这个方向变动。不过你们也不用特别着急,真正到我说的那一步还要好几年呢,最起码短时间内咱们村的厂子是不会有问题的。”

  “那就好那就好……”徐建军和卢超群连连拍着胸口。

  大松一口气后还不忘记和程静淞说:“三宝啊,这些事情我们到底没有你这个专门学习经济的懂得多,以后要是有什么政策上的变动,你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们知道啊,也好让我们有个心理准本。”

  程静淞点头,“建军叔叔你放心吧,我也是村里的人,不会忘了的。”

  卢支书也说:“还有你刚刚说的厂子的未来改革方向,三宝,这个也得你帮我们,不然我们心里面没底。”

  程静淞又笑开了:“我会的。”

第112章 买卖

  转眼就是过年了。

  这种欢乐的时光总是走的特别的快, 加上程静淞他们去首都还要几天的车程,所以他们在家里也没呆几天又要走了。

  临走是前一晚,程静淞又问了徐如月一遍, “奶奶,你真的不打算和我们一起去首都吗?”

  徐如月这几天也一直想着这个问题,但是她考虑的许久,一时间还是放不下家里面的事情。

  况且现在程建功他们都还在家,他们平时也忙的很, 要是她现在就走了, 她实在担心这两人过日子会是什么情况。

  所以, 徐如月想了下, 还是说:“我就先不和你们去了, 等过两年的吧, 到时候你们也毕业了, 你说的那个啥政策应该也可能执行了, 我再过去。”

  “那行吧。”程静淞也不好强拽着徐如月一定现在过去, 只要她念头松动了就行。

  不过在走的时候, 程静淞又提到:“但是奶奶,我还要告诉你一件事,今年夏天暑假我们还是不会回来,因为我们要出去赚钱, 到时候,你可千万别太想我们啊!”

  徐如月本来就因为程静淞他们要走这件事不开心,听见他们放暑假又不回来, 就更不开心了。

  徐如月立马念念叨叨起来, “长大了,膀子硬了, 就跟燕子一样,见天往外飞,一年到头在家里也待不了几天。”

  程静淞就又道:“所以我才说让你和我们一起去首都啊。”

  徐如月把程静淞身上的衣裳拍了拍,“行了,别念叨了这个了,你妈都把拖拉机开过来了,你们走吧。”

  程静淞把东西放上拖拉机,转头爆了徐如月一下,在徐如月愣神的时候,她跳上了拖拉机。

  然后朝着徐如月挥手说:“奶奶,那我们走啦,等我到了学校,我会第一时间给你们打电话,平时也会给家里面写信的,你到时候记得及时回我啊!”

  徐如月咧着嘴,因为程静淞的一句话又是开心又是难受的不行,又不好在程静淞一个小辈面前露太多的情绪,就摆出一脸嫌弃的模样说:“知道了,赶紧走吧,万一去晚了再赶不上火车了咋整!”

  叶美云也在这时候发动了拖拉机,程静淞他们又赶紧朝着徐如月挥了挥手。

  徐如月见拖拉机窜出去的瞬间,下意识跟着跑了好几步,等到拖拉机跑远后,她才慢吞吞地站定,长长地叹了口气。

  回家的路上,有人碰见徐如月,就问道:“你们家的三个宝这是一下子都走了啊?”

  徐如月就道:“可不呢,刚走。”

  “他们这才回来几天啊,连半个月都没有吧?”

  徐如月点头,“也就正好十天。”

  “那这也太短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他们学校离咱们这儿就远,来回一趟都要个十来天,必须要提前走。”

  徐如月和人一边维持着笑脸念念叨叨着这些话,一边又没忍住叹息家里的孩子是真的长大了,说不定以后见着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等等。

  但是边上的人也在劝她说:“这也说不准呢,等他们大学毕业了,他们说不定还能分配回来呢,到时候,不也就能天天见着了。”

  徐如月心想她家孩子见天地念叨着做生意赚大钱呢,是不可能回来的,而且就算分配,国家也不可能把他们往乡下分配,但是也没有开口这样和其他人说,免得回头刺激人。

  程静淞他们这边也在徐如月的念念叨叨当中被叶美云一路送到了县城。

  叶美云不是个话多的,但是等程静淞他们三个要进火车站的时候,她也没忍住嘱咐了他们一番,让他们在外面的时候小心点,并且还单独提点程定坤要照顾好两个妹妹。

  程定坤没什么表情地应下了。

  程静淞倒是一如既往地叭叭叭着小甜嘴和叶美云说了会儿话,顺便还问道:“妈妈,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去走走啊?”

  叶美云道:“就这最近这两年吧。”

  “那你要是走的时候,你一定和我们说一声啊。”

  叶美云点头。“知道了。”

  接着,叶美云就催着他们赶紧进站,免得等下人挤人。

  程静淞他们就这么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又辗转了几天,他们才拖着在火车上快要颠簸的散架的身体到了首都。

  没有第一时间去报道,而是先找地方给徐如月打了个电话,然后又在家里面好好休息了一天,他们就又去找了一趟黄师傅。

  这个年节,黄师傅也没怎么闲着,程静淞他们之前从他这儿预定的家具已经完成了大半了,就只剩下一些小件和一些细节上面的打磨。

  黄师傅还和程静淞他们说:“你们给的料子都是好的,要的也都是那些需要精雕细琢的那种老式的比较讲究的好东西,所以才一做就是好几个月,不过如今剩下的不多了,到二月底肯定能全部打磨完成。”

  当初和黄师傅商量家里面的家具家用的时候,是程斯年这个纯粹的古代人画的设计图,毕竟都住四合院了,就好好享受一番古代的各种讲究。

  程静淞那时候就从程斯年那儿知道这些东西做起来会麻烦,因此这时候也没说什么,只是道:“您慢慢做,我不着急,一切以质量为重。不过这些已经做好的,我们可以搬回去了吗?”

  黄师傅道:“暂时还不行,有些还有一两道清漆没有刷,等这个月底倒是可以了。”

  程静淞就道:“那我们这个月底再过来一趟,先把能拉回家的都拉回去,剩下的我下个月的月底再过来。”

  黄师傅点头。

  黄师傅这边的事情搞定以后,程静淞他们又去了一趟秀水街那边逛了一下。

  这边的人还在主营卤味以及麻辣烫,口味上面和他们回家之前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程静淞他们转了一圈后就又回去了。

  真正的改革开放即将到来了。

  这学期开学后,程静淞他们就申请了外住。

  虽然如今四合院这边的一些家具还不够,但是短暂地凑合一下也是可以的。

  倒是因为程静淞的不住校,让她原来宿舍的几个舍友不舍了一番,而程斯年和程定坤这边倒是和舍友处的一般般,没什么不舍的情绪。

  之后,程静淞他们就一直老老实实的,没再干些别的。

  等正月过完后,他们三个就找了个时间去黄师傅那里把家具拉回来摆上,然后家里面就充实了很多。

  等到二月过完后,家里面该有的装扮几乎都有了。

  程静淞看着古朴大气的新房子,又露出来一副喜滋滋的模样,“果然这种四合院就得这种古色古香的才好看。”

  程斯年却说:“还少不少摆件呢,感觉空荡荡的,我……”

  可是她的话还没有说完,程静淞就道:“你还是别把你空间的东西拿出来了吧,现在这个时机还不是很合适,万一磕着碰着还是小事儿,现在的环境还没有彻底的放开,还是再等等吧。”

  程斯年只好点头,“好吧。”

  房子彻底装好以后,程静淞他们的生活就更加舒适了。

  尤其是对程定坤这个不爱和太多陌生人交流的,他开始大量的时间都待在家里面,除非上课,不然他都不去学校。

  程斯年的情况虽然比不上程定坤,但是在学校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倒是程静淞因为学的经济,在学校的时间比他们都长,尤其是当伟人画了经济特区那件事的消息传出来后,程静淞他们经济系就更忙了。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这种试点工程,日日不停歇地讨论着这项试点可能会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等等。

  程静淞虽然每天也参与各种辩论,但是心里面却格外的期盼时间再走的快一点,期盼着暑假的赶紧到来。

  因为经济特区试行的越来越好就意味着那边的房价会快速的升高,最终政府会管控,不让那边的房子再进行交易。

  可以说,这几个特区里面的房子未来的前景完全不输他们现在买的这些,但是如今的房价却低到可怜。

  因为那边现在是真的又破又穷。

  就这么的,在程静淞的日盼夜盼当中,时间的轮毂终于走到了期末。

  考完试的第一时间,程静淞立马就找到了学校,说想要申请去经济特区进行假期观测,想亲眼看看那边的具体发展,然后又借口一个人不安全,让学校帮忙给程斯年和程定坤一起开了证明。

  不过程静淞的申请也让学校这边有点想法。

  学校这边甚至还为此开了个会,说要不要和其他学生说一下,让有意向的同学也可以过去观察一下那边的具体情况和发展。

  但是如今如今经济特区才刚开始没多久,效果方面还没有真正展现出来,加上如今很多人的情况还不太富裕,大部分的学生们应该不可能自费。

  但是学校这边暂时还拨不了款子下来,没办法让学校的老师们带队过去,最终,这件事又这么不了了之了。

  程静淞还不知道自己这回差点要跟着大部队一起出行,甚至有可能会影响他们这一行要做的事情。

  她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拽着程斯年和程定坤赶紧定车票过去特区那边。

  一南一北的距离依旧要好几天。

  刚一出火车站,程静淞就立马感受到了当地和首都的巨大差别。

  虽然首都如今做生意的已经不少了,但是相比这里只能是毛毛雨。

  因为他们刚一下火车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出站口的那一条路上有卖各种东西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等等都有。

  还有叫住宿的。

  出火车站的这一路上,程静淞他们身边就没少有人一路跟着朝他们各种叫卖。

  如果不看这里的环境的话,也差不多能和后世的火车站的各种热闹场面相比了。

  程斯年见状就特别震撼地说:“这边才正经开放两个多月,还不到三个月吧,如果不看这里的建筑,光看这些做生意和买卖的,恐怕比其他地方加起来的都多。”

  程静淞就道:“不止如此,而且你看他们的精神面貌比我们看的很多地方的人都要好,肯定是这两三个月的变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要不然,他们也不能这么有激情。”

  程斯年点头,感慨了一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所以啊,钱真的是个好东西。”程静淞也顺道来了一句。

  一边的程定坤看见她们俩感慨个没完了,忍不住道:“你们俩能不能先别说了,赶紧找个能住的地方,天都快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