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都不对劲 第134章

作者:篱音之下 标签: 种田文 励志人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这年月,大厂子接受小地方的人来学习是常见的事情,也算是厂子里面的一项业绩,更何况程建功他们这次要的量又实在多,黄主任那边也说没问题,不过也叫了接待后勤的人过来了。

  之后,程建功就和他们商量了一番送徐如月等员工过来学习的时间以及后续购买猪仔的事情,然后才开口要离开。

  黄主任还主动送他们到了厂子外面。

  程建功就和他打听道:“不知道咱们养猪场边上的那个养牛场里面养的是奶牛还是黄牛和水牛?”

  黄主任道:“两种都有,那边即是奶牛场,主要提供新鲜牛奶,也卖干活用的黄牛,你们这是也想要买黄牛还是奶牛?”

  程建功看了徐建军一眼说:“两种都想买,但是我们乡下办个养猪场、养鸡场还行,肯定不能办养牛场,所以可能就要几头,也不知道这个量好不好买。”

  黄主任就说:“这个没事儿,养牛场本身就和我们其他的厂子不一样,他们也没办法大批量地往外出货。”

  “不过如果你们担心的话,我也可以帮你们说一声。”黄主任又补充了一句。

  程建功想了下说:“多谢您了,但是今天就算了,我们等下还要去一趟农机厂,今天就算买了牛也不好拉,下次吧,有机会的。”

  黄主任也没觉得自己是被拒绝了好意,反而诧异道:“你们还要去农机厂?”

  程建功点头,“想去看看,买辆拖拉机。”

  “这东西可不便宜,你们村这是又办养猪场,又买拖拉机的,看来日子过得不错啊!”

  程建功笑道:“还行,也就是凑合着不让大家伙饿肚子。”

  黄主任平时倒是不怎么在乎乡下老农的日子过得到底怎么样,反正也影响不到他。

  不过在发现程建功他们村不太一样后,他就有些动小心思了。

  乡下有乡下的不好,但是也有城里比不上的好处。

  那就是粮食方面。

  如果能和程建功他们打好关系,日后或许还能多一个买粮食的路子。

  因此,他很好脾气地客气道:“这已经不是还行了,是很少见了。毕竟饥荒年才过去多久呢,你们能买得起拖拉机是真的很了不起了。”

  程建功继续和黄主任客气,倒是他们边上的徐建军和卢支书在心里嘀咕说:“了不起个啥,我们村也都是因为有了建功才突然好起来的。”

  而这边,黄主任又想到什么,继续和程建功道:“不过如果你们确定要买拖拉机的话,倒不如再买上一台前两年刚刚传过来的双头双铧犁,这东西据说是被科学研究所改进过的,更适合我们这些南方的水田耕作,就连领导人都亲自参观和赞美过呢,前两年还上了报纸,据说反响也很好,你们买了这个,倒是不用再去买牛了,还省了饲养的功夫。”

  程建功不知道这些,徐建军那时候也没有关注过。

  更何况前几年这边穷的那叫一个叮当响,哪有心情关注报纸上写了什么。

  倒是卢支书开口道:“对,我想起来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儿。”

  “是吧。“黄主任笑笑,”这东西也才刚出来没几年,传到咱们县城的时间更短,现在应该还有好些地方不知道呢,你们要是买可要抓紧,毕竟好的东西都是靠抢的。”

  程建功立马点头,“多谢黄主任,你不说我们还真不知道这些。我们今天事多就算了,回头再见面,我请你吃饭。”

  “瞧你说的,客气啥!”黄主任也浑不在意地笑笑,但实际上在心里却特别高兴。

  并且这一高兴就说的有点多了道:“对了,咱们县城的农机厂买到犁不成问题,但是不一定能买到拖拉机,这个大物件贵,咱们这种小地方能买得起的少,所以县城一般不生产,你要是买的话,可能也要等一等。”

  程建功几个没想到还有这一茬,顿时有些惊讶。

  不过他们还是很好地谢过了黄主任,黄主任又摆手,“客气啥,我也就是动动嘴的事儿。”

  离开养猪场后,三人又立马直奔农机厂。

  虽然有黄主任刚刚提醒过,程建功三人过来的时候第一句问的还是有没有拖拉机。

  本来接待他们的人也是一样的可有可无,但是听到程建功他们这样一提,瞬间重视了起来。

  “你们要买拖拉机?”

  “对,目前打算买两台,有吗?”程建功确认道。

  “暂时没有。”接到的小同志摇头说:“我们这儿用买得起拖拉机的少,除非政府给下面村子配拖拉机,否则就没见有几个地方主动掏钱买过,所以我们这儿也就不生产了,毕竟机器开着也是浪费钱不说,生产出来了又卖不出去,放着不仅占库存还要生锈,实在浪费。”

  “那你们这儿不能买了是吗?”程建功确认道。

  毕竟听刚刚那位黄主任的意思是可以的,而且若是将他们一个小村子的订单拿到市里面,那恐怕人家就不一定乐意搭理他们了。

  程建功现在没了往外跑的心思,自然也不想费力气去忽悠市里面的人。

  小同志摇头,“可以买的,你们确定要买的话,我们可以帮你们定,不过你们要交押金。”

  “这个倒没什么问题。”确认不必浪费时间去市里面后,程建功又说起了刚刚黄主任提到的双头双铧犁。

  小同志点头说:“这个有的,并且听说县里面已经下文件打算出资给每个公社配上几台,我们最近正在加大马力生产呢。”

  说到这儿,小同志忽就停了,似乎意识到了自己好像说多了。

  顿了下,他迟疑地看着程建功他们说:“既然县城打算出资给你们配了,你们还要吗?”

  “买的,不过能让我们先去看看吗?”程建功道。

  “这个可以。”小同志带头走着。

  没多久,程建功他们三个就见到了所谓的双头双铧犁。

  全身是绿色的漆身,钢铁结构,有一个扶手,一前一后两个犁头。

  “这就是所谓的双头双铧犁?”程建功好奇地蹲下来查看。

  小同志在边上点头,又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一边这个东西有多好,犁田的速度有多块,能节省多少人力,多少大领导夸过等等。

  程建功和徐建军他们商量过后,干脆当场定下了两台。

  然后,他们又问起了收割机。

  只不过现阶段的收割机并没有改过进的,都是手动的,看样子就不好,而且原理一看就能明白过来的那种。

  “没有别的了?”程建功问道。

  “没了。”小同志摇头,“我们这边不适合下大型的联合收割机,所以只有这种。”

  这次甚至都不用商量了,这种收割机不适合他们用。

  程建功他们便再次和这位姓许的小同志确认好拖拉机要等概二十来天甚至一个月才能拿到后,就就决定干脆等买猪的时候一起把机器和犁拉回去,省了现在多叫车浪费。

  之后,程建功一行就开始往回赶。

  恰好赶在了天黑前到家。

  吃饭的时候,徐如月就不停地盯着程建功,一副想要问又有些迟疑的模样。

  程建功就主动告诉她说:“已经和县城的养猪场说好了,过两天就送你们过去学习,差不多二十来天到一个月吧,你这两天把你的东西都收拾一下,钱、票,还有粮食也都多带点,也不用节省,这些养殖场到时候会报销。”

  徐如月顿时怔愣,没忍住舔了下唇角才问道:“这就好了?”

  程建功点头,“这有什么难的,你记住了,你算是他们的小组长,这次过去后不仅自己要学,还要注意其他人的学习,争取把能学到的知识都学到,尤其是这时候正是他们的母猪怀孕以及分娩的时候,你们除了要学他们平时是如何养猪以外,更要把这个阶段的母猪的怀孕、分娩、接生以及刚生下来的小猪怎么养护等等都要学会。”

  “对了,还要问一问养猪的过程中都会有什么病,要怎么预防,如果病了又怎么治疗……”

  程建功一一摊开和徐如月讲清楚,却让徐如月又不由自主地紧张来起来。

  程静淞干脆找来徐如月平时揣身上的纸和笔,帮她把程建功要求的事项一条条列出来,然后告诉她说:“奶奶,你就按照这个上面的条目学习就好来。”

  徐如月愣愣地接过去看了两眼,点了点头。

  但是等了一会儿后,徐如月就心里忐忑地过来找程静淞了。

  “三宝啊,”徐如月坐在程静淞的边上,悄声问她,“你之前跟你爸妈他们一起出门,见到那些大城市里面的人,你害不害怕啊?”

  程静淞摇头,“不害怕啊。”

  徐如月就说:“你的心咋那么大呢,那外面大城市的人不能看不起我们老农民啊!”

  程静淞立马摆出了一张严肃的脸说:“奶奶,你怎么会这么想呢,现在可是工农兵一家亲,他们怎么敢看不起我们,我们可是为全国人民种出粮食的人,谁敢看不起我们。”

  徐如月撇嘴,“话是这么说,但是城里人看不起我们乡下人不是事实么。”

  程静淞理解徐如月这是因为即将到来的独自外出而紧张了,毕竟她这么多年就没有独自出门过,但是这次程建功却不打算陪着她不说,竟然还叫她当过去学习的几人的小队长,她紧张是自然的。

  程静淞并没有因此而笑话她甚至说些别的,而是非常靠谱的安慰她道:“奶奶,你大胆一点,别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啊,你想一想,你之前带领村子里面的人做出来的腊肉可是卖到了省城,县城的养猪场能把他们的猪肉卖到省城么?”

  “不能吗?”徐如月反问。

  “那当然是不可能了。”程静淞道:“县城的猪肉肯定是卖到分到县城各处啊,怎么可能卖到省城,所以这么一比较,还是你更加厉害,你说是不是?”

  “你这么一说……好像也有点道理。”徐如月顺着程静淞的思路想了想。

  程静淞就抚着徐如月的胸口说:“是啊,所以奶奶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吧,怕啥,县城的人也是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你可是注定要把咱们上塘村的猪肉卖到全国的人。”

  徐如月被程静淞夸张的表情逗的心里一松,但还是撇嘴说:“还全国呢,就你一张小嘴会夸张。”

  “怎么就不可能呢!”程静淞立马开始给徐如月画大饼道:“去年爸爸就已经把省城的销路打通了,还有好些其他城市的想买猪肉都买不到呢,到了今年,只要你们去县城养猪场学好了知识,保证把咱们村的猪都养的白白胖胖的,到年底我们就可以有很多猪肉,自然能和去年一样卖到省城甚至更远的地方。”

  “这样下去,今年是咱们自己省,明年就可以卖到别的省,这样一年年下去,咱们把肉卖到沪市,卖到首都,卖到全国也不是问题啊,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学好知识,养好猪!”程静淞拍着徐如月的胳膊,“所以啊奶奶,你管县城的人到时候会不会看不起你呢,你只要记住只有你学好了养猪的知识,我们才能多多的养猪,才能把咱们的猪肉卖到全国,才能赚大钱不是么。”

  “所以奶奶,你们这一行的重点不是县城的人会不会看不起你们,重点是一定把他们所有人的肚子都掏空,然后回来帮自己!”

  徐如月虽然觉得程静淞说的还是很夸张,但到底被她的一番话转移了心情,道:“你说的也对。”

  “就是,况且奶奶你忘记了吗,你之前还和县城的警察有说有笑呢,他们难道不比一个小小的养猪场的人厉害么!”程静淞又道。

  徐如月也想起来这件事了,心里再一次稍稍松了一番。

  以至于当其他几个养猪场的员工得到了去学习的确认通知并且和程建功他们一起踏上去县城的路上的时候也表示了担忧后,徐如月也用从程静淞那里听到的那些话安慰他们。

  倒是也将这些心情忐忑的人安抚了下去。

  徐建军还小声和程建功道:“没想到老姑还挺有想法的,竟然还想把咱们村的猪肉卖到全国,我这辈子都不敢这么想。”

  程建功失笑,但并没说这是程静淞劝徐如月的。

  到了县城养猪场后,程建功他们再一次见到了黄主任,并且将徐如月一行交给了他。

  黄主任倒也客气,没摆什么架子,并且和程建功保证说会找人好好教他们的。

  程建功他们到底也没有一过来就将徐如月一行放下就不管了,而是陪着他们安顿好,又一起在黄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下县城的养猪场,粗略见识了一番,然后又安抚了徐如月一行一番,这才离开。

  回去后,徐建军和卢支书就开始过问村里面的招生的事情了。

  因为之前的招生不理想,除了男孩子以外,很少有家庭愿意放女孩子去学校读书。

  尤其是一些年纪大一些的,能够做家务活,帮父母带孩子,甚至下田的女孩子。

  徐建军和卢支书干脆就一家家地去劝他们,用村里面现在的两个厂子的未来招聘等理由倒是也劝动了一些家长答应让家里的女孩子来读书的事。

  不过依旧有一些人家非常的固执,觉得女孩子没用。

  甚至因为读书上学这件事,又在村里面引发了一段鸡飞狗跳的日常。

  甚至还有人泼妇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