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503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国邦交好好坏坏都正常,我只是要做个准备而已。”

  科迪·加尔文毕竟是加尔文家族的小少爷, 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小少爷一时兴起搞起来的玩具。

  但打狗还得看主人。

  有几个人敢贸然动小加尔文少爷的玩具呢。

  或许, 任何一个他们的人都可以在硅谷注册公司,和AMD合作。

  但任何一个人都取代不了科迪。

  南雁甚至可以说, 科迪不过是邀请AMD来ROSE参观一番,就与之签订了合作协议。

  换作其他人, 能做到吗?

  若是真到了与美国撕破脸的那天,科迪的身份还能掩护ROSE一番,其他人能吗?

  南雁的解释让于副总苦笑,“你很不看好我们跟美国的合作啊。”

  “我只知道, 国家利益面前,所有的合作都十分脆弱。真要是那么蜜里调油, 何至于我们想要入关就给我们设定那些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呢。”

  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这让于副总忍不住的按压穴位, “你也知道,那些指标很难达成。”

  “轻松摘取的果实并不甜美, 我相信我们可以。”南雁笑着说道:“您要对我们有信心。”

  “信心这东西啊, 可真不好说。”

  好在他这个副总不是抓经济的, 能把半导体这块抓好了就行。

  所谓的抓好,就是盯着点这个年轻人,别让她乱来。

  怕她乱来,又怕她不来。

  于副总也很头疼啊。

  工作汇报后,南雁在二月底的时候得到了消息。

  IBM坚持与微软的合作,并不打算背弃联盟。

  与其说是坚持合作,倒不如说看不上ROSE和AMD那点体量。

  一个才开始没一个月的科技公司,一个被英特尔打得满地找牙的同行。

  彼时还在从事电脑生意没有转向软件服务的IBM没有任何道理舍弃与英特尔以及微软的合作,选择这俩菜鸡。

  这在南雁的预料之中。

  所以ROSE的选择很简单,选择来自大洋彼岸的熊猫牌电脑。

  这个选择一度成为硅谷的笑话。

  约翰·卡宁汉听到不止一次,“中国的电脑从来没有在美国打开市场,哪怕是选择史蒂夫的Apple呢,也总比那个Panda好些。”

  Apple好歹还有些销量,但Panda有什么?

  没有市场根基,又是跟两个没什么体量的公司合作,能卖得出去才怪。

  实际上,在Panda登陆美国之初,也的确遇到了销售上的困难。

  整个三月份,使用AMD8086CPU,搭在着rose操作系统的熊猫牌电脑,在美国的出货量不过十二台。

  还不如Apple的零头。

  市场上笑得最大声的是IBM。

  科迪·加尔文一点不着急,他在三月底的时候,向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分别捐赠了三百台熊猫牌电脑。

  对此,硅谷的小报毫不留情的嘲讽——

  “或许比起在科技圈摸爬滚打,加尔文家的小公子更擅长打理后厨。”

  “我代表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感谢小加尔文先生的慷慨,如果您的电脑还卖不出去的话,那么可以来沙丘路找我,我不介意帮你处理那些垃圾。”

  “……”

  “你看看,他们竟然嘲笑我,莫欺少年穷。”

  “科迪,你已经三十岁多岁了,不是少年郎,别给自己脸上贴金。”

  南雁毫不留情的揭穿了他是个老瓜皮这一事实。

  “雁,你不能这样,我们是朋友,你不可以这么伤我的心。”

  南雁十分耐得住性子,“正因为是朋友,我已经听你诉苦半小时了,所以你打算怎么办?”

  “那几家报纸的主编往后休想要到我的餐厅吃饭。”

  南雁:“……那你岂不是赚不到他们的钱?”

  科迪一愣,“我不稀罕他们那点臭钱!”

  这仿佛是一个被娇惯了的孩子,在撒泼。

  南雁没说话,由着话费在燃烧。

  “那个我已经在安排了,你要相信我等到六月份,我们的电脑肯定大卖!”

  南雁倒是不着急,毕竟科迪打听了下,目前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他们还有的是时间。

  科迪·加尔文承担着风险,但也能够得到居多的利益。

  人为财死。

  南雁不担心他不努力。

  硅谷这边的事情暂时不需要她太多的精力,南雁把第二季度的时间安排给了那些新建的集成电路厂以及在苏州落户的两家光刻胶生产厂。

  首都化工厂这边的光刻胶生产线,终究还是分了家。

  落户苏州,与上海距离近,在原本的长三角优势下,形成区域集群。

  当然,这个集群规模有点大。

  没办法,谁让半导体产业需要创造就业呢。

  年后的工作汇报中,上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南雁过去的工作没太留意,因为这方面的事情都是罗部长在安排。

  如今自己当家做主,才知道这个家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

  创收自然没问题,电子工业部下辖的半导体产业每年都能创收不少,不止是对外贸易的顶梁柱之一,每年也能带来丰厚的专利费。

  但电子工业部要的不只是创收。

  新厂的营建有指标,创造就业岗位数量有指标。

  一项项指标下来,南雁觉得干脆把自己搞成指标吧。

  她咋不知道,得完成这么多指标呢。

  张豫南过来的时候,就看到南雁对这那一群数字犯愁。

  “也没啥好愁的,咱们的出口肯定没问题,就是今年新厂建设……”

  新厂建设和就业岗位息息相关,去年的新厂建设就被喊停了一部分,虽然下半年又以别样的方式开始。

  但在那之前,首都这边一片讨论声。

  拐弯抹角说南雁独断专行的人还真不少。

  虽然下半年又有新的建设施工,但谁会为上半年的指责道歉呢?

  今年上面安排下来了新厂建设指标和就业岗位指标。

  是个麻烦事。

  “新厂建设也不是现在动工今年就能搞完啊,这就业指标说白了还不是得看竣工投产的工厂有多少?”

  “因为去年分批建设,大概就业指标有点难……”

  下半年才开始动工建设的厂区今年肯定完工不了,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工厂所带来的岗位,要落实到明年。

  那今年的就业岗位该怎么交差?

  这是个麻烦事。

  “多搞点外汇收入总成吧。抵消了呗。”

  张豫南听到这话忍不住扶额,“你可别忘了,你现在还是个代理部长。”

  行使的是部长职权,但还是副部。

  想要转正得拿出点成绩来。

  不说十全十美的成绩单,但有短板可不行。

  南雁挥了挥手,“转不了正我就再去冲锋陷阵嘛。”

  她嘴上不以为意,实际上南雁觉得自己没道理不转正。

  不管是从日本人那里掏来的十亿美元,还是试入关,这些都跟自己有关。

  总不能不算在她的小本本上吧。

  “行了,我再想想办法。”

  增加就业人口这事其实不止工厂竣工一条路,建设新厂也是有效手段。

  虽然是建筑工人,但也可以算在就业人口中。

  可补足缺口意味着要增加施工项目数量。

  盲目的扩张性施工建设没什么好处,南雁不打算这么搞。

  至于如何完成这些指标,这才四月份而已,还有三个季度来思考,回头再说。

  南雁难得的任性了一把。

  她不着急,却是把张豫南给弄傻眼了。

  这么不负责的态度,完全不是高南雁的作风啊。

  姑奶奶你就真的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