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378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尽管高南雁这个副部长在四机部敬陪末座。

  但半导体行业内的人,大家不知道罗部长大名叫什么,谁还不知道高南雁?

  足够了。

  其他人纷纷回去忙工作。

  倒是薛教授还有些激动,摘掉眼镜在那里擦拭眼角。

  南雁拍了拍老同志的肩膀,“我都知道。”

  薛教授转过头去,不想要这个年轻人看到自己这狼狈的一面。

  倒是贺兰山上前一步,拉着人过去坐下,低声劝慰了几句。

  这让南雁有些诧异,从没想过贺兰山还有这么社交达人善解人意的时候。

  她觉得贺兰山最近是真的挺忙,忙得人都瘦了些。

  脸上变化最大,有点瘦出了棱角的感觉。

  不过那眼底的光是如此的强烈。

  强烈到不需要南雁说什么,他们就已经明白彼此的意思。

  离开这边时,薛教授安排人送南雁回去。

  十月底的首都凉意十足,草丛里不时有虫鸣阵阵,十分的热闹。

  南雁晚上睡的很香,第二天竟是日上三竿这才起床。

  招待所的大堂里,杨光在那里等待多时。

  手边放着几份报纸,从上面的折痕来看,显然已经看过了。

  看到南雁出来,杨秘书抄起报纸来,递给南雁,最近两天的报纸,已经过去一些重大消息的剪报都在这里。

  “告日本侵权那事现在进展到什么地步?”

  “已经开启了对索尼的调查。索尼那边宣称绝对没有侵权,但还是把市场上的一些随身听召回了,说是有产品质量问题。”

  这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

  南雁笑了笑,技术路线其实是共通的,你说没侵权,但技术撞了就是撞了。

  “这场官司真要是胜了,索尼怕是要赔偿不少。”

  杨秘书觉得官司能打赢的概率并不是很大,其实他也清楚,虽说早就申请了专利,但是索尼那边也的确早就有所研究。

  说是剽窃技术,只是为了恶心对方而已。

  真的输掉官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他们赢的胜算也没那么高。

  “南研所那边有在继续研究吗?”

  “嗯,前段时间我去了南京那边,南研所已经拿出了新的产品,前两天交到了首都这边,乔主任已经亲自去巴黎处理专利的相关事宜。”

  乔常水对四机部相关的事情格外重视,杨秘书想这跟领导大有干系。

  “挺好,跟索尼那边继续纠缠就行了,搞他们的心态就成。”南雁的目的简单粗暴,搞人心态这事她经历过,所以搞起外国公司也顺手的很。

  杨秘书应承下来,“就怕日本那边企业联合起来。”

  毕竟镜头什么的,他们暂时还离不开尼康和佳能。

  “还没到这地步,企业之间也没休戚与共,真到了那地步再说也不迟。”

  再没有彻底撕破脸之前,日本企业还不会这么团结一致。

  索尼只是索尼,并不能代表日本这个国家。

  真要是有这代表性,现在在沿海城市投资的日企应该发出警告信,准备撤回国内了。

  事实上,并没有。

  杨秘书眼下的担忧其实并没什么必要。

  南雁看了看最近的新闻,整体上没什么大问题。

  个别成果和她预期的有出入,但并不大。

  “我要去沧城和陵县一趟。”

  这话让杨秘书一怔,“我这就安排,那是不是要通知当地政府?”

  “通知吧。”

  扩产的事情不算小事,肯定要跟当地沟通联系。

  再者说,她也很长时间没见过季长青了。

  跟老伙计碰个面,也无可厚非嘛。

  季长青还真没想到,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南雁。

  “你要是再不来,我还真要去首都找你了。”

  南雁忍不住笑了起来,“你这话说的,跟要去找我算账似的。”

  “可不是嘛,咱们这边的蔬菜大棚起来了,但是……”

  应季的蔬菜大家随便种种就有,反季节蔬菜不见得那么多人吃得起。

  当初季长青考虑到自己在沧城多年,指不定就会离开。

  多少有点冒进主义,把这蔬菜大棚弄得有点多。

  这下好了,供应有了但消费市场还没搞出来。

  这可咋办呢。

  “都什么蔬菜蔬果?”

  季长青数了数,“就是西红柿什么的。”

  南雁不假思索,“西红柿做成西红柿酱,卖不出去就做出口。”

  西红柿酱?

  酱菜季长青从小吃到大,毕竟冬天没啥绿叶蔬菜,只能把这些菜用别样的方式保存下来。

  但番茄酱,好像还没怎么吃过。

  “这个也不算特别麻烦,这些西红柿还没熟透吧?”

  “没有。”

  “那就行,首都那边有饭店师傅之前去国外学习过西餐,怎么做番茄酱还是有点心得的,你安排人去那边学习就行。”

  “可是单靠人的一双手也不行啊,这不还得需要生产线?”

  南雁笑了起来,“也不一定。”

  波斯地毯的手工编织和机器编织价格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有人就爱好手工这一套,认为这更有价值。

  “不过拣选方面也的确需要机器,其实这个也没那么麻烦,食品厂那边的机器稍加调整就是了。”

  当然,这如果出口的话,涉及到最重要的问题无疑是卫生和防腐。

  这个事,倒也不算特别难办。

  毕竟食品厂在这方面,也算颇有心得。

  应对欧洲美洲又或者东南亚的标准,都还算有一套。

  季长青没想到困扰自己这些天的事情,如今倒是一点不算事。

  “你怎么好端端的来了我们这里?”

  “来给你们送钱啊。”

  南雁简单说了要加大对海湾地区出口的事情。

  “今年倒也不用着急,差不多明年开春后再扩大生产就行了。”

  季长青对西亚那边的战争没什么预判,只是南雁这么说了,他听着就是。

  但是作为地方的领导,他还有一些担忧,“就是不知道这仗什么时候能打完。”

  “指不定得些年头呢,再说了咱也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嘛,坐吃山空可要不得。”

  “也是。”老本能吃多久呢。

  锐意进取,才能打开新的篇章啊。

  来都来了,南雁又在沧城多待了一天。

  去了沧城学院一趟,然后去了红星公社那边。

  “不打算去一趟化肥厂?”

  “还是别了。”

  有时候也得学会避嫌。

  她虽说是老厂长,但目前就职于四机部,没事去人家化工部直属的国营大厂做什么?

  何况任雪松现在做的还挺像样。

  “说起来那个小邵还挺有出息的,你对这孩子还有印象吧?”

  南雁当然记得,当初的第一名,教育局邵副局长家的女儿,学东西很快。

  “她评上工程师了?”

  “哪能这么快啊,不过的确有些想法,之前在生产线上作业,倒是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你也知道的任雪松是技术出身,这不就重点栽培人。”

  说要评工程师也不是不行,但老邵觉得这孩子太年轻,还需要些历练。

  就想着把这事拖一拖,磨砺磨砺自家闺女的心性。

  “也不是没有担心,怕人说闲话嘛。”

  当初闺女吊打一帮大院子弟,作为佼佼者进入化肥厂,本就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