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51章

作者:枸杞黑乌龙 标签: 天作之合 基建 穿越重生

  回到家守着苗婉她们,他才绘声绘色说了一通,把张家人给笑得够呛。

  苗婉刚趁耿氏不在家,偷偷吃了孙老火烤出来的羊肉串、猪脆骨还有蜜汁鸡翅。

  孙老火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罐子野蜂蜜,刷在鸡翅上,香得她连沾了油脂的手指头都舔干净了。

  这会儿她也捧着肚子笑,“等咱们聚福食肆开张那天,说不定他还得再晕一回。”

  因为铺子没有楼,苗婉他们也不打算一开始就按照条街酒楼那种规模做。

  因为乔瑞臣需要他们低调,那铺子干脆按照农家乐的方式,往质朴和舒适方面修葺,也就没找人算个太高大上的名字。

  本着朗朗上口的原则,苗婉下意识就念叨出聚福这个名字。

  聚福,巨富的谐音,饱含了她对未来最质朴的愿望,也是她养猪场的名字。

  旁人倒是想不到这一茬,但凝聚福运,福泽绵长,寓意不错,大家都赞成。

  名字也就这么定下了,由乔盛文大笔一挥,请了专门的匠人给做牌匾。

  就等着铺子拾掇好,将牌匾盖上红布挂上去。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西北传下来的一句老话。

  即便再穷的人家,都会做些面窝窝,冲着东方苍龙七宿的方向拜上一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从大岳和北蒙以及西域而来的行商,也大都在这个时候到达西宁镇,开始走街串巷卖货。

  先将他们带来的各类货物处理一波,而后从西北交换收取各种新鲜货物,再各奔东西。

  在西北,元宵节热闹不起来,龙抬头这样的日子却不能不贺。

  有钱人家会请那些伶人出来舞龙,虽然只能是四爪红龙,但这可是一年当中,老百姓唯一能接触到龙的机会。

  这里燃不起烟火和炮竹,但老百姓们也有独特的法子热闹。

  一大早起来,家家户户就用准备好的旧瓦片往地上摔,到处都是噼哩吧啦的动静。

  据说是能够驱除害虫,让这一年五谷丰登。

  聚福食肆拆了那么多旧屋,也准备了许多的旧瓦片,就等着吉时一到,摔瓦开张。

  本来苗婉不被允许参加这样的活动,马上要生那不是开玩笑的,万一让谁家的瓦片伤着了可怎么办?

  但她真的特别想去看看热闹,而且她预产期还没到,肚子完全没有任何动静呢。

  听说张三壮还咬着牙花了五贯钱,请舞龙队在铺子前绕一圈呢,苗婉真的是太想看了,毕竟往后很长一段日子她都出不去家门。

  家里人不肯带她去,她只能在沐休回家的乔瑞臣身上下功夫。

  别看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乔瑞臣的感情,但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大概是人的本性。

  她发现,在乔家人面前装可怜这种事情,她肉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也完全也不耽误她发挥。

  因为她快到日子要生,乔瑞臣特地给百夫长送了礼,也不沐休,就是每天都回来,天不亮再赶回军营。

  虽然只能睡在堂屋,但家里人谁也没反对,当爹的想看着孩子出生,这也是应该的。

  苗婉红着眼眶拉住乔瑞臣的手,“相公,我从小到大都没见过舞龙,我和宝宝都想沾沾舞龙和铺子的福气。”

  乔瑞臣根本顶不住苗婉的眼神。

  苗婉再拉住婆婆的手,“娘,宝宝也特别想去,你摸摸,宝宝也蹦跶呢。”

  她用帕子堵着嘴,接着呜咽几声在景阳伯府的凄惨,连乔盛文和耿氏都说不出拒绝的话了。

  无奈,耿氏只能再三叮嘱,苗婉得在大家的包围圈子里,绝对不能胡乱行动。

  苗婉高兴地差点一蹦三尺高,“我肯定听话,咱们这就走吧?宝宝都快等不及了!”

  众人:“……”你要真听话,就不该出门。

  刚走出门,狗蛋和长寿正在门口摔瓦片,因为泥地摔不碎,俩人就摔到了门槛前的石阶上。

  苗婉吓了一跳,随即整个人又僵住了。

  熟悉又直流而下的感觉……唔,这回直接沿着腿往下流了。

  她脸一下子就垮下来,难得任性一回,宝宝比她还任性,咦呜呜……

  “怎么了?吓着了?”乔瑞臣仔细,见苗婉表情不对,立刻问道。

  “那啥,宝宝大概想亲自出来看看?”她捧着肚子哭丧着脸,“傻不傻,现在出来,啥都见不着了啊!”

  众人:“……”

  作者有话说:

  头回写这么惨的孩儿他爹,下一章就给他转正机会啦,虽然工具人,但会圆满哒~

  龙抬头相关资料查询自百度资料。

第42章

  曾有诗人道‘载酒赋诗从二月二始’,许多文人骚客纷纷应和,大抵是都认同——龙抬头了,是时候该浪起来啦!

  虽西北仍积雪未消,仍挡不住老百姓们一颗骚动的心。

  条街有石砖铺路,行商们大都居住在附近的客栈,大都是在楼上等着舞龙队路过。

  瓦市只有泥地,化雪后泥泞不堪,人却也不少。

  许多百姓带着家里攒下来的鸡蛋和农作物,来卖了好买当季的种子,也为家里添些物什。

  顺带着,当然要等着时候,沾沾舞龙的喜气。

  乔家这边,苗婉突然要生,甭管是乔家还是张家人都比对铺子还重视,尤其是女人们。

  有了孙氏前头那一遭,耿氏早做好了完全准备。

  她让狗蛋和长寿把在家准备食材的妇人们喊过来,又让乔瑞臣去请稳婆,耿叔去请大夫,耿婶去厨房烧热水。

  耿氏扶着苗婉躺下,做了那么多年主母,她对这些内宅的事儿得心应手,家里比孙氏生孩子的时候安静的多。

  只有没生过的苗婉越来越慌。

  “娘,我咋不疼呢?”

  “娘,我现在躺着会不会有点早?”

  “我要不要起来走走?”

  “我,我有点饿……”

  张娘子端着一碗鸡蛋红糖水进来,“羊水破了就别走了,小心流太快憋着肚子里的孩子,你就躺着,阿姆喂你喝鸡蛋水,待会儿尕面片就做好了,有你吃的时候。”

  孙氏和苗婉一样,都是羊水先破还没宫缩,等着生且有时候呢,这会子才早上,怎么着也得等快中午。

  苗婉:“……”那她羊水岂不是破了个寂寞?

  她心里怕得很,不敢多说话,让干啥就干啥,乖乖躺着喝鸡蛋水。

  乔瑞臣也有点慌,他直接背着稳婆到的家。

  进了乔家稳婆问了嘴,忍不住啐乔瑞臣,“这臭小子,背着我就跑,吓我一跳,我当是快生了呢。”

  他们家在西宁镇东,老百姓大都住在这里,往南去挨着固北军营,才是富贵人家住的地儿。

  瓦市在西边,在耿婶把热水烧好后,舞龙的伶人才刚从守备府这边往瓦市去。

  佳节泥深,不耽搁行人如织。

  能瞧上连过年都没有的舞龙热闹,好些人都不肯错过,进镇子上办完了事儿的百姓,拖家带口,跟着舞龙队一路走一路看。

  走着走着,人们就感觉一阵阵香味儿迎面扑来。

  左张右望,视线很快就对上了聚福食肆前的烧烤。

  切成拇指大小的新鲜羊肉,带着大块肥瘦相间猪肉的脆骨,小扇子似的鸡翅刷上蜜汁,全被木签子整齐串起来,一只手就能握一把。

  炭火舔舐过肉串,滋啦滋啦的肥油往下滴,与炭火碰触,炙烤出诱人的浓浓肉香。

  随后孙老火拿一把刷子蘸上酱料,在肉串上刷过,继续炙烤,等饱满油滴往下落时,随手拿起铁罐往上那么一撒——

  “咕咚——”

  “咚咚锵——”

  孙老火名震西宁的特制酱料和粉料有十分香气,也被火烤出了十二分。

  头顶龙珠在前面敲锣打鼓的伶人,那一声声鼓槌敲响,都盖不住吞咽口水的动静。

  “各位食客走一走,看一看,聚福食肆今日新开张,点菜就送羊肉串、猪脆骨串和鸡翅串各一份,您就是进店点一碗两个铜板的米饭,咱也送!”

  “肉串单独买要两文钱一串啦!大家伙儿闻一闻,看一看,新鲜现宰的猪和羊,大公鸡就在后院儿满地跑呐!”

  众人一听,俩铜板能换六个铜板的串,闻着还是前所未有的香,这种好事儿能不要?

  那就进去点一碗米饭,就着肉串解个馋也好啊!

  “那我要碗米饭!诶?这不是杀猪将麻辣串的老板吗?你们不在瓦市支摊子啦?”有人认出张三壮。

  张三壮今日特地穿了孙氏给他做的新袄子,过年他都没舍得穿,就等着今天这种长脸的时候。

  闻言他学着乔盛文的模样,笑眯眯冲左右拱手。

  “客人好眼力,咱往后就不在瓦市做买卖啦,如今是替贵人干活儿,贵人不差钱,只想着做出老字号呐!”

  西北的米饭,大都是高粱米的糙米饭,瞧着粒粒饱满,呈淡淡牙白色,撸一串羊肉串下来拌着吃,油脂浸润的那米粒更诱人。

  有人本还想问问往后麻辣串还卖不卖,一口羊肉串吃进去,又焦又嫩的口感配上说不出的香麻味道,再就一口米饭,叫人立马忘了要说啥。

  张三壮不用客人提醒,也记得这回事儿,不忘站在门口广而告之——

  “咱聚福食肆春夏秋冬,四时八节,吃食花样儿皆不同,客人有喜欢的,只管提前点单,咱们随时恭候着。”

  他示意跑堂把在后厨熬了半宿的坛子肉端上来,“二月,咱们聚福食肆主打水晶玛瑙肉,只要二十文钱就一小坛子,汤汁浓郁,就米就面泡个馍,都好吃!”

  从坛子里取出来的一份水晶玛瑙肉,香甜的热气蒸腾着浓郁的肉味,没有烧烤那么霸道,却飞快弥漫开来,缓缓而不容拒绝地往人五脏六腑扑,叫人深深吸一口气,肚子里就忍不住开始打鼓。

  肥瘦相间的肉块,足有尕娃子巴掌大,颤巍巍地立在粗瓷盘上,瘦肉是玛瑙色,肥肉已经微微透明,完美诠释了水晶玛瑙这四个字。

  看热闹的行人多,行商更不少,许多都被烧烤吸引着进了门。

  大堂中吃烧烤吃得满嘴流油的,刚进门的,都忍不住把目光放到了红烧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