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后我成了首富 第148章

作者:枸杞黑乌龙 标签: 天作之合 基建 穿越重生

  “要一个一个褶子捏出来,顺着捏。”

  “然后转成个小漩涡的模样在顶端一摁,包子就包好啦!”

  “放在垫了纱布的蒸笼上就可以了,记得要摆得稀疏一点,留出淘淘拳头那么宽的距离。”

  众人:“……”吃你闺女这个梗就是过不去了是吗?

  大家按照苗婉的说法做,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可很快就都像模像样了。

  尤其是孙老火和阮祈,俩人那褶子漂亮的哟,让苗婉捂着心窝子再也不咦呜了,幸亏她手真残了,要不然谁上谁受打击。

  她做的最好的,估计跟她孙阿达刚开始不熟练的时候差不多,连她们家乔白劳都包的比她好看。

  和面和拌馅子都需要时间,可包包子其实很快。

  铁釜中的水烧开时,四个人加上帮着干活的乔瑞臣,已经包出了三大笼包子,第四笼也包了一半。

  家里的铁釜不小,蒸笼也大,孙老火和阮祈架着蒸笼才将蒸笼放上去,后头第四笼和第五笼都是乔瑞臣给放上去的。

  阮祈和孙老火笑着感叹,“年轻人体力就是好,能干!”

  乔瑞臣听见夸奖,也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上回从郡城回到西宁镇那次,媳妇夸他‘炕上炕下都能干’,乔瑞臣抿唇笑了笑,耳根子又红了。

  俩半老头子:“……”不是,我们夸你,你耳根子红个屁啊?

  好在大家心思都在包子上,倒也没工夫研究他耳朵为啥会红。

  水开了以后蒸包子其实很快,苗婉后世做的时候大都是一笼十五分钟就够,但她也没开过包子铺,不知道五笼包子得需要多长时间。

  她征询家里掌勺大厨们的意见,“要不……两刻钟?”

  孙老火白她一眼,“行了,你就等着吃吧,啥时候熟透,咱们几个老帮菜比你清楚。”

  苗婉:“……哎!我这就去看看淘淘,把她抱过来。”

  乔瑞臣起身,“我去吧。”媳妇一条胳膊,想把淘淘抱过来,做梦呢。

  苗婉咂摸了下嘴,看样子她也就嘴皮子能用了,其他事情根本用不上她嘛,地主的生活真是寂寞如雪,唯有包子解寂寞了。

  淘淘估摸着是尿了,换了身衣裳才被乔瑞臣给抱过来,一进门就想要苗婉抱。

  乔瑞臣温柔劝女儿,“娘胳膊受伤了,没办法抱你,爹抱着你。”

  不知道是不是苗婉的错觉,她感觉自家闺女好像翻了个白眼,小手还是朝着苗婉够。

  “吃!吃啊!肉!”

  谁要娘了,她要的是娘面前好好闻的食物!

  耿氏捂着嘴笑,将淘淘抱过来跟苗婉坐到一块儿,点着淘淘的小脑袋,“你这个小馋嘴!鼻子倒是好使!”

  孙老火掀开盖子,还忍不住夸了句,“可别说,淘淘有做厨子的潜质,她说吃也没错,熟了!”

  苗婉心想,别说熟了,就是生的,只要闻见味儿,乔阿芊也敢往嘴里塞好吗?

  盖子打开后,看到蒸笼里的包子,孙老火还好,阮祈又惊了一下子,这回是喜更多。

  用老面头做的面食也蒸熟了也能膨胀,阮祈倒是没怎么见过,这会儿见本来空出缝隙的包子,一个个圆滚滚贴在一起,看着就喜人,心里也是欢喜。

  小孩儿拳头大变成成□□头大,就是汉子吃两个也能饱肚儿,饭量小的一个就够,还有骨头萝卜汤,怎么都能吃好。

  阮祈一直替百姓们担忧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苗婉挑了两个最好看的包子,是青稞面的,她和淘淘一人一个。

  一大一小都睁大了眼睛,看着略微发黄的大包子深吸了口气,眯起眼一口咬下去。

  淘淘也想这么干,耿氏没让,掰下一小块吹凉了递给她,淘淘顾不上抗议,迫不及待吞下去。

  淘淘:“哇……好呲!”

  苗婉:“唔……肉渣真香!”

  其他人也都拿了包子吃,乔瑞臣在军中久了,几口就一个包子下去,确实好吃,比角子还好吃!

  他也没急着继续拿,苗婉没吃早饭这顿午饭又晚了,估计能多吃点,可也吃不了俩包子,剩下大半个进了乔瑞臣的肚子。

  他又拿了一个,吃完后喝了些茶水,才对孙老火开口,“孙阿达,按我的饭量计算,老人妇人和孩子一个包子加一碗萝卜汤就够,若是干体力活儿的妇人,到时候我会让人登记,发给他们牌子,可以领两个包子加一碗萝卜汤,男人同样如此,若是不够的,可以凭工分兑换,一工分一个包子一碗萝卜汤。”

  毕竟现在人太多,就算不是灾时,也没有家家户户所有人都吃的肚儿圆的时候,能吃饱就不错了。

  所以乔瑞臣定下来的是个标准数字,真觉得不够吃的,一般凭勤快也能吃得着更多。

  孙老火点头,“这么一来就不用包那么多包子了,咱们镇子上虽然人不少,可壮劳力也没到一半呢,每顿饭两千五百个包子足够。”

  说不定还有富余。

  不过没关系,因为灶前时刻都燃着火,要是做多了大不了就按照烤羊的法子给大家烤包子吃,说不定滋味儿还更好呢。

  解决了一桩大问题,孙老火等人就不耽搁了,赶紧和耿叔等人赶着骡车,将人都叫过来。

  粮食太重要,拿粮食做饭肯定是要在守备府做好再拉过去,就怕露天放着那么多粮食,有人偷摸了去。

  本来就忙,没那么多功夫派人盯着。

  所以守备府后院很快热闹起来,热闹引来了孩子们,一群大小萝卜头都扒着门框,拿了包子吃完也不走,就眼巴巴看着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

  张家病号多,苗婉做主,叫孙氏带着所有孩子们也都在守备府,省得家里病着的还要照顾孩子。

  驴蛋和狗蛋早前跟着做过买卖,这会儿一点都不见外,满怀期待看着苗婉,“姑姑,我们能不能也跟着做啊?”

  “对啊!对啊!姑,包包包!”

  “姨母,玩!”

  咦?哪个叛徒把他们的真心话给说出来了?

  驴蛋和狗蛋怒目而视,但是没抓住太过耿直的小叛徒。

  苗婉被逗得直笑,本来想拒绝,这年头粮食多精贵啊,可不能拿来给小孩子们玩儿。

  可看着虎头虎脑却眼含忐忑的狗蛋,苗婉突然顿了下,心里又微微酸了一瞬。

  是了,这大火烧毁了家园,大人们疲乏不堪,可受到惊吓最多最大的其实还是孩子。

  像张大壮的儿子狗蛋,以前多熊一个小家伙,现在也知道他阿达病着,不敢闹腾,想玩又怕自己做错了。

  苗婉深吸了口气,摸摸狗蛋的脑袋……摸了一手油,打了个冷颤,娘咧,这群臭小子到底多久没洗澡了???

  就这还想顽皮?玩屁吧!

  “想帮忙可以,你们去小厨房,帮着耿婶烧水,然后都给我去净房,大的帮小的,一个个都给我搓干净了!”

  苗婉不动声色将狗蛋的头油在狗蛋身上擦干净,“这些可是要做给外头干活儿的人吃的,脏兮兮的孩子做出来,会让大人吃坏肚子哒!”

  驴蛋急了,“可是我们这么多人,等我们洗完,肯定都做完饭了,我们还怎么玩……帮忙啊?”

  苗婉微笑,“这个你们别担心,往后好多天,天天都要包包子,有的是你们帮忙的时候。不过你们记住啊,粮□□贵,想要玩面可以,不许往地上摔,不去拿来丢其他人,谁手里的面团谁吃,就算掉到地上,也你们自己吃,知道了吗?”

  小家伙们只管猛点头,他们知道粮食得来不易,就是觉得好玩儿,又不是想挨揍,要是能一边玩一边帮忙他们肯定乐意。

  苗婉叮嘱好了,让耿婶和孙氏帮着孩子们洗澡,“让他们在炕上烘干了再下来,别冻着了。”

  孙氏这两天也累得很,闻言有些愧疚,“瞧我,光顾着给相公和娘他们送饭了,让驴蛋和翠丫看着孩子们,都忘了给他们洗澡这个事儿。”

  苗婉也知道于氏和孙氏都累,于氏要照顾婆婆和相公,还要帮着杨氏看孩子。

  孙氏要照顾孩子,还有两家人的饭,好在只要衣食住行安排下去,很快就不用这么忙了。

  苗婉拉着孙氏叮嘱,“辛苦三嫂,你也别忙活了,现在有包子,你每天让三哥他们自己去领就行,小心累病了。”

  话是这么说,苗婉自己从早上一睁眼也是忙个不停,淘淘被耿氏抱去了正屋,她回到屋里,只脱下外头的袄子往炕上一趟,就忍不住低低呻·吟出声,浑身都疼。

  不是那种剧烈的疼,就是酸疼,她这大半天走路坐车的,运动量太大了。

  乔瑞臣从外头进来,过去扶起她替她轻轻按压,“明天你不必起太早,有我看着,那些将士们起不了乱子。”

  他在西北两年,也不是白在军营中呆,对那些铁铮铮的汉子们来说,实力有时候代表一切,谁不服,打服就是了,他并不在意什么名声。

  媳妇要是累出个好歹,他才会着急上火。

  苗婉迟疑了一下,小声问,“相公就不问问,为何我要坚持不想来干活儿的,也要用工分才能领俸禄?”

  乔瑞臣轻轻笑了,“我和爹都知道你的意思,不患寡而患不均,若剥夺他们得工分的权利,往后等福利和俸禄发下去,才要军心不稳。”

  人就是这样,虽然世上没有后悔药,人总还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别看那些将士私下里骂的欢,可很快就会平息下来。

  至于工分,必须是两个营所有人都统计才能稳,对将士们来说,我自己不想干可以,但上峰得一视同仁,而且我随时都得有想干就能干的自由。

  苗婉愣了下,啊?哦。

  她没想这么深啊,这工分她也是借鉴了伟人的法子,黑色十年期间不就是工分制吗?

  看小说的时候不知道多少极品,让她充分意识到工分的弊端,那就是不能一视同仁,否则人们根本没有积极性。

  所以她强制要求所有人都用工分统计,一来是西宁镇的特殊使得工分可以实行,二来就是靠对比得出幸福感和上进心。

  不努力?你就拿死工资。

  努力的话,摩托和别墅都会有的。

  所以苗世仁这波是暗戳戳的阴险,都给她卷起来,工分没有上限,努力也就没有上限,到时候都会变成白花花的银子流到她手心里,嘿嘿……

  她心里偷笑,面上却还是大气凛然,既然相公都给她找出了这么好的解释,那——

  “相公不愧是相公,懂我!我就是一个这么有大局观的人!”

  乔瑞臣:“……”确实懂了,看来是他和爹想多了。

  不过他更懂娘子是个多喜欢被人夸的,只笑得更好看,“所以爹娘不止一次感叹,能娶到阿婉,是我乔家之幸,是我之幸,爹还说要偷偷叫人回去看看乔家祖坟,是不是冒青烟了,我也这么觉得。”

  苗婉被夸得眉开眼笑,挥着小手特别特别轻柔给乔瑞臣一拳头,“哎呀……人家哪儿有你说的这么好,嘿嘿嘿……”

  乔瑞臣憋着笑,继续挖空心思多夸苗世仁几句,小两口腻歪的时候,包子也都包好,一骡车一骡车运往南区的放饭处了。

  这里起了棚子,以防万一下雪,虽然可能性不大,挡挡风也不错。

  一溜二十个灶台,两排排在一起,占地儿也不算太大,其中一半都熬着骨头汤,浓浓的香味儿勾得好些小孩子都在帐篷外头打转,连板着脸的将士都不能将他们吓跑。

  等于家紧着送到守备府的蒸笼放上铁釜开始蒸,连站在棚子附近当值的将士都挤眉弄眼。

  “这啥啊?”

  “莫不是要给咱吃窝窝?”

  在他们印象里,需要蒸的也就是馍和窝窝了,馍都算是好吃食,他们不敢想,只能猜是粗面的黑窝窝。

  下午大家试过以后,发现青稞面的包子好吃,高粱面的就差点意思,酸味儿比较重,口感也比较粗糙。